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文明 > 燕赵为何多慷慨悲歌之士

燕赵为何多慷慨悲歌之士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4W 次

燕赵是河北的别称,燕赵大地,东临渤海,西接太行,北依燕山,南望黄河。这片大地历史灿烂、英雄辈出,但为何“多慷慨悲歌之士”?这要溯源到战国七雄之燕国与赵国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从地形上看,赵国乃“四战之地”,西有虎狼之秦,東有富强之齐,南有凶悍之魏,北有林胡、匈奴、东胡、楼烦诸多游牧民族,再加上一个不时趁火打劫的小兄弟燕国。赵国常常面临多线作战,一边要应付其他诸侯国的攻打,一边还要防御北边游牧民族的侵扰。
  
  燕国偏处东北一隅,为苦寒之地,人口稀少,土地贫瘠,加上北临东胡等游牧民族,南又与强国齐赵相邻,在历史大舞台上,往往以小角色的身份出现。
  
  远在春秋时期,赵国还未建立,燕国不堪北方游牧民族的打击,两次被迫迁都。公元前664年,山戎大举来犯,燕国抵挡不住,国君燕庄公只得向齐国求援,当时齐国还是齐桓公在位,“春秋五霸”之一。他率兵反攻山戎,灭之,同时顺手把孤竹、令支也给灭了。
  
  但北方又冒出林胡、东胡、楼烦等,还有持续骚扰中原王朝直至南北朝的“一号反派”匈奴。在今天,河北还是长城途经距离最长、保存最完好的省份,境内长城遗存达2000多公里。在秦代之前的战国时期,燕、赵两国就开始大规模修筑长城了。
  
  但这两个国家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其他诸侯国,这导致长城无法防护。公元前260年秋,恐怖气息笼罩赵国。200多名赵国少年兵,衣衫褴褛,满身血污,连滚带爬地回到邯郸城,逢人便说他们刚刚离开的地狱:长平。主帅赵括被乱箭射死,40万赵国降卒被屠戮。
  
  这是秦国的心理战,他们故意将这200余名少年兵放回来,想用巨大的恐惧感,彻底征服赵国。
  
  但是两年后的邯郸保卫战,尽显赵国人的顽强与坚韧。
  
  秦国大军杀至邯郸城下,赵国则坚壁清野,放弃野战和卫星城,集中各地的守军及粮食全力保卫都城。赵军精锐士兵已于长平之战中损失殆尽,守城主力多为老人和孩子,年轻士卒不足10万,御林军也已站上城墙。但是,他们悲愤而有士气——长平之战,几乎每家皆有丧子、丧夫、丧父之痛。
  
  指挥邯郸保卫战的是名将廉颇。秦军久攻不下,伤亡日甚,而赵军在守城之余,还能派出少量精锐部队出城突袭秦军营栅,虽然突袭者很少有人能活着回来,但秦军伤亡更为惨重。秦军不断增兵、换帅,邯郸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仍然不屈不挠,殊死抵抗。廉颇终日带甲卓立城头,赵相平原君赵胜更是散尽家财予士卒,编妻妾入行伍。终于,在苦苦支撑一年多后,魏国信陵君指挥魏楚联军,对秦军发动了强大的攻势,魏军击于西,楚军击于东,赵军应于内,秦军三面受敌,全线崩溃,联军乘势收复河东六百里之地,威势大震。
  
  名将名士辈出
  
  春秋初期,大小诸侯国如雨后春笋,多达140余国,互相攻打兼并。到了战国初期,只剩20余家,最后仅剩“七雄”,互相厮杀。
  
  赵国人的尚武与强悍,是连年不绝的战争培养出来的。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李牧、廉颇,前两位是秦国的,后两位是赵国的。赵国为了生存,培养出国民团结、耐苦、善战的性格。
  
  当然,燕国人也是相当尚武的,他们所处的环境,战事频繁。强敌来袭,燕国只能举全国之力抵抗。燕国人的刚烈形象,还因为在大厦将倾的绝境中,出了一个策划中国历史上最著名刺杀事件的燕太子丹。
  
  在战国末期,赵国是六国中唯一能够与强秦抗衡的国家,但长平之战改变了双方力量的均衡,即便如此,秦军在强悍的赵军面前,也占不了太多便宜。
  
  有名将,有悍卒,有先进的武器,赵国输在何处?除了综合国力,还有一个致命原因,就是君臣相疑。廉颇、李牧,几乎是无敌战神,但偏偏赵国君主宁肯相信身边的佞臣太监,也不相信在前方浴血杀敌的忠臣名将。
  
  公元前229年,秦国挟上一年灭韩国之威,攻打赵国。赵国君主是幽缪王,他派李牧率军抵抗,李牧大显神威。秦军不敌,就使离间计,重金贿赂赵王身边的奸臣,说李牧要叛变秦国。赵王居然信了,李牧只能死。赵国自毁长城,短短3个月后,秦军就攻入邯郸,俘虏了幽缪王。
  
  燕赵携手并进
  
  邯郸沦陷、赵王被俘后,赵国还没投降,王室赵嘉逃到代城称代王。公元前226年,最后的赵军与燕军合兵于易水之西,就是荆轲刺秦的出发地,联军会战秦军,燕太子丹也在阵中。
  
  燕与赵,此前彼此攻伐,大战小战不断,但在最后时刻,他们携手站在一起。这一仗,燕赵联军输了,败军逃至辽东,秦军紧追不舍,再战,燕赵联军又败。为求生,燕王杀死了太子丹,献给秦军求和。秦军主力转而进攻魏楚。公元前222年,燕、赵双双亡于秦军。此时,秦国只剩下最后一个对手:齐国。翌年,灭齐,秦王嬴政称皇帝,为始皇帝。
  
  燕赵虽亡,其民慷慨悲歌的气质却延续下来。一个地区人群的性格同一性,要经过漫长的历史才能形成,也在漫长的历史中绵延不绝。从东晋闻鸡起舞、中流击楫的祖逖,到南宋誓不降元、血战到底的张世杰,再到明末死守江阴、死不下跪的阎应元……燕赵英豪,每逢国家、民族有难,总能慷慨赴国难,名垂青史。
  
  

燕赵为何多慷慨悲歌之士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