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社会 > 我们还需要背诵并默写全文吗

我们还需要背诵并默写全文吗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7W 次

世界加速变化和发展,对待读书这件事,是不是要把旧的习惯都抛弃呢?譬如,像抄写和背诵。
  
  抄写是过去人读书的基本方式之一。太远的时代不说,就说不算远也不算近的明代。有一个文学家叫张溥,他就有边抄边读的习惯,常常反复抄写六七遍,不真正弄懂不罢休。他给书房取名叫“七录斋”,正是突出这个习惯和方式。
  
  德国现代思想家本雅明在一本名叫《单向街》的书里,专门谈过中国的抄书方式:“一条乡村道路具有的力量,你徒步在上边行走和乘飞机飞过它的上空,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人誊抄一本书时,他的灵魂会深受感动;而对于一个普通的讀者,他的内在自我很难被书开启,并由此产生新的向度……中国人誊抄书籍是一种无与伦比的文字传统,而书籍的抄本则是一把解开中国之谜的钥匙。”
  
  那么背诵呢?清代的大学者戴震,不但“十三经”原文全能背诵,连“十三经”的“注”也能背诵。著名的历史学家余英时感慨说,这种功夫今天已不可能了。人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而且在不断扩大,我们不可能把精力就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选择少数重要的经典或篇章,反复阅读,乃至能够背诵,仍然是必要的。
  
  可是,我们不是要反对死记硬背吗?这里要做一个区分。为了应付考试,要死记硬背一些内容。这里面,有一部分考试完了也就可以抛诸脑后,对这些东西的死记硬背是越少越好。但是一些经典或重要的篇章,其意义却是长久的,我们熟读乃至背诵它们,是为了从中汲取更多、更好的人生养料。而且,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理解发生了、加深了,渗透和影响发生了、加深了。这也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背诵也不仅仅是中国的传统,西方有的大学就设了“伟大的典籍”课程,要求学生熟读乃至背诵若干经典。爱尔兰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谢默斯·希尼,在谈到另一位诺奖获得者、著名诗人约瑟夫·布罗茨基时,还特别敬重地谈道:“我觉得,他改变了美国的文学习惯。他在20世纪70年代初来到美国,当时文学教育中已不讲究背诵……他来了,要求哈佛的本科生读诗背诗。我想他有点儿独裁,但我觉得他让人们明白念诗的快乐。”
  
  确实,背诵和抄写,都是挺笨的老方法。可是,即使是在21世纪的互联网时代,有的时候,古老的方法却是最好的方法,笨拙的精神却是最好的精神。

我们还需要背诵并默写全文吗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