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生活 > 相濡以火锅

相濡以火锅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7W 次

天气刚一转凉,我就迫不及待地思念起火锅来。
  
  单位对面新开了一家小肥羊,号称旗舰店,菜价偏贵,但环境总算比其他分店的好,而且,经过几次比较,我只要性价比最高的锡盟羔羊肉,这也是最便宜的一种,鲜嫩柔软,入水即熟,久煮不柴。无论服务员怎么威逼利诱,劝我尝试其他的肉品,我都不为所动,看着半透明的鲜肉在奶白色的底汤里慢慢地变成温和的食物……在过去的半个月里,我已经到这里吃了不下四次。
  
  不过这家小肥羊的缺点也是明摆着的,遇到人多的时候,他们不提供大锅,每个人必须各用一只小锅。店方的解释是,这样干净卫生又时尚——并强调说这很受年轻人的喜欢……我看上去非常老吗?就算我相信前面说的有道理,那可否把分开的小锅锅底的价格定得等同于一个大锅的呢?显然,他们不干。
  
  从卫生的角度说,我不是中餐分餐制的坚定反对者。早年在南方山区拍片,当地人最隆重的迎客礼仪,是主人站在家门口,双手端着一大碗红薯酒,碗里有一只小调羹,客人进门之前,都用这同一把工具,先从碗里舀出一勺酒,送到主人嘴边,由他吸溜一半,再端给自己一饮而尽。这个……这个……盡管那次我也喝了,但心下还是觉得,似这般肝胆相照的桥段,还是更适合小青年谈对象时使用。
  
  吃喝不能太近乎,但也不能太生分。
  
  餐饮界很长时间都在讨论分餐,似乎只有分餐才够卫生、够档次、够国际化。就个人经历而言,我吃的所有分餐制的中餐,无一例外都是装腔作势的。西班牙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执导的影片《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故事发生在美食之都巴黎。在那里,利用午餐时间进行商务会谈和政治磋商是体面人的一个重要传统。六位巴黎上层人士,大使、主教之类的——每当他们坐在那里想开始撮一顿的时候,总有噩梦一样的事情发生。影评都说布努埃尔用超现实主义的手法讽刺了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虚伪,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更像是对分餐制的揶揄——随便一点儿,你们早吃上了。
  
  就像火锅,草根特性决定了它的最佳就餐场景:锅子一只,白酒二两,三四个小菜,五六盘羊肉,七八个弟兄……话题往一起扯,筷子往一处伸。锅里翻江倒海,上空热气蒸腾。幸好火锅出现得晚,否则庄子说的“相濡以沫”弄不好都会有别的解释,甚至那句“相忘于江湖”都可能被忽略。
  
  朋友一起吃火锅,吃四川的麻辣火锅更像交朋友:煮得愈久,口感愈醇厚,所有的锅底汤料必得经过一个时辰的充分交融,味道才能得以彻底彰显。
  
  尽管我经常给朋友推荐北京最火爆的火锅店——海底捞,因为它的汤底很清淡,容易上口,特别适合火锅入门,但我自己去的次数并不多。有朋友问原因,我解释说,海底捞是无渣火锅,汤里没有成型的作料,看上去很干净方便,但它就像一个讨人喜欢的自来熟交际花,貌似很容易接近,时间长了也不会有什么进一步的交流,可敬而不可亲。
  
  而普通的麻辣火锅就不同了,它更像一个内向的人,你需要时间,慢慢等他散发自己的魅力,而且时间愈久味道愈浓……你要是喜欢谁,不妨提前两个小时找一家有底料的火锅店,早早开火,想象着郫县豆瓣和葱结、姜片、蒜瓣,以及草果、丁香、花椒、辣椒不断充分地交融磨合,小火慢慢熬着,等那个人来吃……当然,“那个人”必须是一个喜欢吃的实在人,吃饭是你们的目的,这样你们才能在享用美食的同时享受相濡以沫的人生。相反,如果吃饭只是手段,“那个人”更喜欢情调,我看最好还是去那种分餐制的地方,最好结账也是AA制,这样才匹配。
  
  我打心眼里佩服那些官场、商场、名利场的场面人,尽管面和心不和,为了利益也要欢天喜地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偶尔夹菜,还要另取一双筷子——也叫公筷——给对方伺候着,讲究!这时,聚餐已经不是摄食的一种程序,更是某种社交性的礼仪。在特有范儿的场所,吃着特有面儿的菜肴,彼此相敬如宾,心里却盘算着各自的心事……“既然不是仙,难免有杂念。”用李宗盛老师《凡人歌》的句式来形容这类人吃饭的做派是:“刀叉放两旁,鲍鱼摆中间……”如此吃饭,是够烦人的。

相濡以火锅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