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人物 > 选择“消失”的奇女子

选择“消失”的奇女子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62W 次
选择“消失”的奇女子

有人说,她是中国最神秘的存在,她的名字,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她的故事,更是鲜为人知的。她,就是王承書。
  
  1912年6月26日,王承书出生于上海一个书香世家。自小,她就表现得非同一般,数学天赋奇高。
  
  17岁时,王承书喜欢上了物理学,她说:“世界上最先进的自然科学,是物理学。”她萌发了用物理学让饱经战乱的祖国崛起的想法。那时国内物理学远远落后于世界,她能有如此非凡见解,实在难得。
  
  1930年,她考上燕京大学物理系,班里13个新生,她是唯一的女性,经过奋勇角逐,她成了物理系三年里唯一以第一名成绩毕业的女生。并获得学校最高荣誉,金钥匙——“斐托斐”名誉学位。两年后,又获燕京大学硕士学位,她成了燕大名副其实的风云人物,打破了世人对女子的偏见!
  
  名动燕京的王承书,也在这时遇到一生挚爱,他叫张文裕,是燕大教授,是她的老师,他们彼此吸引,相知相爱。1939年,在著名物理学家吴有训的见证下,他们喜结连理。
  
  当时的传统思想认为,女子一旦嫁人,就应安心相夫教子。可王承书是何等独立自尊的女子。她说:“女子能否干事业,决不靠婚与未婚来裁定。”1941年王承书获得美国巴尔博奖学金,丈夫陪她一起来到美国。
  
  当时的密歇根大学,从来不接收已婚妇女做学生,可国际物理学权威乌伦贝克教授,因王承书太优秀硬是破例收下了她。
  
  1951年,王承书和导师创建了以他们姓氏命名的“WCU(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一经发表就轰动了全世界,这个极有价值的公式,至今仍被科学界沿用。接下来,她又第一个证明了索南多项式,这个成果,再次引起国际学术界巨大轰动,当大家知道,这是一个中国人,还是一名女性的研究成果时,所有人都目瞪口呆,惊呼:“太不可思议了!”
  
  乌伦贝克教授更对王承书高度评价:“她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所有人都认为她的前途无可限量,如果在美国继续工作研究下去,将会有极大可能获得诺贝尔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喜讯传来时,王承书就迫切想要回国效力。可当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不允许他们回国,认为这些中国留学生回去后,一定会成为潜在的原子弹制造者。重重阻碍下,她只好继续留在美国做研究,可她暗下决心:“我要带着一身本事回国!”
  
  1955年,中美达成有关协议,她终于等来了回国的机会,她与丈夫马上提出申请,为避免美国政府的检查,她将宝贵的书刊和资料从美国陆续寄往北京,足足有300多个邮包。
  
  王承书还把全部资产送了人,无论美方开出的条件多么优厚,她都不为所动。她说:虽然我的祖国很穷,进行科研的条件差,但我不能等别人把条件创造好了,我一定要参加到创造条件的行列中,我的事业在中国。
  
  第二年,王承书和丈夫就一起回到祖国,她欢呼着:“回家了!”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她暗下决心:从零开始,我要以十倍的精力,百倍的热情拼命工作!
  
  当时有人问王承书,要不要参加一个民主党派,她的回答简短而有力:“我就是冲着共产党的新中国回来的,要入我就入共产党!”没多久,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8年,我国筹建了热核聚变研究室,领导来找王承书,希望她能从事热核聚变技术,可这一技术,当时不但在国内一片空白,更是一个她从未接触的陌生领域,对于44岁专业已经定型的她而言,是一个充满风险的巨大考验。
  
  王承书绝对不容许自己有一丝一毫退却。她说:“半路改行我不怕,我愿意接受这个任务!”当天下午她就来到了热核聚变研究室,只用短短7天的时间,就翻译了厚厚一叠有关热核聚变的资料,为我国热核聚变提供了理论支持。
  
  经过两年的刻苦努力,王承书已成为热核领域的顶尖专家,还为祖国培养了第一批相关科研骨干。可正当她准备在国际热核领域竞赛中更进一步时,一个突然的情况让她从国际物理学领域彻底“消失”了。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