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社会 > [社会] 聪明的自私与愚蠢的自私

[社会] 聪明的自私与愚蠢的自私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8W 次

毫不利已,太难;损人利己,太坏;损人不利已,太蠢。聪明的选择,是“人已两利”。最起码,也得“利已不损人”。

  真正“聪明的自私”,不会只准自己自私,不准别人自私;也不会只准自己获利,不准别人获利。他甚至不会去损害别人。因为你不准别人自私,别人也会不准你自私;你不准别人获利,别人也会不准你获利,结果是大家都不能自私,大家都不能获利。于是,即便出于“自私的动机”,也得让别人自私,让别人获利,这就大家都好。

  可惜,“愚蠢的自私”不这么想。他们总认为,损害别人是不会遭到报应的。因此,只要能“利已”,他们就不惮于“损人”。这很危险,也很可怕,因为那会造就一个“人人损人利已”的社会。一个“人人损人利己”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每个人都成为受害者,每个人都没有好果子吃,无一幸免,无一幸存。

  这就断然不可,也就要想办法。办法之一,是“讲道德”。这当然很正确,我也完全赞成。问题在于,道德是诉诸良心的,靠的是每个人的“自觉自律”和“良心发现”。如果他良心并不发现,既不自觉,也不自律,我们就无可奈何。靠得住的做法,还是把话说透,把账算清。其实,自私未必害人,也可能只是吝啬;损人也未必利己,也可能得不偿失。

  可见问题的关键,不在是否“利已”,而在是否“损人”。不损人,就没关系。比方说,既不利人,也不利已,不过“消极无为”;既不损已,也不损人,要算“安分守已”;只是利已,并不损人,至少“于人无害”,那又何必不宽容?即便“毫不利人,专门利已”,虽然“自私自利”,也不必大加批判。因为“利人”不可强求,“利已”则是天性。也就是说,你不能要求人们“毫不利已”,只能要求他“决不损人”。这就是底线。

  底线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实际上,一个人,只要守住了道德的底线,那他就还是好人。好人不等于“君子”,更不等于“圣人”,好人也是分层次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圣人”;面对利益,先入后已,是“君子”;危难当头,舍已为人,是“英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是“良民”;只是利已,并不损人,是“常人”;毫不利人,专门利已,是“小人”。小人不是坏人,只不过境界和格调不高。境界和格调不高,你当然可以“看不起”,批判就免了吧!

  真正应该批判的,是“损人利己”,即“为了利已,不惜损人”。真正应该提倡的,则是“互利双赢”,即“利人利已,人已两利”。比方说,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取利润,消费者满意,自已也赚钱。或者,我取我之长补你之短,你也以你之余补我不足。这就是“聪明的自私”。聪明的自私,于人于己、于国于民,都有利,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由此可见,利已未必要损人,也可以利人。同样,损人未必能利已,也可能亏了。比如,害了别人,自己却没捞着好处。这叫“损了别人,没利自己”。又比如,害了别人,自己也牢底坐穿。这叫“害人害已,人已两害”。再比如,没害着别人,只害了自己。这叫“偷鸡不成蚀把米”。

  这三种,不但“缺德”,而且“不智”,属于“愚蠢的自私”。谁要坚持这么做,如果不是精神病或偏执狂,那就只能叫做“愚不可及”。

[社会] 聪明的自私与愚蠢的自私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