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生活 > “二混子”如何粉碎学渣

“二混子”如何粉碎学渣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3W 次

“二混子”与“二流子”同义。20世纪90年代初,在一部叫《我爱我家》的情景喜剧中,出现了葛优扮演的二混子角色,一名内地小城的少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一边傻乐。
  
  20年后,这个少年已经按部就班地完成了读书、就业、成家等人生大事,在上海这座“魔都”安享人生。但是,小城青年血管里那种不安分的基因又开始蠢蠢欲动,寻找出口。长大的小城青年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叫“二混子”,做了个微信公众号叫“混子曰”。在微信公众号井喷的2015年下半年,“混子曰”成长迅速,粉丝一举冲上60万。
  
  “混子曰”的作品是主题漫画,跟多年前朱德庸的漫画不同的是,“混子曰”不讲情怀,不谈节操,每一集都是“硬知识”。
  
  “混子曰”最近广为流传的作品是《屠呦呦对疟原虫干了什么》。
  
  跟这篇作品类似,“混子曰”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要么涉及历史,要么是对时事新闻的解读,可以简单地总结为,都是“学渣”不愿意看的那些话题。但这些话题被“二混子”转变为漫画后,变得老少咸宜、高低通吃。
  
  原本用业余时间创作的“二混子”,如今已经辞掉工作,投入创业大军,组建了自己的团队,专职经营“混子曰”。
  
  无门无派的漫画大号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奖的第7天,“二混子”把自己的作品搬上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混子曰”,几天内积累了接近80万的阅读量。这还不是“混子曰”公众号成绩最好的一篇,最厉害的一篇是《天天喊反法西斯,你知道法西斯是啥吗》,其阅读数达95万,这还只是7天的统计量。“混子曰”的另一个成名作是《一口气读完日本史》,很多人都是看了这篇文章才订阅“混子曰”的。
  
  读者对“二混子”漫画的第一印象一般是好玩,插科打诨加自嘲的文风正合当下年轻人的阅读趣味。但“二混子”说:“我的作品,不是靠好笑吸引人,而是靠里面的‘干货’。”
  
  真人“二混子”是个“80后”,普通家庭出身,高考大省江西省一个小城重点中学里的非拔尖学生,在一所工科大学里学机械设计专业,研究生学工业设计。如果沿着这样的人生轨迹,“二混子”将在工科男的常规轨迹中生活下去——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拿着不错的工资,充当大公司里的一颗螺丝钉。事实上,辞职之前“二混子”的人生基本已经走上这样的轨道。
  
  2015年上半年,“二混子”正式辞职,同年10月,他租了自己的办公室,雇了几名员工,拉开架势经营“混子曰”,新经济和互联网给了“二混子”足够的发展空间。
  
  硬知识是刚需
  
  “二混子”一再强调,他的漫画不是为了好笑,而是传播硬知识。“硬知识是刚需”,“二混子”相信,每个人都需要这些知识或者常识,只是传统的学习方法让人望而却步。
  
  “混子曰”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历史题材,第二类是汽车知识,剩下的就像写屠呦呦这篇一样与新闻事件相关。其中历史题材篇数最多,东周列国就有4篇,楚汉之争、大汉王朝也由数篇组成系列。
  
  除此之外,还有关于孔子和屈原的内容,对于这两位历史人物,“二混子”选择了中学历史课本中没有提到的内容,比如孔子在周游列国成为圣贤之前,都干了点什么。“二混子”说,他的漫画内容来源于正规出版的书籍,采用的都是主流的学术观点,“三观都是正的”。
  
  世界历史包含了国别史和宗教史。有佛教信徒在后台留言说,他的师父在看了“混子曰”关于佛教的漫画后,把漫画推荐给其他的信徒看。
  
  而至于汽车方面的知识,则源于“二混子”原来的职业。身在汽车企业,“二混子”关于汽车的专业知识自然比普通人丰富,他把这些汽车知识也画成漫画。关于汽车知识的漫画,后来成为最早吸引广告客户投放广告的板块。
  
  不管是历史、汽车还是疟原虫,原本都是让“学渣”头痛的硬知识,但看了“混子曰”的漫画,“学渣”们发现,原来硬知识也能让人感到亲近。
  
  理科生“二混子”很快认识到,“混子曰”的核心价值就在于这种将硬知识软化的能力。
  
  小叛逆成长史
  
  “二混子”没有正经学过绘画,他绘画的基本功是在中学历史课上练就的——在课堂上画漫画。工作以后,“二混子”捡起了业余爱好,画一些四格漫画发表在自己的微博上。2014年以前,他的作品大多是讲个冷笑话,发个小牢骚,挥洒着“80后”内心的一点小叛逆。后来,“二混子”开始涉足历史题材,历史知识基本上是上大学后自己看各种书籍积累的,至于中学课本上的历史知识,考过就忘。“这么说吧,中学历史课学过的知识,只剩下个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了,那时候我连秦朝和汉朝哪个在前面都分不清。”他说。
  
  事实上,即便转战历史题材,小叛逆还是时刻闪现。在讲屈原的一篇内容里,有这样的旁白:“屈原,屈大夫,历史上有头有脸的‘老愤青’,人家连命都不要了,你们不要只知道吃粽子!”不喜欢“高大上”,不喜欢“装严肃”,“二混子”身上有“80后”一代的共性——一点小坏,却不挑战主流,一嘴的自嘲后面是一颗强大的心。
  
  漫画看似不正经,但生产的过程是紧张严肃的。“二混子”说,像讲屠呦呦这一篇,他先在网络上查资料,然后查阅相关书籍,看了很多看不懂的术语。最后,他终于搞懂青蒿素的作用是“饿死”疟原虫,有了这个关键的知识,“二混子”就开始构思如何将这些知识变成漫画。“从构思到画出来,一般需要四五天的时间,画出来以后我还不敢发表,要先发给有生物学、医学背景的朋友看过,找找有没有错误。”
  
  对于自己的工作,“二混子”形容就像电影《甲方乙方》里主人公们开的那家公司:“觉得好玩的是客户,对于我们来说是工作。”他以理科生的理性态度对待漫画,面对60万阅读者,甚至还产生了责任感。
  
  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前,我们也许无法想象,硬知识漫画也能成为畅销品,一个理工男的笔头竟能变成“学渣粉碎机”。

“二混子”如何粉碎学渣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