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人生 > 为自己而活

为自己而活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5W 次

前段时间,2018年贺岁档推出了冯小刚导演的又一部力作——《芳华》。影片中的男主角叫刘峰,这名字拖长了音节念,便是——“雷又锋”,而这个人恰恰是一个雷锋般的存在——大伙儿工具坏了找他修,脏活累活找他干,连猪跑了都找他去追……刘峰自己也一直都是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的“螺丝钉精神”要求自己的。
  
  我们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提倡这种“螺丝钉精神”。所谓螺丝钉精神,就是在社会这架“机器”上,只要需要,无论将你“装配”到什么位置,你都能无怨无悔,安居乐业,用一句曾经很经典的话来诠释,就是“叫我干啥就干啥”。
  
  实际上,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个性和特点,没有哪个人能做到“哪里播种哪里发芽”。所以那些甘为“螺丝钉”者,不少人都是勉为其难或者委曲求全。这些人要么真正具有牺牲精神,愿意牺牲个性成为大众所需的“万金油”,要么就是过于看重别人的评价,追求“有口皆碑”。富于牺牲精神固然令人钦佩,而一味看重别人的评价就不值得称道了。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口味各异,所以他们的评价都会带有主观色彩,如果我们处处以别人的要求来塑造自己,别说难以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活活累死都有可能。只有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方可活出自我,活得出色。
  
  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和尚问他的师父:“我清扫寺院,有人批评我只知做杂活,不去念经修行;我若不清扫,又会有人批评我好吃懒做,连寺院都不扫——做和尚好难啊!”师父回问:“那你觉得你要怎么做呢?”小和尚说:“我要做佛陀,那就能合了天下人的心意。”师傅笑道:“即使当成佛陀亦有人指责,你又何必过于在意呢?”
  
  这是一个充满了禅味的小故事,道理很让人受用。《逍遥游》中曾提到一位“舉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宋荣子。这个“定乎内外之分”很有嚼头,什么是“内”?什么是“外”?你心中的自我是“内”,别人眼中的你便是“外”,能界定“内外之分”并处理好二者关系方能活得洒脱,活出自我。
  
  真正“定乎内外之分”的人我首推屈原,正因为他能够认清自我、坚守自我,才会有“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我认定,才会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坚定信念!
  
  但是完全不在乎他人的评价,置身于他人目光之外,又谈何容易?即便是那些已经颇有名气的人也会为外人对自己的说三道四而纠结。面对众人对其小说创作的种种非议,海明威一度十分为难,他晚年在巴黎湿冷的小旅馆中写作,写不下去时便会剥一个橘子,让汁水溅在炉子里,跃出蓝色的火焰。他凝视着、沉思着,徐徐地对自己说:“不碍事的,你以前是怎么写出来的,现在还怎么写,你只消写出最最真实的句子就行。”
  
  是的,只要是“最最真实”的自己就行,休要理会别人的非议。如果可以选择人生的走向,我不愿仅仅做一个只知道顺遂他人意愿的“螺丝钉”,因为我不想仅仅为了收获他人的“口碑”而牺牲自己的个性。即使我无法做到如宋荣子、屈原那般超脱,我也更愿意做更真实、更具个性的自己。
  
  清初画家八大山人有言:“个,个,无多,独大。”就是要有这样一种张扬自我的生命自信!我就是我,我的生命只有一次,凭什么只为别人的目光而活?

为自己而活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