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摘 > 视野 > 慈安不逊慈禧

慈安不逊慈禧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7W 次

晚清历史上,有一个一直受到忽视而实在不能忽视的角色,她就是和慈禧共同垂帘的东太后慈安。
  
  提起慈安,人们很自然地会联想到慈禧,长期以来,慈安给人一种过于忠厚老实、缺乏政治才干、事事依赖慈禧的印象。实际上,这样的看法未免有失偏颇。
  
  慈安,16岁入宫即被封为嫔,之后在4个多月的时间内,就以火箭一般的速度,登上皇后的宝座,这在整个清代都是十分罕见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慈安无论在姿色、气质,还是修养、人品上,都是出类拔萃的。
  
  真实的慈安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从小就受到过良好教育。特别是她成为中宫皇后期间,清王朝遭遇了空前的外患内忧,而她却能在美女如云的皇宫,在多情好色的咸丰帝身边,保持荣宠不衰。
  
  咸丰皇帝年纪不大,但心机深沉。热河弥留之际,唯独将皇后慈安召到身边,授密旨一道,给她临机处置任何人特别是有可能“恃子不法”的慈禧的最高权力。并给予皇后“御赏”大印,另外,给予皇长子载淳“同道堂”印章(由慈禧代为掌管)。八个顾命大臣所发任何政令都要请盖上“御赏”和“同道堂”印章才有效。帝、后之间的信任和知心可见一斑。辛酉政变后,以载垣、端华、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灰飞烟灭,为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拉开了序幕。
  
  慈禧有干才,又有强烈的政治欲望,虽然初时并不十分在行,但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慈安比较超脱,不喜政务,就放手让慈禧去做,也乐得轻松自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慈禧可以任意而为,凡是朝政大事还是要慈安说了算,因为虽然同是太后,但慈安为长,礼制所束,慈禧并不敢逾越。因此,在两宫共同垂帘时期,政策还是比较英明的。慈安优于德,而慈禧优于才,大小政务,皆能从容处置。她们两个各有所长,相得益彰,配合默契。
  
  慈安联手慈禧,朝内倚重奕、文祥、倭仁等贤臣,封疆起用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一批优秀的大臣,内外相维,朝政清明,使得同治年间出现了“中兴之象”。
  
  在光绪年间任过大清国驻英国大使,回国后在朝廷任职的薛福成曾在书中记到:诛杀陷城失地、临阵逃脱的两江总督何桂清,将骄蹇贪淫的胜保下狱赐死,赏给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爵位,皆出自慈安之意。
  
  按照朝廷的规矩,皇后为正为嫡,当皇后没有子嗣时,其他被选为太子的嫔妃之子,要过继给皇后,成为皇后之子才算符合条件。此皇子要由皇后亲领亲带亲抚亲养,而生母却无权养护,甚至随便看一眼都不行。
  
  可是两个女人垂帘,皇帝年幼,正处于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再按以往的老规矩办就会有弊端产生。于是慈安下令关闭其余各宫门,请生母慈禧与她这个嫡母同居养心殿,共同抚养6岁的同治皇帝。这样固然破坏了宫中规矩,自己的专一抚养之权也被分出,与皇帝的感情培养也增加了难度系数和不确定性,这对她显然是不利的,但是却对大局有利。
  
  对慈安的做法,慈禧既高兴又意外,这可是格外的恩典。你难道就不怕亲生母子朝夕相处合起来架空你吗?看看慈安是怎么说的吧!“吾两寡妇人抚一孤子,设不幸奸人乘机造作语言,居间播弄,则天下大事去矣。今寝处一所,朝夕相见,各坦怀相示,谗何由兴?”于此一端,慈安的眼光、胸怀、气度可见一斑。
  
  如不是同治和慈安都早丧,晚清历史或许会是另一副面孔。

慈安不逊慈禧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