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摘 > 成长 > 你有没有这样的“名校学生病”

你有没有这样的“名校学生病”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08W 次

前段时间,我遇到一个来访者。一开始听她讲述,我还以为她是一个经常挂科的差生。比如,她会说:“我的英语成绩不好,听力特别差,去年考托福,我差点儿就不准备考了。”她会说:“我的学习效率特别低,经常需要花比别人多的时间,才能做成同样的事。”她还说:“我觉得自己没主见,缺乏领导能力,凡事都听别人的,我特别羡慕那些一呼百应的同学。”
  
  事实是,她的托福考了108分;她刚作为交换生到斯坦福大学学习了半年;她的成绩在学院里稳进前10名,有一门很难考高分的课,她甚至考了99分;而且,从小学到大学,她一直都是班长。
  
  当然会有很多人叫她“学霸”,夸她很厉害。但她觉得,这些人只是不了解她,如果了解了,就会知道,她有很多地方不如别人。
  
  比如有一件事就成了麻烦——都大三了,她居然还没有人追。
  
  身边很多人觉得,这可能是因为她的成绩太好了,男生追她会有压力。再说,大三没男朋友的女生多得是。但是她觉得,那是因为她魅力不够,是因为她太胖了。
  
  其实她不算胖,顶多不是时装模特儿那种骨瘦如柴的瘦。但她不能容忍自己居然有这样的“缺陷”。
  
  于是她开始节食。这不是一个正式的决定,而是一种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自然而然形成的习惯。她早饭会喝一小碗粥,吃一个鸡蛋——但会把蛋黄挑出来,吃一个包子——但会把馅儿去掉。午饭有时候吃一个苹果,有时候吃一两米饭。晚饭还是喝点儿粥。
  
  一段时间过后,她瘦了10公斤。医生说,这样下去她要营养不良了。她也害怕,可是停不下来。
  
  她说:“老师,你不知道,我对身体的态度是这样的,我在努力压榨身体的一点一滴,每当多吃一口饭,我就会有很强的罪恶感,我觉得我没有尽力。就像现在,我压榨每一分钟时间,每当空闲下来,我就会觉得我没有尽力。就像当年高考,我在努力压榨每一道题、每一分。如果某个题目丢分了,我就会觉得我没有尽力,对不起父母。所以,当我知道自己只考上浙江大学的时候,我伤心地哭了。”
  
  最后她说:“其实你不知道,我身边的很多同学都这样。”
  
  在浙江大学工作期间,我经常会被这些优秀学生突如其来的挫败感惊到。“高考失败,来到浙大。”最初是我的朋友采铜老师在回顾他所经历的人生挫折时说的。后来这句话被简化为“考败来浙”,在浙大学生中广为流传。我一直以为这是采铜和浙大学子自嘲的话——有那么多优秀的学生以考上浙大为荣呢!但后来我发现,他居然是认真的。而这种挫败感在校园里如此普遍,你能从很多人身上发现它。
  
  如果把这种挫败感归纳成一种“病”,一个典型的患者大概是这样的:
  
  他通常有严厉的父母。父母曾用非常挑剔的眼光看他,嘴里还不停念叨别人家的孩子。小时候,无论他怎么努力,都很难赢得他们的赞许。等他考上了浙大,遇到了挫折,备感压力了,父母又摇身一变,从“魔鬼教练”变成“鸡汤专家”,变得无欲无求了——“只要你幸福快乐就好”。但这时候,他已经刹不住车了。
  
  他通常来自一个以严苛出名的好高中。这所学校是市里、省里甚至全国的翘楚,氛围必须是军事化管理。学校必须有形形色色的“火箭班”、竞赛班、“天才班”。学生和老师永远都只关心一件事:成绩。成绩把学生分成了不同的阶级。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在交往时,都默默遵守这种阶级划分。在这样的体系下,评价压力无时不在。成绩上升的学生,担心成绩会掉下来;成绩掉下来的学生,会被由失败产生的恐惧和羞耻感淹没。
  
  他一定会有一个关系很好的同学或者朋友,不是在清华,就是在北大。这个同学不是出国交流,就是发表了很牛的论文,或者在做一些有趣又出彩的事。总之,这个同学的存在,就是为了提醒他,他还不够优秀。如果这个很牛的同学没在清华,也没在北大,而是恰好就睡在他隔壁床,那他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他的专业总让他纠结。通常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而其他同學的专业看起来又轻松又有趣,还很有前途。如果他碰巧喜欢自己的专业,那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这个专业在浙大正好弱爆了,或者他所在的实验室、指导他的老师正好弱爆了。
  
  如果有机会,他会选择金融专业或者其他就业前景光明的专业。不是因为他喜欢,而是因为这样的选择最安全,不需要他冒风险考虑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他很努力,但如果问他有什么远大志向,有时候他会说:“我其实只想做个普通人。”偶尔他的脑中会掠过这样的想法:去一个安静的图书馆当管理员,或者到街角开个文艺点儿的咖啡店。但如果真让他无所事事地待一会儿,哪怕几分钟,他就会被“变平庸”的恐惧和焦虑折磨。
  
  他没什么耐心,急不可耐地想要成功,急不可耐地想要成长,遇到问题也急不可耐地想要解决。
  
  他习惯于站在单一的评价标准下排队,等着被选中和评判。他做了很多努力,却很少享受成功的喜悦,有的只是对失败的恐惧。他害怕落后,害怕被瞧不起。如果做成了一件在别人看来很了不起的事,他会说,“那只是运气好”。
  
  哪怕在心理问题上,他也从不让自己落后。他认同提升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事。他也觉得自己有问题,需要改变和“治疗”。他首先关心的问题是,“我怎么才能克服拖延症,怎么才能变得专注和高效”;其次是,“我怎么才能更自信”;最终目标是,“我怎么才能像谁谁谁一样好”。
  
  他是天之骄子,无论学业还是其他方面,在别人看来都算成功。但他离幸福其实挺远的。
  
  这些名校学生,会一届一届地毕业,走上社会,慢慢地成为社会中坚。攀比的标准,会从“学习成绩”变成从什么样的学校毕业,在什么样的公司工作,赚多少钱,住多大房子,有没有结婚,娶什么样的老婆,孩子上什么样的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攀比的对象,会从周围的同学变成同事,可那种焦虑和挫折感总是挥之不去。他们总觉得自己的人生哪里不对,也会经常想,也许某天当上CEO、迎娶“白富美”、成了人生赢家,幸福就来了。可他们想要的幸福迟迟不来。

你有没有这样的“名校学生病”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