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青年文摘 > 成长 > 为什么不开心

为什么不开心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35W 次

跟很多国内的女孩们接触,我的最大感触是——她们活得不开心。
  
  我认识四十多个旅居欧洲的中国女孩,这个群体里,由于语言、文化等各种因素影响,少数在公司上班,少数自己创业,大部分做了全职家庭主妇。
  
  这些家庭主妇并不是不想上班,主要原因还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加上有的孩子还小,需要照顾,两相结合,也就被动成为“主妇”了。她们中间,有双博士学历的,有美国、澳大利亚留学背景的,不乏高知人士。
  
  大家聚会的时候,也会抱怨一下工作不好找,但是,她们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总体是满意的。大体情况就是:现在也不错,但是若能找到喜欢的工作就更好了。
  
  我曾经问过她们,有没有考虑过回国?因为在国内,硕士、博士学历的海归,还是能找个白领阶层的工作的。工资不一定多高,但起码工作环境应该还不错。
  
  她们一个个都摇头,表示从来没想过。你可能想说,这些人是不是连国外的月亮都觉得圆一些的崇洋媚外群体呢?自然不是。她们已经在欧洲生活过几年,新鲜感早已没有。若是单纯的崇洋媚外,恐怕早就被现实击穿,因为这边好多方面并不如中国。
  
  比如,这边的商品没有中国丰富,网上购物并不比店铺便宜;这边的学校很简陋,好多都是几十年上百年的老房子,没有中国那么先进的配套设施;这边的公共交通相对中国,又贵又不方便;周日商店不开门,平时也是下午6点就关门,不像中国8点以后还可以去逛街……虽然诸多缺点,但她们却愿意待在这个地方。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同样年龄同等学历的一群人生活在国内的状况。跟她们接触,我的最大感触是,她们活得不开心。
  
  原因一:攀比的风气
  
  雪儿是我在网上认识的一个年轻妈妈,她一年前辞职,有一个3岁的可爱女儿。我问她有没有想过再要个孩子。
  
  “在上海,没钱根本就不能生孩子。一个都养不起呢,哪能再要。”她连珠炮似的说,“我们家宝宝才三岁多,除了高昂的幼儿园学费,我还要给她请家教学钢琴,每周三次舞蹈课。再大一点儿上了小学,奥數班要上吧,英语要补吧。这些,哪样不要花时间花钱。”
  
  “为什么一定要上这些辅导班呢?这个又不是免费的。”我表示不能理解。
  
  她不想让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更不想让孩子在别的小朋友面前感到自卑,但这样的心态却成了大人们的名牌“装备竞赛”的导火索,而且愈演愈烈。
  
  我知道她没有夸张,当年我在北京的时候也是这样,我特别会关注同事里谁又换新车了,谁在好的地段买了套大房子,然后羡慕嫉妒半天,暗暗下定决心,自己也不能太差。
  
  可是,来了欧洲以后,我发现这边的大部分人并不在意车的牌子和价位。每个人会根据自己的目的选择车型,车子就是交通工具而已,能把他带到工作的地方,再安全带回家,就是车子的全部使命。
  
  在欧洲,居住环境也不用来攀比。我愿意打理院子,就买一座郊区的大房子;我不愿意在修理草坪上花工夫,就买个公寓。各有利弊,没有比较的必要。
  
  在中国的乡村,人们的幸福感指数高于城市。在乡村,大家的贫富分化并不太严重,你有家,我也有;你有工作,我也有。他们唯一攀比的,就是将来谁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自己家孩子考得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是会让他们耿耿于怀好久的事情。而在城市里,有人坐拥亿万资产,有人却连头顶一片庇身的瓦砾都没有。
  
  原因二:急躁的心情
  
  我刚刚来欧洲的时候,车子后面贴着“实习”的标志。上路的时候,心里特别没谱,生怕被后面的车催促。单行线上,大家都有条不紊地跟在我后面,保持着正常的车距,虽然我开得极慢。等到他们终于可以超车的时候,才一个个从我旁边呼啸而过。经过的时候,还会给我一个鼓励的微笑。
  
  那时候我就想,这如果是国内,限速70迈的地方我只开50迈,估计催促的喇叭声一定会此起彼伏吧。
  
  停车的时候,我往往得试四五次才能把车停进去,但是后面的人静静地等着,没有一丝一毫不耐烦。当我面带愧色跟他们说对不起的时候,他们友好地笑一笑,说:“谁都有刚刚开始的时候,不用介意。”
  
  这些小的美好,让身处异乡的我感到无比温馨。
  
  在国内小店买东西,试了几件再不买,是会招白眼的,更有甚者,直接会问你到底买不买啊,言下之意,不买的话,请快点滚蛋。而在欧洲,各行各业,不急不躁。买一杯咖啡,就可以在店里坐上半天,晒太阳、聊天、看书、写字,没人会觉得你占了他们的位子。
  
  原因三:放大的权力
  
  闺密在北京的一所中学教书,一天她用微信呼叫我:“可以跟你聊聊吗?最近真的好郁闷。”
  
  一生里能有几个可以被称为闺密的人?我自然放下写了一半的文字,当起了垃圾桶。
  
  原来,三年前闺密怀孕,要求辞去班主任的职务,一直到现在,校长还耿耿于怀。本来闺密早该晋级加薪了,可校长就是不给她机会。
  
  国内的状况就是,拿着鸡毛当令箭,谁的手上有一丁点儿的权力,他就要充分运用这点儿权力。去政府部门办事,需要排队的,自然都是老百姓。
  
  在这边,习惯了被服务,可是一回国办事,立马就有一种求人的低下感。达西先生曾奇怪地问我:“你怎么说话这么小心翼翼?他们是公务员,就是服务大家的啊。”
  
  然而,一件事办下来,达西先生就明白了。为了给一个证件换个名字,我们跑了好几趟办公室,交了若干个证明还没有办妥。最后我一个在法院工作的同学给打了个电话,事情妥妥地就解决了。回来以后,达西先生每每给家人讲起这件事,就会说“太可怕了”。
  
  原因四: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在欧洲,只要是天气晴好的周末,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就都出来。路边的一株蒲公英、森林里一只跑跳着的小松鼠,都引得人们驻足。心情的明朗可以从他们的笑容里看到。迎面走过,认识的不认识的,大家都开心地互相打招呼。
  
  而在国内,加班和生活的负荷已经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周末的两天,很难全部拿出来享受生活。大部分人会起码用一天,待在家里养精蓄锐,或是去做兼职,赚取更多过好日子的资本。
  
  对物质的过分追求会影响人们对美的感受,而不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又会使生活死气沉沉没有趣味。生活在没有色彩的重压下,哪有开心可言?
  
  结合以上几点,以及我在国内生活的经历,对于旅居欧洲的这群人不愿意回国生活的决定,我是可以理解的。生活在一个不是故乡的地方,虽会思念家人朋友,但是整个人却是放松、开心的。

为什么不开心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