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生活 > 和颜悦色的孝

和颜悦色的孝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4.32K 次

笑一笑,隔膜少
  
  “色难”是《论语·为政》中的一个词,涉及儒家核心概念之一的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大意是,子夏问老师什么是孝道。孔子说:“要做到和颜悦色最难。父亲有事情,孩子们帮着做;有好酒好肉,让父母先吃,这就算孝道吗?”
  
  孔子对孝道的标准,在今天看来,真是有点高不可攀。能抢着帮父母做事,能把好酒好肉让给父母先吃,在今天的人看来,已经相当难能可贵了。还要求整天对父母和颜悦色,没有一点嫌弃的意味,这不是高不可攀是什么?
  
  《东京物语》中介绍了日本对孝道的遵行。父母大老远跑到东京孩子们那儿去探望,但儿子女儿都因为忙,而没时间带父母玩,反而是儿媳妇(属于遗孀,丈夫已经去世多年)带着父母去游览东京。这让我们感受到日本人在父母面前那種毕恭毕敬、和颜悦色的周到礼节。
  
  日本汲取了唐朝时的儒家文化,但他们作为弟子,超过了先生,这一点,实在让我们汗颜。母亲和我们生活在一起,年过八旬,虽然衣食无忧,但精神上是比较寂寞的。父亲已经离世十多年,我作为儿子,并没有在精神上给母亲多少抚慰,我脸色不好看的时候,也是不少的。
  
  读西方人的著作,发现他们对中国传统家庭的伦理是比较欣赏的。西方人老年后,一般是比较孤独的,和孩子们比较疏远。东方文化的魅力之一,也可以说优势之一,就是家庭的和谐。血缘亲情是中国人割舍不掉的一种情怀。但进入现代社会后,随着大家族的解体,四世同堂的现象消融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不愿和父辈生活在一起,而更愿意生活在自己的小家庭中。这自然无可厚非,是社会发展造成的。但是,随之带来的与父母的疏离、隔膜甚至对立,就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了。啃老族的大量存在,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连基本的赡养老人都做不到,还奢谈什么更高层次的对老人精神上的抚慰?
  
  邻国日本,在家庭伦理中重拾儒家“色难”的警训。《东京物语》中虽然也有深层的悲凉在,但长辈与子女间的那种雍雍穆穆的亲情,还是非常能感动观众的。日本人对“色难”的思考是非常深入的,在“色难”问题上对年轻人的要求是非常严厉的。真正意义上的“色难”,自然不是对父母言听计从,而是在人格上对父母的一份真诚的敬意。所有的儒家礼仪都是人外在的纹饰,这纹饰只有与仁厚的内心交融,才不会虚伪做作。
  
  一旦你把年迈的父母当成一个急于要甩掉的包袱,那就真的“色难”了。千万不要觉得,我给父母一口饭吃,已经够不错了。只有在人格上对父母怀着一份真诚的敬意和感恩,我们的脸色,才会真正和颜悦色起来。  

和颜悦色的孝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