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人生 > 关于“路人甲”的思考

关于“路人甲”的思考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9.98K 次

笔者读大学的时候喜欢交友,便寻找各路英雄,拜师学艺,以充实自己的学识。于是认识了一批有一技之长、有绝技傍身、有学问、有眼光、有胆魄的人。其中有一位回城知青,属于老三届。这个老知青回城后,在某石油公司谋了一份职,那职业纯粹是支一份口粮、支一份薪水而已。他的全副精力,则放在写电影剧本和研究电影剧本上。他每天一下班,就包着他那辣味十足的烟丝,然后就抽烟、喝茶,铺开稿纸开始写东西。偶尔还会买一包花生放在桌上,一边吃,一边抽烟,一边喝茶,一边在那写电影剧本。他每天写六七个小时,他的名字没记错的话,应该叫刘志城,住在离广州市第五中学不远处的一条巷子里。
  
  刘志城写了好几个电影剧本,用一个藤箱子锁着。有一次去他家聊天,他说准备往电影制片厂投稿,投稿前给我看看剧本,看有什么毛病,帮他修正一下子。我赶忙说:不敢、不敢。本人写东西虽杂,不少种类都写过,偏偏对电影剧本没有下过功夫。
  
  回到家里一翻看剧本,被震住了。整个人沉浸下去了,动人曲折真实的故事、场面、人物,一个个仿佛从剧本里走了出来,一个个就坐在我的身边。太棒了,太动人啦,我在这剧本里,看到一位回城知青走过的艰苦岁月,看到社会裂变前的种种骚动,看到知青们追求生活、向往美好的艰辛与呐喊,看到社会的无奈与知青亲人们的关切与不安。当然,在剧本中,我知道了路人甲、乙、丙。我知道“路人甲”在电影中是不可少的,他们是一种衬托、一种气息、一种状态。然而,他们与本剧的中心思想、主人公的内心冲突是毫无关系的,因为他们仅仅是“路人甲”。
  
  看着这剧本,我落泪了,我惊讶在这狭窄的巷子里,逢着一位带有愁怨的、怀着正义感的、很有才情的回城知青。我把剧本还给他的时候,我说我是“路人甲”,提不出什么意见,但深深被感动了。我说,这剧本寄出去投稿,谁会用呢?谁敢用这本子拍电影呢?不必寄出去了。
  
  刘志城坚定地看着笔者,说:“我不是‘路人甲’,我要寄出去,不用也要寄,让有些人知道社会有我们的声音。”那时节,“四人帮”刚倒台不久,但谁敢用你“路人甲”的稿子呢?电影剧本的设计有“路人甲”,难道现实生活就没有“路人甲”了么?不可能。结果,稿子寄出去,连任何回音都没有。刘志城并不介意,他继续等,他的所有动力,只是想证明他不是“路人甲”,他应该是一个角色。这才是一种主人翁的精神。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都把自己变成了“路人甲”,他们匆匆地走着,他们或负重走着,或悠闲地走着,走在悠长悠长而又没有激越歌声,没有正能量呼喊的岁月长巷里,不知哪一缕阳光属于自己,不知该融入哪一支队列里。
  
  “路人甲”越来越多了,数以千万亿计的人玩手机、电脑,但极少看到有人去反击那些荒诞的谣言,极少看到正义之辞,极少看到有人对那些丑恶奸诈的骂人者加之严厉的驳斥。他们路过倒在地上的阿婆旁边,站着去抱怨没人伸出援手;他们匆匆地走过江河边,大声地抱怨江湖受到污染;他们把垃圾堆到路边,他们大声地吐痰,却埋怨社会没有公德。不敢仗义执言,没有以身作则,这种“路人甲”,或火烧身边不觉,或执迷不悟,这样的做派,这样的“路人甲”,废了自己武功。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当然不能把自己当成一个重要人物,当成一个不可或缺的人,当成一个发号施令的人。要沉稳,要低调,要踏实,这都是对的。但,我们绝不是“路人甲”,我们要有我们的声音、我们的主张、我们的取舍。我们要有我们正气的言论,有我们果敢的行动,要不忘知行合一,不忘担当,不忘自己是一个角色。
  
  不要做“路人甲”,你是一個什么角色,你应心中有数,你应积极参与其中,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

关于“路人甲”的思考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