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社会 > 重塑雕像的意义

重塑雕像的意义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1W 次

英国大英博物馆重新开放,但创始人被请出了大厅最显眼的位置,这事儿乍一听有点让人惊讶。
  
  这个“倒霉蛋”是曾将个人收藏倾囊捐出并促成大英博物馆诞生的汉斯·斯隆爵士。他曾给英国国王、女王当过医生,在遗嘱中给大英博物馆留下数以万计的藏品,但他还有一个身份——奴隶主。
  
  大英博物馆现任馆长哈特维希·菲舍尔说,之所以“将他推下了基座”,是因为“我们绝不能隐藏任何东西。当涉及历史的时候,忠于事实绝对是至关重要的”。
  
  且不论大英博物馆此番表态是出自真心还是顺应潮流,至少他们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两个月前,在英国布里斯托,17世纪的奴隶贩卖商爱德华·科斯顿的雕像被人们用绳索拉下基座,推进港口的深水。在比利时,超过8万人签署请愿书,要求将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雕像撤下,以控诉他殖民刚果时期的暴行。
  
  推翻雕像是漫卷欧美的“弗洛伊德运动”的附带产物,这些作为殖民主义时期象征和代表的雕像是不会动的靶子。根据维基百科一项正在更新的统计,在美国,至少有200座雕像和纪念碑在这场运动中被推倒,其中有不少毁于群情激愤的抗议者之手。
  
  哥伦布雕像大概是被“秋后算账”算得最狠的,这位发现新大陆的探险家,也被视为开启美洲殖民历史的罪魁祸首。至少有35座哥伦布雕像没逃过被拆除的命运,它们有的被绳子拽倒、推进深池,有的惨遭斩首、斩手,直至运动后期,许多公园选择主动拆除,以避免争议。在美国田纳西州议会大厦的门口,一座矗立了93年的白人议员雕像,因其涉嫌种族歧视的历史遗留问题被重新审判,最终没能实现“百岁”梦想。
  
  这些昔日的国王、总统、将军雕像的倒塌一再证明,即使青銅铸造、石头雕刻,也无法保证长久与不朽。从下架美国媒体平台HBO的《乱世佳人》,在《猫和老鼠》中打出“包含种族主义场景”的警告,到如今雕像的倒塌,都说明,人们正在重新审视历史遗产。
  
  应不应该推倒雕像,众说纷纭。最常见的一种观点认为,历史人物具有历史局限性。正如你不可能让曹雪芹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私奔,也不可能让华盛顿举起反种族歧视的大旗开始一场南北战争。
  
  但历史人物雕像与文学作品不同,雕像反映历史,也塑造历史,尤其塑造着胜利者的历史。这些在公共空间占据一席之地的庞然大物,成为人们绕不开的地理、心理文化坐标。
  
  历史本应是可质疑、辩论、反思和重塑的,但某些雕像的居高临下切断了讨论和反思的可能,它们因为高大,让人不得不仰着脖子,这种观看方式的变化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一种心理上的臣服。不然为何古时皇帝要修筑高高的台阶,让每个觐见者都要在底层高呼一声“陛下”呢?
  
  叶圣陶曾写过一篇童话《古代英雄的石像》,其中他借着石头的口讲出:“英雄,也许是个很平常的人,甚至是个坏蛋,让写历史的人那么一吹嘘,就变成英雄了;反正谁也不能倒过年代来对证。还有更荒唐的,本来没有这个人,明明是虚构的,经人一写,也就成了英雄。”
  
  更何况,雕像没有心,但竖立雕像的人各怀心机。美国南北战争期间南方军队统帅罗伯特·李将军的雕像是否当立,早在2015年就颇受争议。
  
  罗伯特·李在历史上从来都是一个残酷无情的奴隶主,也反对以自己的名义立雕像。但在南北战争后,南方奴隶主不满失败的结局,将罗伯特·李作为精神领袖,忽略了他的奴隶主身份。如今,没被拆除的雕像成为抗议者的幕布,被用来投影乔治·弗洛伊德肖像和“BlackLivesMatter(黑人的命也是命)”的标语。
  
  有人质疑,尽管这些殖民者曾经罪行累累,但其中不少人捐文物、修学校,才有了今天的牛津、剑桥大学的奖学金。如果现在的捐赠者看到前辈今天的“待遇”,不知会不会联想到百年后的自己。
  
  2015年,南非开普敦大学学生试图破坏塞西尔·罗兹的雕像,以控诉当年他对南非的殖民统治。2016年,这场运动蔓延到罗兹的老家,牛津大学学生发起“推倒罗兹像”运动,但当年学院宣布,罗兹像不会倒。潜在的捐赠人声称,如果推倒罗兹雕像或把它迁到别处,就将撤回对学院的捐赠和赞助。
  
  几步之外的牛津大学万灵学院,位于科德林顿图书馆里的克里斯托弗·科德林顿雕像面临同样的处境。尽管这座恢宏大气的图书馆是靠着他去世时留下的1万英镑巨款修建起来的,但这笔钱实属不义之财——榨取的是加勒比地区种植园里奴隶的血汗钱。这引起了一部分人的愤怒。
  
  2016年,几位教师组织了一次学术研讨会,一位教师主张图书馆改名,或至少把科德林顿的雕像挪走,学院拒绝了。一些主要捐赠人说,如果图书馆改名或科德林顿雕像被移除,就停止捐赠。2018年,图书馆入口处另立了一块纪念碑,纪念西印度群岛科德林顿种植园的奴隶。
  
  其实直面历史,并不等于把这些有争议的雕像都拆掉。比如一位评论家就提出,与其抹净痕迹,不如让斩了首的哥伦布雕像在那里继续立着,让每个路过的人都侧目而视,也许迷惑不解的孩子还会问一句,“他为什么变成这样了”,这绝对是一个进行人权教育的好机会。
  
  也有一些历史学家认为,与其让这些雕像在外头经受风吹日晒,每年还要花费纳税人的钱保养,不如让其作为历史的一部分进入博物馆。因为只有在博物馆,众物平等,人们可以停下脚步,细细阅读它的文字介绍,将其放回历史背景里作更深的思考。
  
  汉斯·斯隆爵士的半身像离开了大英博物馆大厅,它将被标上“收藏家及奴隶主”的标签,陈列在一个介绍“大英帝国剥削背景”的主题展中。
  
  也许电影《博物馆奇妙夜》可以就此写一个续集:在午夜梦回之时,这些来自不同大洲,肤色、种族各不相同的雕像开始窃窃私语,诉说着当年的功过是非。

重塑雕像的意义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