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人生 > 无冕亦英雄

无冕亦英雄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2W 次

书店里的“莫言书柜”还在,狂热的购买者却日渐稀少。柜台前的海报上,“诺贝尔文学奖”的字眼远比“莫言”更加鲜红、扎眼。这一场景似乎就是一個隐喻:我们这个社会关注和聚焦的是一个人所获得的“荣誉”而非那个人本身。
  
  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利益主宰一切的社会中,“第一是成功,第二是成功”早已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而这“第一第二”几乎成了一种精神鸦片,让许多人深陷其中,欲罢不能。
  
  诚然,成功是超群的别名,但这成功或最高荣誉就如同行车时的最高时速,水到渠成时或可达成,而以此为目的一味添油加速,却有可能导致车毁人亡。
  
  记得几年前韩国爆出了生物科学家黄禹锡的造假丑闻。黄禹锡的研究进展就像一列提速的高铁——国家配给他精英科学家团队及巨额资金,许多热情高涨的韩国人自愿捐献干细胞供其研究。这一丑闻应该说绝不是(至少不仅是)黄禹锡一个人一时的愚昧,而是全社会对诺贝尔奖的迫切期待,所引发的急功近利之心凝成的合力,实现了对黄禹锡的一次“成功”谋杀。
  
  好在,事发不久,首尔大学即公开道歉,韩国人亦将这天定为“国耻日”。其实,这不只是韩国的国耻,更值得一个时代深思。
  
  在每一场角逐和输赢的背后,都是人性化的比拼和展露。当我们只用某某奖项、某某荣誉去填充一个人的人生简历,并且估算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社会贡献的时候,就暴露出我们完全扭曲了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方面,许多媒体都以名次、荣誉作为考量人生最沉重的那枚砝码,而误导着公众的价值观,使得公众愈加关注名誉而忽略浮名之下的人本身。
  
  柴静说,她请许多同行去采访德国赴华支教者卢安克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这个人教出什么成绩没有?没有?哦,那可不好做节目啊。”事实上,许多家长都埋怨卢安克把他们的孩子弄成了实心眼的蠢人,许多孩子都退学走了。然而卢安克给这些孩子的是一生难遇的理解和陪伴,是很多履历上印满“学生多少人获得奥赛金牌”的老师所做不到的。
  
  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拿着九十五分的试卷在马路上徘徊哭泣不敢回家?是什么让我们的科学家忘记本分造假丑闻频出?是什么让我们在比赛中只看见吻着金牌的冠军,而忽视了那些倾其所能全力以赴却未能站上领奖台的人?有位评论家说过:“不得诺奖并不代表中国当代文学一无所成,莫言获奖不也说明我们实现了质的飞跃,实现了对文学的关注。”诚哉斯言!
  
  我们应当去热爱那些极尽努力却名落孙山的人们,去关注那些荣耀光环下的无奈与辛酸或失败阴影里的挣扎与闪光,关注那些被成串的毁誉所淹没的人。也许,这能让我们的社会多一点人情和暖意,少几分压力和功利。  

无冕亦英雄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