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摘 > 成长 > 为何你非要他做别人

为何你非要他做别人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37K 次

我的小侄女,今年已经12岁了,叛逆期悄然到来。表现之一是,如果她妈妈让她穿白色衣服,她一定穿黑色的。
  
  她问我:“姑姑,我穿白色的衣服好看,还是穿黑色的好看?”
  
  我看了看说:“那件黑色的衣服,样式太老气,不适合你。”
  
  她点一点头,拿起那件白色衣服说:“那么,我还是穿这件好了。”
  
  于是,她高高兴兴地穿了白色衣服去上学。嫂子在后面叹息:“为何我说话她总是不听?”
  
  我说:“因为你给出的选择是‘要么……要么……’,我给出的答案是‘如果……但是……’。你希望她做那个你理想中的小孩,而她为了做有个性的自己,一定会顶撞你。”
  
  我嫂子假装听不懂,感叹了一句:“唉,兒大不由娘啊!”
  
  事实上,很多父母都是这么做、这么想的。在他们看来,我是一个外人,无关痛痒,说话和做事均可以不负责任;而孩子是他们亲生的,一定要塑造成他们理想中的样子。
  
  我的小侄女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迫去学习很多东西,包括书法、钢琴、舞蹈等等。这个学三年,那个学两年,最后被她通通丢到脑后。
  
  她自学校回来,发了一通脾气说:“老师不会因为我写字好看表扬我,如果我考试不及格,照样丢脸。”
  
  只有一样是她最喜欢的,一直没有丢掉,那就是读书,读各种各样的书。嫂子感慨地说:“我真希望她钢琴能考过十级,成为郎朗那样的人。”
  
  谁不想呢?父母都希望自己生一个天才、全才,聪明无比、伶俐活泼,值得自己炫耀和夸奖。但是,孩子往往不屑一顾,他们只是想尽情去做自己喜欢的那个自己。
  
  父母在成长中经历了多少弯路,跟他们全无关系。那些弯路他们照样会义无反顾地踏上去,非得经历之后,才能长大成人
  
  我的小侄女,也注定不会成为郎朗那样的人。因为小学三年级后,她便放弃了钢琴练习。她偶尔还是会去一下书法班和绘画班,其余的时间都用来读书。
  
  嫂子教训她:“读那么多书干吗?又是闲书,对你的学习也没有多少帮助。”
  
  小侄女说:“妈妈,你是会计,账算得真好。但是,我也没有期望你可以变成巴菲特。”
  
  嫂子瞪大了眼睛,虽然她善于理财,但是她压根儿不知道巴菲特是谁。我站在一旁苦笑,明白小侄女涉猎广泛,对很多事情已经有了独立的见解。
  
  这让我哥哥有些伤感,又有些得意。有时,他会跟我说:“现在她已经长大了,会质疑我跟她说的一些道理。并且,她懂得自己寻找答案。我完全失去了抚养她的乐趣。”
  
  我说:“你是失去了掌控的乐趣吧。”
  
  哥哥无奈地摇摇头,又苦笑着点点头。孩子最终没办法变成父母理想中的那个样子,更多的时候,他们需要去寻找那个自己喜欢的自己。
  
  不过,不能否认的是,很多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还是会循规蹈矩,依着父母的理想,让父母来塑造。
  
  比如,我认识的一个姑娘,母亲希望她打扮得漂漂亮亮,找个好人家嫁了,她完全照做。母亲的生活轨迹,她就照着走了一遍。
  
  然而,她遇到的男人,却不像她的父亲那样。她的父亲是个顾家且有责任心的男人,她的丈夫虽然看起来出生于好人家,父母均为老师,家庭关系简单和睦,却有个难以忘记的前女友。在和她结婚前,他和前女友一直还在联系。
  
  结婚没多久,她便发现丈夫与前女友的聊天记录。这个时候,她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她去请教母亲。一辈子和一个负责任的男人生活的母亲,先是生气,然后是伤感。
  
  最终,母亲说出一句话:“人与人,真的有很多不同。”
  
  当然会不同,世界上本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母亲婚姻成功,便觉得自己走的那条路是对的,于是教给女儿自己的体悟心得,让女儿做第二个自己。然而,女儿却面临不同的道路。
  
  这真是令人伤感的事情,理想和出发点都是好的,遇到的问题却比别人遇到的棘手百倍、千倍。很多心理学家说,人要学会给自己做心理建设,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可是,我认识的这个女孩,她的心理建设都是由她母亲来做。这次,她母亲完全被击溃了,而她更是痛苦不堪。
  
  《少有人走的路》一书的作者M。斯科特·派克说:“人生的真相便是苦难重重。”少数人的幸运,并不能代表大多数人无须经历苦难和淬炼。
  
  我想,如果那位母亲早告诉自己的女儿,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你需要经历困难、解决问题、培养负责任的能力,那么,事情扑过来时,就可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了。

为何你非要他做别人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