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人生 > 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07W 次

她出身名門,精通文墨,俊慧灵秀,却不矜不伐,全无娇蛮之气。她命运坎坷,历经磨难,尝遍艰辛,却坚韧不拔,姿态傲然优雅。她一介女流,半生凄凉,孤苦无依,却慷慨豁达,引领女子诵诗作词。她就是历史上难得的才女,著名女词人商景兰。
  爱人逝去空悲切
  公元1605年,朝代更替,时局混乱,商景兰生于浙江绍兴。她的父亲商周祚为兵部尚书,因抗击倭寇备受百姓推崇。作为家中长女,她独得父亲宠爱。父亲教导有方,她自小习琴棋书画,诵诗词歌赋,小小年纪便有超然的气质与豁达的胸怀。
  转眼间,景兰出落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不少青年才俊倾心于她,并上门提亲。父母千挑万选,将十六岁的她嫁给了出身书香世家的祁彪佳。
  祁彪佳玉树临风,文武双全,二十岁高中进士,凭借不俗的学识和胆魄在官场扶摇直上,前途一片大好。祁彪佳对她用情至深,虽公务繁忙,却依然会抽空同她观灯赏月,莳花弄草,庭院深处洋溢着他们的浓情蜜意。他为她修建寓山别墅,伴着如画山水,景兰素手抚琴,他便吟诗唱和,缠绵爱意随微风倒映在粼粼波光中。沉浸在爱情中的商景兰,以为可以在爱人的庇护下,喜乐安康,一生无忧。
  怎奈,时局动乱,清军南下,屡战屡胜,明朝的半壁江山已失。祁彪佳一片丹心,誓死效忠朝廷。商景兰却心急如焚——明朝大势已去,他若继续抵抗,必会招致杀身之祸。她日日劝夫君请辞,同她归乡隐居,甚至为此“日祝于佛前”。彼时的她,不过是一位弱女子,无暇顾及家国大事,只想着保护自己的夫君和家庭。然而,祁彪佳心系国家危亡,拼尽全力坚守阵地。明朝覆亡,他含泪写下遗书,自沉于家中水池。
  祁家向来高风亮节,他选择以身殉国,既是为自己的无能谢罪,也是为自己的无愧做证。商景兰自然是懂的,懂他的深明大义,懂他的家国情怀,更懂他的坚定决绝。只是,他怎么能头也不回地弃自己于不顾呢?今后她该如何挣扎在这凄苦世间?
  曾经诗情画意的浪漫,花前月下的美好,都成为锥心刺骨的痛。在时代的洪流中,人人都被裹挟前行,难以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那时的她,尚且不知,崎岖险途才刚刚开启。
  遍尝世间别离味
  夫君亡故,明朝覆灭,接踵而至的噩梦,几乎要击垮商景兰。她夜不能寐,肝肠寸断,写下“存亡虽异路,贞白本相成”。然而,聪慧如她,绝不会放任自己在苦海中沉沦,更不会丢下祁家一了百了。
  商景兰荣辱不惊,悉心将子女教导成才,看着他们成家立业。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子女们喜好学习,热爱诗词,个个才华卓绝,文采斐然。而且,儿女体贴孝顺,儿媳贤淑有礼,一家人和和气气,从未有过争执与吵闹。
  世人对她钦佩不已,叹她有旷世诗才,善治家教子,又性情刚毅,堪称女子典范。
  闲暇时分,她就独坐窗前,用笔墨泼洒心中的千愁万绪,日复一日,不移其志,且愈发坚定。无数个漫漫长夜中,她虽困于思念之情,却也因现世安稳、子女安康,对未来心怀希冀。
  然而,许是天妒红颜,命运又一次将她推入深渊。
  康熙六年(1667年),她最疼爱的小女儿德琼亡故。送葬途中,她泣不成声,几近崩溃。同年,次子班孙因涉及浙中“通海案”,被流放至宁古塔。她在家中苦等儿子三年,儿子却削发为僧,遁入空门,不久后,又先她而去。
  长子理孙因班孙之事四处奔走,找遍门路为其脱罪,却一无所获。他郁气积心,患了一场大病,不治身亡。
  中年丧夫,晚年丧子,人生竟步步坎坷,悲剧至此。她在自己的《琴楼遗稿序》中叹息:“未亡人不幸至此。”
  寓园比从前更加凄凉,秋叶七零八落,一如她的心境,区区一句“不幸”,何以尽述?
  磨炼愈多,她的心性也愈发坚韧,她要替故去的亲人,看遍世间兴衰繁华,直到生命尽头。走下去,熬过去,定能迎来柳暗花明。
  天不渡人便自渡
  此时的商景兰,如同一株傲然寒梅,在严冬独自盛放。
  她写四季轮回,写春天万物生长的喜悦,夏季霏雨绵绵的多情,秋来大雁南飞的惆怅,冬至踏雪寻梅的寂寥。
  她写日夜更替,伴晨曦醒来,看檐头燕双飞,煮一壶温酒,听夜半虫鸣声。柳絮飞花,桃红李白,河流山川都是她笔下的题咏之物。
  不过,她写得最多的依然是悼念夫君,哀叹流离。无处宣泄,无人倾诉,她以诗心看万物,将所思所想化作诗词,也渐渐解开了自己的心结。
  她的佳作不仅被世人传颂,也深受家中女眷的喜爱。
  商景兰望着一众女眷,实在不忍磨灭她们对诗的热情,埋没她们的才华,便大力倡导女性习文写诗。一时间,府内文学活动兴盛,她把族中女眷聚在一起,成立了诗社。
  在诗社中,女性大胆展示才华,不吝付出努力,大家志同道合、并肩前行,找到了对生活的激情。民间纷纷效仿,开创了闺阁中聚会联吟的风气。
  看着自己一手搭建的舞台愈发热闹,商景兰深感慰藉。同时,她的文学创作也达到了巅峰,成为明末清初最负盛名的女词人。

人生实苦,唯有自渡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