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生活 > 失范与示范的价值观

失范与示范的价值观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3W 次

范儿是个百搭词:大到宇宙范儿,小到不吃午饭范儿,都能成立。作为最佳后缀,前面既可接名词,也可接形容词、动词、短语和句子。它说白了是一种行为模式,这种模式又影响至众生模仿,从而产生“从众效应”,而聚众为群,群起而趋之,则最终演化为一种趣味、一种风尚和一种美学。
  
  范儿类似于“贴标签”和“定位”,戴礼帽、玩摇滚,那是左小祖咒;头发一丝不乱、喝咖啡、说清口,那是周立波;头发一丝不乱、当评委、好大词,那是余秋雨;头发一丝不乱、演电影、做闷骚状,那是梁朝伟;头发一丝不乱,表情一丝不苟,偶尔一丝不挂,那是汤唯……处在一个品牌当道、传媒横行的时代,范儿让别人一望便知深浅,范儿也让自己把身边琐碎生活中的那一地鸡毛,绽放出无尽的美学色彩和符号意味。
  
  什么是范儿?范儿是一种精气神儿。每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范儿,对内,那是人之为人、你之为你的品相、成色、器宇、分量所呈现出的一种光华;对外,则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气场一样,范儿咬合,气场不投,范儿交恶。
  
  所以,范儿常常不是利益群体的称呼,而是对一个趣味群体的统称。刘索拉说:“活着就是为了寻找同类”,可以理解为,寻找相同范儿的人。有范儿就有粉丝,没范儿只有僵尸。范儿不合规,必被“拉黑”,同理,你自己范儿不到位(倒范儿)就会被“取消关注”。正所谓,规格之内,必有范儿。
  
  “范儿”是一个有穿越力、能被架空的所指,其能指之处,从历史到当代、从西洋到东土、从文化到生活方式、从精神领域到世俗领地,一切社会生活的流变,到头来都指向一个又一个的范儿,构筑着维系历史、传承文化、流转生息的动力——时代变迁,范儿永存。
  
  曾几何时,我们生活在一个多么有范儿的文化里。儒家范儿,讲究的是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释家范儿,倡导的是众善奉行、诸恶莫做;道家范儿,主张的则是无为而无不为,不争故莫与之争。
  
  所有这些,可以构成中国人的传统范儿。但不知从何时开始,当年的一抹流行色,在几度夕阳红之后,变成复古范儿、返祖范儿、前朝范儿。
  
  恰如李敖所宣称的,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形势大好,人心大坏”,而“礼崩乐坏”的本质,就是“失范”,诸多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和意义所在,均被现实无情地肢解掉了,人们面临的是无力感,无梦、无痛、无趣的三无症状严重。而惟其“失范”,“示范”才有了意义。
  
  抽三五、喝可乐、套黑衣、穿皮裤、聊八卦、抖历史、混派对、跑江湖、蹭演出、玩失踪都在示着一种范儿,用苹果、上微博(http://t。sina。com。cn)、泡夜场、写歪诗、搞纯爱、爬珠峰、修老巢、办杂志、拍写真、逛巴黎也是范儿……在当代,范儿业已演进为生活方式的学问了,你甚至可以说,范儿是让人思考的一种生活哲学。
  
  没有最高级的范儿,只有更高级的范儿,但落实到我们具体每一个人身上——你想要的是个什么范儿呢?

失范与示范的价值观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