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社会 > 接电话这件事,真是太可怕了

接电话这件事,真是太可怕了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2W 次

01。打电话这件事到底能有多可怕
  
  不过只是几年的时间,“煲电话粥”还是一个时髦词儿,周末的晚上和对象或好友聊上几个小时,一直聊到手机没电,还是比较普遍的行为。
  
  如今,“煲电话粥”已经变味了,不仅这么干的人比以前少了,这个词也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淘汰。
  
  又5年过去,如今人们对打电话的抵触情绪更高,除了快递员和外卖小哥,能够让人愿意接听的通话已经不多了。
  
  有时,平日里大多和你用微信消息交流的父母,突然发起语音或视频聊天请求,或者你只有过年才会打个照面的亲戚,毫无征兆地给你打电话,估计还没有接通,脑袋里已经预演了带有负能量的情形。
  
  如果说自己突然接到电话,已经被打了个措手不及的话,那么在安静的公共场合接电话,就仿佛面临一场公开的尴尬,总觉得周围的人在默默听着你的电话,猜测电话那头的人和你的关系,甚至试图拼凑和审视你的生活。
  
  有人会站出来说,这是即时通信普及的后果,当然这样讲有一定的道理,但其实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电话恐惧症就已经存在了。
  
  而在一些文化中,人们不仅害怕接电话,还害怕打电话,跨文化交流咨询公司的迈克尔·兰德斯说,和不认识的人电话交谈时,日本人会犹豫不决,因为他们不想冒犯别人或让自己丢脸。
  
  兰德斯表示,虽然文化各有不同,但害怕电话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担心被对方回绝,无论是试图用电话预约还是通过电话达成交易,都是如此。
  
  因此,出现这样的社会文化现象绝非偶然,它辐射到的范围和背后的根基也值得我们深思。
  
  02。不过是通个电话,为啥让人害怕
  
  对于喜欢打电话交流的人来说,电话快捷的沟通效率,可以解决微信上你一句我一言的烦琐,而那种听得到声音的亲密感,也会带来情绪上的抚慰。
  
  但是通电话所拥有的这些显著特色和优势,恰恰是“电话恐惧者”噩梦的开始,而这种情绪的来源和原因也都非常好理解。
  
  首先,不管你是主动拨打电话,还是被迫接电话,通话都有一对一的“强制性”和“即时性”,你不得不进入这个带点“对峙”感觉的特别地带。它需要你很快做出回应,因此你翻车的概率也可能会增加,这种压力也会给到一种不适的情绪。
  
  提供在线心理治疗的Joyable公司副总裁吉尔·伊森斯塔特说:“对很多人来说,打电话是一种特别复杂的互动。你必须随机应变,必须对别人对你说的话做出回应。”
  
  “如果我说错话怎么办”“我刚刚就不应该那样说”“我这样发表自己的看法,别人会不会觉得很蠢”,这种没有退路、害怕出错的心情,会让人心理上的空间感到特别狭窄。
  
  相形之下,微信文字和邮件给人带来的安全感就强很多,因为你可以深思熟虑,也可以字斟句酌,真要是手滑发错了人,至少还有两分钟的撤回时间,可以最后一搏让人生回到正轨。
  
  其次,随着文字信息交流的不断普及,我们的日常沟通包含了许多“非语言”的因素,如果发微信至少还有表情包可以填补语言上的空白,面对面还有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加强理解,但打电话会出现这类信息的大幅度缺失。
  
  就像亲历者形容的那样,“打电话的场景感觉特别原始,这种纯粹而完整的情况,会让人无所适从,仿佛丢盔弃甲的裸奔”。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或许大家已经在时代的变迁中慢慢发现,打电话的“门槛”变高了,它有时候会成为一种“打扰”。
  
  曾经随手拨去电话就问作业、聊人生的“低门槛通话”日子,算是过去了,如今一个电话的门槛,高到需要彼此立刻从眼下的事情和场景抽出,投入到这个电话的沟通中。
  
  我们不愿意被电话胁迫,更不愿意用电话胁迫别人。
  
  大概只有在彼此契合又心情愉快的情况下,这种电话才能成为一天当中的高光时刻,否则就变成了一种煎熬。
  
  虽然这个“电话恐惧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影响,但它其实不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理学家表示:只是随着网络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社交习惯,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适应通过声音直接与人交流。
  
  言下之意,即便有深深的电话恐惧症,但它对于生活并不会造成致命的影响。
  
  03。當谈论电话恐惧时我们到底在谈什么
  
  害怕会犯错也好,脑内很空白也罢,说到底,对电话深深恐惧的我们,怕的其实是对人生的失控感罢了。
  
  心理学家斯科特·斯坦利称,这是一个“不确定”的时代。这一代的年轻人拥有了远比从前多的选择和未知,在这之中我们感受到的并不是更多自由,而是失控和对不确定的恐惧。
  
  如今的我们,的确比以前更难容忍那种“notready”的状态了,一通电话,一句“在吗?聊下”,就是当代成本最低的生活失控预告。
  
  你害怕的并不是那个把电话拨过来的人,而是这个人或这个类似场景,带给你的深深无力感。
  
  这恐惧和电话建立了错误的联结,你所害怕的压力、拒绝和失败,便旷日持久地存在着,在电话响起那一刻,重新浮现。
  
  或许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虽然大部分时候打字更友好,但碰上急事该通话的时候也还得通话。但至少可以在拨给别人的那一刻,提前做个心理建设,“花5分钟核对下最终版文案里面要改的三四个点”,总能强过一句让人凭空窒息的“在吗”。

接电话这件事,真是太可怕了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