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社会 >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不是虚构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不是虚构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3W 次

行善作恶都会反映在健康上
  
  不少观众看完影片《芳华》,都会拿片中那个周围人看来完美无缺的“好人”刘峰和自己对号入座,觉得“他身上有我的影子”。
  
  人们都相信“好人一生平安”,从而见贤思齐、修身行善、祈求安康。我们讲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不只是虚无缥缈的“因果报应”,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研究找到了其中的科学依据。
  
  做好事,幸福感、价值感来得更强烈
  
  研究资料指出,从社会角度讲,善就是个体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这种行为必然会受到多数人的肯定和赞赏,这样一来个体就会感受到愉悦,摆脱不良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积极高尚的道德行为中,个体产生的愉快、充实、尊严、骄傲与高尚感,以及受到的赞美、崇拜、感谢和奖励等,构成了幸福感的主要来源。
  
  亚里士多德说,“幸福是合乎德行的实现活动。”从心理角度讲,好人往往责任感更强,这促使人工作专注,充分发挥潜能,从而获得突出成绩,体验到价值感、尊严感和成就感,从而感觉到自我对于他人以及社会的意义,获得超越自我的充实的人生意义,由此产生持续的幸福感。
  
  与人为善,更愿意接纳真实的自我
  
  与人为善也就是与社会相融合。这样做首先能增进自我悦纳度。对自我的认知和接纳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但这种自我悦纳不可能单纯来源于自身的主观认识,而是来自他人及社会对你个人的认知、评价与反馈。
  
  日常生存过程中,在与他人、社会的互动中不断收到关于自身的反馈信息,进而不断知觉到自我的存在,认识与体验到真正的自我,即通过他人认识自己,達到自知。他人的存在,人和他人之间的交往,会使个体更清晰地认识自己。
  
  失道寡助,直到自己容不下自己
  
  上述已讲了与人为善的益处。那么,与人为恶的人可能会因为对他人和社会的冷漠、自私偏狭的生活观念以及不道德行为而得到消极反馈,自尊和自我评价降低。就像那则脍炙人口的故事:“三害”之一的周处除掉了南山猛虎和水中蛟龙两大害之后,看到人们以为他也死了而彼此庆贺时,周处顿生悔改之意,于是便找陆机、陆云兄弟请教改正之策。
  
  当周处作恶多端、积重难返之时,但凡心存一丁点儿善意及悔过之心,都会感到众叛亲离、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真正死不悔改的极恶之人不会有此心境),否则他也不会寻求陆氏兄弟的帮助来挽救自己。可见,浪子回头是多么不易!
  
  贪赃枉法,当心癌症、脑出血来纠缠
  
  一些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卷入腐败行为的人,容易患癌症、心肌梗死、脑出血、过敏症、失眠等,并认为腐败行为是致人早逝的催化剂。
  
  巴西医学家马丁斯曾通过对583名被指控犯有各种贪污、受贿罪的官员与同样数目的廉洁官员进行比较,发现前者中因生病而死亡的占60%,后者只占16%。“屡犯贪污受贿罪行的人,必然会感到紧张、恐惧、内疚等,吃不香、睡不安。这种精神负担,必然引起神经中枢、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干扰其各种器官组织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削弱其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所以易患癌症、脑出血、心脏病、神经过敏等病症。”
  
  做贼心虚,心脑血管病迟早找上门
  
  现代医学研究证实,过度的担心害怕,强烈而持久的紧张状态,可通过压抑中枢神经,使全身的新陈代谢处于一种抑制状态,肾上腺、甲状腺等腺体的分泌量减少,机体生理功能发生紊乱,免疫功能减退,最终将会导致疾病的产生。尤其是心脏病人在恐惧、紧张情绪下可导致心律失常,甚至会发生心室纤颤而死亡。
  
  另有研究称,人在精神紧张时,体内肌肉的细胞分子排列会遭到破坏。更严重的是,其破坏过程往往是瞬间的,而恢复过程则需要很长时间。日本医学家发现,强烈恐惧、紧张的情绪只要持续一周以上,就会引起生理代谢紊乱,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疾病丛生。
  
  心理学研究进一步证实,人处于紧张状态时,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一方面,可直接引起血压升高,同时脂肪加速分解,进而有可能转化为甘油三酯,沉积在动脉内膜上,形成动脉硬化斑块。
  
  另一方面,交感神经兴奋还可以使血糖升高,加速动脉硬化。
  
  长期的心理紧张,还会使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功能发生障碍,引发各种疾病。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并不是虚构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