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摘 > 视野 > 因“失误”而生的发明

因“失误”而生的发明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1W 次

许多重要的科学发明往往诞生于误打误撞。它们在问世之初未必受到世人重视,但最终却让人类实现了巨大进步。
  
  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新染料古时,人们使用的天然染料价格昂贵,只有富人才买得起艳丽的衣服
  
  1856年,英国伦敦皇家化学学院学生威廉·珀金试图从煤焦油中提取苯胺,以制造药物奎宁。珀金在试验中虽未获得奎宁,却分离出了一种奇特的粉末:将这种粉末溶入酒精会得到亮紫色的溶液,而且这种粉末对丝绸有很好的染色效果。珀金把这种物质称为苯胺紫。随后,他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人造染料制造厂。后来,科学家又从煤焦油中提取到其他颜色的染色剂。
  
  洗手并非总有好处1879年,美国化学家康斯坦丁·法尔贝里在实验室研究沥青。一天下班回家后,他忘了洗手便开始吃饭,结果从所有食物中吃出了甜味。他当即带着吃饭用的餐具返回实验室,希望搞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食物变甜了,结果发现是自己手上沾到的磺基苯甲酸、氯化磷以及氨的混合物产生了甜味。
  
  法尔贝里把这种合成物称为糖精。1884年,他开始大量生产糖精。
  
  神秘的射线1895年11月8日深夜,当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离开实验室时,在一张氰亚铂酸钡挡板上发现了一束奇怪的光线,挡板后方是通电的阴极射线管。当伦琴关闭射线管电源时,光线也随之消失。当伦琴把手放在阴极射线管前面时,发现射线穿过了他的手掌,在挡板上投下了骨骼的图像。此后,伦琴用感光胶片替代挡板,对着自己妻子的手拍出了第一张X光照片,传遍了全世界。
  
  污物另有好处1922年,患上感冒的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把鼻涕擤在了培养皿中,结果皿中长出了藤黄微球菌。不久后,他想起了这件事,对培养皿进行检查,结果发现皿中的所有细菌都死了。于是,弗莱明发现了新的抗菌物——溶菌酶。
  
  1928年秋,弗莱明離开实验室一个月后返回时,在一个装有葡萄球菌的培养皿中发现了青霉菌,而葡萄球菌都消失了。弗莱明断定是青霉菌产生了杀菌物质。半年后,他成功分离出了青霉素。  

因“失误”而生的发明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