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社会 > 职场新人爱“短工”

职场新人爱“短工”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5W 次

“短工”一直被认为是体力劳动者的“专利”,但这种情况近年来有了改观。目前我们的职场上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一大批具有各类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及在职白领人员加入了“短工”队伍,他们在书面翻译、口译、家教、乐器教练、市场调查等职业中都留下了身影。
  
  兴趣“短工”薪资普遍较高
  
  “短工”有三大特征:第一,按小时计算收入,个人可灵活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第二,可身兼数职,在不同的工作和生活场所转换职业角色。第三,个人兴趣和赚钱可“完美结合”。
  
  李晓丽是公司一名职员,每个星期六或星期天她都会到舞蹈培训中心当舞蹈助教,每月可以拿到800元工资。
  
  “大学我的专业是舞蹈,毕业后,我发现这个专业就业形势不怎么样,便进了企业做文员。我喜欢舞蹈。每周打点‘短工’,收入可观,还可以满足自己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李晓丽说。
  
  健身教练贺骥之前在一家健身房任教练,属于“月光一族”,之后他做起了“短工”—“我家里并不需要我来挣钱养活,主要是喜欢健身行业。现在我基本上就是给客户上门服务,指导健身,最低300元一小时,做这种‘短工’感觉还不错。”
  
  目前,贺骥每周都会有四五个客户,每月收入4000元以上。虽然只是打“短工”,但是收入高出做全职教练时的收入。
  
  市场需求刺激“短工”繁荣
  
  当前社会,年轻人追求婚礼的个性化和创意,在巨大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婚庆服务人员的市场需求量自然“水涨船高”。
  
  陈彪是婚庆店的一名专职司仪,在行业内混迹数年,颇有成就。业余时间,他也会去别的公司做客串司仪。
  
  “我常常给别人打短工,主持一场婚礼的收入最低800元,主要是看婚礼的规模和客人的要求。而一些大型的活动,主持一场收入从1200元到1600元不等,有时候,表现不错,顾客还会给一定的红包作为奖励。”陈彪向记者介绍道。
  
  在“假日短工族”中,有一支庞大的家教队伍。去年大学毕业的张丽萍进入一所私立中学,她所教的学生大多是自己学校的,一个小时收费50元,一周两天,每天至少两个小时,一个月就能挣1000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几家家教机构准备聘请她做代课老师,她挣的钱当然也会越来越多。“现在除了工资奖金外,加上自己做家教挣来的钱,一个月能有五六千元收入。”张丽萍高兴地说,“虽然很累,但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城市,你不想累都不行。”
  
  “短工”主阵地集中于服务行业
  
  从各大人才市场了解到,目前“短工”的主阵地为服务行业,诸如婚庆、礼仪、书面翻译、口译、家教、乐器教练、市场调查、舞蹈等等行业。
  
  据调查显示,目前市场上乐器家教每小时收入为100-150元,大学生家教每小时25-50元,电脑入门培训每小时60-80元,婚庆司仪每场800—1200元不等,而对于技术性要求比较强的工作,待遇也各不相同。不同的非全日制就业领域,从业人员的学历、年龄等划分标志明显,就业门槛差别较大。一般来说,餐饮、零售、家政等非全职用工“大户”,对劳动者技能和学历要求均不高,就业门槛较低;翻译、家教、兼职教师等非全日制就业领域,对劳动者文化程度和技能要求较高。翻译、素质教育等非全日制就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近90%,从业人员平均年龄34岁;而健身、演艺、婚庆、市场推广等行业则以年轻人居多,从业人员平均年龄不足30岁。
  
  此外,高薪“短工”人群主要从事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如翻译类兼职人员比例高达81。7%,健身类达到61。6%。同声传译、财务、婚庆司仪、语言培训、家教等行业收入普遍较高。其中,同声传译的薪金是按照小时和分钟来算的,现在的价码平均是每小时2000元,位列“短工”职业收入排行榜的首位。
  
  “短工一族”成为新鲜人钟爱
  
  “蜻蜓点水新一代”是时下人们对“短工族”的形象比喻。随着一群特殊的“新人短工族”悄然壮大,他们以各自特有的就业理念及生活方式,向传统的就业观念挑战。
  
  这支队伍里年轻女性居多,她们大多条件优越,年龄在18~28岁之间,相貌气质俱佳,学历在大专以上,从事文秘、行政助理、办公室管理等工作。
  
  从事编辑出版的张慧,本职工作是美术编辑,每周工作的时间比较固定。“其实我的工作时间很规律,忙的时候经常加班到很晚的时间,但是空闲的时候也比较多。”张慧回想打“短工”的经历时说:“一年前,我帮一个朋友设计点东西,被他的老板看中,还拿到了1000元的报酬。现在,我经常去主动联系一些业务,在业余时间做。”
  
  提醒:“短工”个人权益易受侵害
  
  目前,“短工”从业者大多是通过熟人介绍等方式来寻找工作机会,渠道过于狭窄,“短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比较松散,个人权益容易遭到侵害。在法律上,也存在着双重劳动关系如何认定等一些法律上尚未作出认定的空白地带。
  
  劳动部门人士提醒劳动者,尽管是“短工”,也一定不要忘记签定劳动合同,并在合同上注明工作时间、待遇、工资等,遇到侵权事件,一定要保留证据,并及时向劳动保障部门举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
  
  同时调查也发现,在利益的驱使下,各种各样的中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很多生活网站上发现,各式各样的招聘信息充斥着页面,多数中介打着某某公司名义发布招聘信息,其中不乏有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
  
  建议:打“短工”,一看资质二要提高警惕
  
  “短工一族”成为职场时尚弄潮儿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消极因素。如何看待“短工”现象?如何正确规避“短工”带来的潜在不利影响?
  
  一、找工作的时候,一定要看准招聘方的资质(主要包括人事局的批文、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招聘人员的身份证件、介绍信和相关证明)。切不可轻易将个人简历投递出去,避免造成个人信息的外漏,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二、正规的招聘企业不会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对于要求交纳一定费用的企业和中介切莫相信。通常的情况是交纳费用后便让求职者等通知,或者以从网站上搜集的信息来搪塞求职者。
  
  三、鉴于目前“短工一族”大多数为女性,而女性求职者面临的危险要比男性高,建议广大的女性求职者在应聘前要搞清楚面试的地点,切不可去宾馆或者偏僻地点应聘。在娱乐场所做短工,不可轻易接受他人礼品和财物,切记“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职场新人爱“短工”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