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生活 > 系统化生活

系统化生活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8W 次

有一个在日本生活多年的朋友,从大阪到京都去学习茶道。茶道老师煮了一些毛豆分给大家,吃完后,朋友用纸把毛豆皮包起来,带回自己在大阪的家中,和自家的厨余垃圾放在一起。
  
  还有一个朋友,在日本访学时,喜欢去超市买一种罐头吃。但是,她只有在外旅行住酒店的时候才吃,因为在酒店可以把罐头盒子扔在房间的垃圾桶里。住在自己的宿舍时,她就不敢买罐头了,只因无法处理垃圾。
  
  这两个故事让我感到一阵恐慌。我需要在日本住几个月,如何处理垃圾看来会成为问题。
  
  所以,我刚到日本时,心里很紧张。我在自动贩卖机买了一瓶矿泉水,喝完后,把瓶子放在背包里一整天,直到晚上回到酒店才扔掉。第二天去便利店买吃的,也是把垃圾带回酒店处理。这是典型的“垃圾分类障碍症”。直到有一天晚上在居酒屋,店员很热情地拿走了我放在桌子上的空矿泉水瓶,我才放松下来。
  
  在东京这样的大城市,有不少可以随手“扔垃圾”的地方。有些饮料贩卖机自带垃圾桶,当然只能回收饮料瓶。无处不在的便利店,其实是处理垃圾最好的地方,不管是饮料瓶还是食品包装,都有专门的垃圾桶回收。
  
  日本的便利店功能强大,不但可以买各种吃的,还可以发快递、缴纳社保、打印文件,甚至购买各种演出门票。便利店是社区生活的灵魂,你完全可以在一家便利店买水,在另一家便利店扔瓶子,没有任何不便。
  
  在地铁站、咖啡馆和大学,当然也有垃圾桶。用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那里的垃圾桶有一些不同。学校食堂主要回收饮料瓶、残羹冷炙,也有一个专门回收“文件”的垃圾桶——其实这就是网上传播的“学术垃圾”类别,回收的是各种纸张。
  
  像星巴克这样的咖啡馆,也有专门的垃圾箱。除了丢垃圾,顾客还需要把餐盘和玻璃杯放在专门的回收区域。在日本的咖啡馆里,不会看到服务员收拾桌子的情况,这已经超出垃圾分类的范畴,是该理念的延伸,是真正为他人着想的“可持续生活的方式”。
  
  垃圾分類其实就是一套全社会分工的系统。重要的是让市民养成一种垃圾分类的习惯,及时处理手中的垃圾。如果每个环节都能多做一点,那么这个系统的运转也就更加良好。
  
  日本社会垃圾分类的规范已经形成,一个陌生人被“投放”在这里,要适应规范并不难。真正困难的是像上海这样的中国城市,从零开始,创造一套全社会都能适应并参与其中的“生活系统”。
  
  社区的垃圾分类,重点在于每天回收的垃圾都不一样,你必须记住日期。在回收瓶子那天,头一天晚上就能在楼下看到几个大筐,放满了邻居们丢弃的易拉罐。这个场景挺让人感动,有那么多人在家喝啤酒,这是生活豪放的一面,但是大家又都老老实实地收纳啤酒罐,这又是严谨的一面。或许这就是生活的本质吧。

系统化生活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