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读者文摘 > 文苑 > 内心的道义契约

内心的道义契约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95W 次

干渴至极时,他遇到了甘泉
  
  1977年,张富建出生在广东省化州市良光镇一个贫困家庭。小时候,他常跟着父亲到深山老林里砍柴,早晨六七点出发,要到晚上六七点才能回到家。那片老林里没有水,不过在林子尽头,住着一个老人,老人家门前有一口井,井水清澈而甘甜。每次当张富建走得又累又渴,快要撑不住的时候,父亲就说:“坚持一下,前面就能喝到老爷爷家的井水了!”一听到这句话,他就又有劲了!
  
  从此,张富建幼小的心里就装着那位老爷爷。1997年夏,他考上了广东工业大学,为了给他凑够每年4000多元的学费,张富建一家人到林场里没日没夜地干了一个多月。拿到钱后,张富建跑到镇上割了两斤猪肉送到老爷爷家,说:“爷爷,这是我第一次挣钱,今后去广州读书了,很难有机会再见到您,这么多年来,我没少喝您的山泉水,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您一定得收下……”
  
  大一的第二个学期,张富建的父亲病了,全家一夜之间失去了经济支柱,陷入困境。那是一个漫长的暑假,作为家中长子,他不得不考虑辍学。那个夏天,他站在火辣辣的太阳下,满脸泪水。
  
  学校得知情况后,打电话让他先回学校,不久,系里为他申请了“仲明大学生助学金”。按要求,所有被资助的学生事先要签订一份《道义契约》,许下自己的承诺:
  
  一、所接受的助学金用于与学业有关的开支以及生活费用,绝不无端浪费,并谨守勤俭求学的原则,努力完成学业;
  
  二、在本人完成学业进入社会后,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将向“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管委会偿还当年的助学金及比照学生贷款支付利息,以帮助其他也需要帮助的大学生;
  
  三、在今后的日子里,将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加入到助困的行列,奉行美好的社会道德,以报效社会……
  
  签《道义契约》前,工作人员对张富建说:“你一定要想好了,虽然这不是一份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但它是考验你一辈子的良心契约。这也是仲明助学金捐助人的意愿,你想想,他每年捐助100万元,为的就是让更多的贫困学生顺利读完大学,而他希望被资助者今后也能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你能做到吗?”他神情庄严地说:“能!这‘道义契约’好,我签!我签!”
  
  道义的力量,使他常怀感恩之心
  
  每月的第一个星期日,是领仲明助学金的日子。钱不多,每月只有300元,但对当时的张富建来说,已经足够了。他第一次拿到那300元助学金时,捏在手里温暖了很久很久。可第二天,他就接到弟弟打来的电话,说妈妈到镇上赶集时,雨天路滑,不小心被摩托车撞倒了。
  
  家里的情况张富建很清楚,他当即将300元助学金寄回家,他也第一次为将助学金用于“与学业无关”的事情而给学校领导写了一份“检讨书”,称“我错了,我违背了与那位不知名的老人,那位善良民营企业家所签订的‘道义契约’,今后我一定会常怀感恩之心,因为这笔助学金不仅帮助了我,还救过我母亲的命……”学校领导都被这个懂得感恩的贫困生感动了,不久又为他申请了勤工俭学助学金。
  
  2001年夏,靠着助学金的帮助和自己勤工俭学,张富建终于顺利毕业了,并应聘到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当了一名普通的中专老师。当时,张富建一个月的收入仅1300元,但他依然把工资分成三部分以偿还大学时欠下的债:一笔还给大学老师,因为大四实习期间,他每个月要花1000多元,这些钱全都是向老师借的;第二笔还国家提供的助学贷款;第三笔还仲明助学金。
  
  就这样,张富建节衣缩食过了两年,才终于将大学时期欠下的债务还清。他在贫困中依然履行“道义契约”的精神和事迹,受到了仲明助学金管委会的表扬,并被邀请到广州各个高校做宣传。这时他才知道,仲明大学生助学金自1997年开始设立,每年由设立人出资100万对贫困学生进行资助,截至2003年,仲明助学金已发放600万元,资助3000多人,却只有54名还款,返还率还不到2%。这件事让张富建很震惊,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履行契约呢?
  
  此后,张富建开始一边义务为仲明助学金奔走、做宣传,一边联系当年的受助人,劝他们“还钱”。
  
  为爱心传递,四处奔波劝人还钱
  
  2004年初,张富建自掏腰包建立了“仲明助学网”,目的就是让更多人了解仲明助学金的真正含义,并希望受助者履行“道义契约”。当他在搜集资料时,却发现,别说是助学金获得者,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向国家领取贷学金后也不还贷,甚至连人都找不到了!
  
  于是,张富建先后走访了众多“仲明”受助者了解真相,设法解决。他还在助学网上写了一封倡议书,题目叫《回来吧!感恩的心——致接受过“仲明”资助的同学们》:“快10年了,也许你们真的很忙,也许你们不顾一切的追求和奋斗,仅仅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可是失去了感恩的生活,那是多么的苍白啊;也许你们会说自己的生活还很艰难,要让日子过得更好一些再说吧,可是淡忘了道义的路上,将是纸醉金迷的万丈深渊。如果你们就这样摒弃了当初立下的誓言,一定会因为逃避而被良心谴责终生的……”
  
  这封近乎“谴责”的倡议书确实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可是效果并不明显,大部分人还是无动于衷。2005年年底,张富建发现自己的一个大学同学也是仲明助学金的受助者,这位同学毕业后在广州开发区一家外资企业工作,如今已经有房有车了,可是却对还款的事情只字不提。
  
  张富建决定直截了当劝那个同学“还钱”,可同学说:“我最近手头紧得很啊,房子、车子月供加起来六七千,现在油价又涨了,前不久我老婆又被公司炒鱿鱼了,钱都是她管着呢,再说我哪好意思跟她说我以前是贫困生啊……”同学还反问他:“你当老师业余时间很多啊?你这也是捞外快吧?不然成天操心这些事干吗?那助学金本来就是捐给贫困生用的,再还回去那就不叫捐了……”
  
  这话深深刺痛了张富建的心,这么多年来,他为仲明助学金四处奔波,不仅没有从中获着一分利益,反而经常倒贴钱。他之所以如此执着地去做这件事情,是因为他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他没想到这条路竟是那样崎岖。从2006年开始,经过仲明助学金管委会的同意,张富建在仲明助学网上公布那些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历届“仲明”资助过的贫困大学生的姓名和单位地址,并倡议他们履行“道义契约”。此举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被“曝光”的人很愤怒,纷纷在网站上留言。有的说:“贫困生凭什么非要感恩?人最宝贵的是做人的尊严,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我们不幸生在一个贫困家庭,这本身就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谁想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是个穷孩子?谁不想有尊严地活着?如果你们是真心想帮助我们,就不应有条件地限制我们,就不应想有所回报!”还有的说:“我们虽然是贫困生,但也有宝贵的隐私权!你们这样做,就像往伤口上撒盐,是对我们心灵的一次打击和摧残!”
  
  但张富建坚信自己的行为对社会,尤其对于那些依然要靠仲明助学金完成学业的贫困生,是有着非常巨大的作用的。正像他曾经在论坛上说的那样,“感恩,不仅仅是为了‘还钱’。我是个农民的儿子,以前我很穷,现在我依然很穷,但我志不穷……这些年,我确实劝过不少人还钱,但我决不是为了替仲明‘追债’,而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种爱心传递中来,让更多贫困大学生能顺利毕业……”
  
  2007年3月,新华社第一个揭开了仲明助学金的匿名捐助者的身份,他就是广东房地产大鳄碧桂园集团的老板杨国强。2007年11月11日,杨国强受邀到中山大学做演讲时说:“我18岁以前没有穿过鞋,读书时每学期的7块钱学费都交不起……但人穷不要怕,只要有远大志向,定能找到通往成功的路。还有,一个人一定要懂得感恩,改革开放给我的企业带来了战略机遇,所以今天当我拥有了财富,我就应该回报社会……仲明是我母亲的名字,10岁时就卖给人家当婢女,直到去世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所以没有文化知识的人生是非常苦的,我希望能资助更多的人学文化,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和我一起来完成这个心愿。”当杨国强得知仲明助学金的还款情况不尽如人意时,他又说:“我关心的不是还我多少钱,可贵的是同学们恪守当初签订的‘道义契约’,言出行随。如果社会上能多些像张富建同学这样的有道之人,有信之人,中华民族就更有希望……”那一刻,坐在台下认真听讲的张富建心潮澎湃、眼含热泪,这是他第一次亲自见到中国“首富”,并得到其表扬。
  
  对行善者而言,行善自然不要求回报,但社会及受助人却不能忘记了回报。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不少赐予你“甘泉”的人,都会有一份沉甸甸的感恩清单。是选择像杨国强那样“隆重”地感恩,还是像张富建这样“平凡”地感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首先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内心的道义契约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