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人生 > 那个一生都在暖场的人

那个一生都在暖场的人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11W 次
那个一生都在暖场的人

1
  
  老陈是我的初中同学,他个头不高,长相普通,成绩垫底,在学校,不是个讨喜的孩子。可他似乎感觉不到大家的嫌弃,相反,对谁都掏心掏肺,任劳任怨。
  
  初中三年,他几乎天天第一个到校,把班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不管谁跟谁发生口角,他总会过去劝解,有时会挨骂,甚至挨揍,但他从不在乎。
  
  大家习惯了他替我们承担班务,却从没人跟他说声“谢谢”,甚至有人给他取了“劳模”的绰号。大家说这两个字时,满满的都是取笑和讽刺。
  
  在选班干部时,有人偷偷串联,共同选排名倒数的他当学习委员。结果,班主任勃然大怒地质问老陈:“你小小年纪,居然学会收买同学了!”14岁的老陈因此被罚站了两节课。
  
  我看不过去,趁课间给他送水,他却傻傻地说:“快回去,让老师看见,也会罚你的。”回班级后,我将一瓶水都倒在那个串联大家选老陈的主谋的书包里,还说了一句:“你们真是太过分了。”
  
  那瓶水,多多少少浇灭了我们班乌合之众的霸凌心态。可站在走廊尽头的老陈,时至今日都不知道这件事。他傻傻地认为自己人缘很好,就算老师不让他当这个班干部,也值了。
  
  那天之后,他对大家更加友善殷勤,就像一个家庭里的老大那样,不管别人是否需要,他都不由分说地关心与帮忙。而不可思议的是,这种亲近,他保持了一辈子。
  
  2
  
  初中毕业时,全班57个同学,大部分考进了重点高中、普高,一小部分念了职专、技校,只有老陈辍学了。拍毕业照那天,老陈眼含热泪,跟每个同学拥抱,向每位老师鞠躬。那时候,我们都以为,和他的人生不会再有什么交集了。
  
  可步入社会的老陈就像一个黏合剂,用让人不忍拒绝的热情,使班里57个人没在岁月里走散。老陈第一次张罗班级聚会,是在初中毕业一周年时。那一年里,他在工地当小工,整个人变得又黑又瘦。曾经有同学在放学路上看到过他,每一次,他都不由分说地请同学喝瓶水或吃根雪糕,像个家长一样嘱咐同学:“一定要好好学习,搬砖太苦了。”
  
  班级的第一次聚会是在大年初三,一共来了37个人。那时候,很多家庭都没有电话,老陈就挨家挨户去通知。聚会那天,老陈忙里忙外,几乎没怎么吃东西。但他看着我们吃吃喝喝、有说有笑,开心极了。他一直在问大家菜够不够,还要喝什么,并一一告知我们其余20个同学不能来的原因。
  
  最后,大家吃饱喝足时,他悄悄结了账。我们知道这样不合适,可当我们想把钱给老陈时,他眼睛都红了。“谁的钱我都不要,你们又不赚钱,你们能来,咱班同学还能聚在一起过个年,我就觉得很有面子了。”
  
  再后来,老陈每年大年初三都会把同学们聚在一起吃个饭。可是,来的人越来越少。最少的一次,只有班长、我、老陈和另外两个同学。那天老陈很失落,他要了一瓶啤酒自斟自饮。他说自己人微言轻,大家看不起他这个“打工仔”。我和班长向老陈承诺:“以后的聚会,不管别的同学来不来,我们俩一定跟你一起过。”听到这话,老陈流泪了。
  
  从那以后,每年的初中同学会,依然进行着。尽管有的同学已经连续好几年不参加,但每年,老陈还是会通知。我们问他:“何苦呢?”他说:“就算不来,知道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也行。”
  
  在那几年里,老陈熟知每个同学的家庭状况。哪位同学家里有事,他都义不容辞地去帮忙。包括对当年的老师,逢年过节,他一定提着礼物登门拜访。老师们常说,陈闯不是他们教过的最有出息的学生,却是最懂感恩的那一个。
  
  人心都是肉长的,老陈就这样,用他不管不顾的热心,温暖着周围的人。
  
  3
  
  后来,老陈去东北当了一名矿工。我们是在微信朋友圈知道这条消息的。他说自己要像父辈那样闯关东,不混出个名堂就不回来见江东父老。看到这条朋友圈,我给老陈打了个电话。电话里,我对他说:“不管你走多远,大年初三,我和同学们都等你回家。”电话那边,老陈泣不成声。
  
  矿工的生活很艰苦,但有了同学群的老陈永远活跃。他每天早晨5点准时问候大家早安,每天下午5点再发一张他从井下回到地面的自拍。他从来不说有多苦,可是,透过那些照片,我们可以想见他的辛酸。每当有同学说自己际遇不好时,我们就会接力般发老陈的自拍照。跟他相比,我们没有资格沮丧。
  
  2015年春节,是老陈闯关东的第一个年头,我们都以为他不会回来了。可大年初二,我们如期收到他的聚会通知。他说:“一年就盼这一天,没有这一天,下井挖煤都没劲。”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