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意林杂志 > 非常故事 > 壹分钱存银行

壹分钱存银行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6W 次

“壹分钱存银行”现在人听了匪夷所思,甚至会遭到一些人哂笑。其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其人其事还真有!
  
  那时,居民生活水平低,钱,真当钱用,几分钱能买一篮子菜,孩子有壹分钱可以买一大把零食,但要把它存入银行还是觉得太少了。老师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如全国有1亿少年儿童,每人存入壹分钱,就是100万,能买许多新机器,盖许多大厂房。存2分、3分呢?就是200万、300万,这么多钱啊都是由一分分积累起来的呀!”打那以后,我们把一个“铜板”看得比磨盘重,每每有了钱就存进银行、储蓄所。那是提倡增产增收,节约节能的年代,“节省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分钱”的标语抬头即见,那上面就有“壹分钱”。
  
  过去的银行比现在少,可储蓄所却很多。在游府西街与杨公井交会处东北角就有一个,与现在的治安亭式样、大小差不多,正面挂着某某储蓄所的牌子,里面每天都坐着营业员。我在游府西街小学念书,这个学校学生大多在那里存钱。去的次数多了,都认识了,凡见到我们走来,就从柜前的窗口探出头:“小朋友又来啦!今天存几分钱啊”伸出手把钱接了。壹分贰分,营业员都在存折上工工整整地写下储存日期、款数和累计总额。
  
  班长天天统计储存钱数,一年寒假后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拿出新年的压岁钱,记得我们班共存了5元零几分。一个班有五六十个学生,平均到每人身上也只有八九分钱,可已经是件不容易的事了。
  
  存钱多的班,学校在黑板报上给予表彰。哪怕只有壹分钱,我们立即存进去,并报告班长:“又存了壹分。”班长在登记簿里加上“1”。“1”字虽小,敞开的是我们的心,伸出了我们的手。关心了集体,快乐了自己。
  
  钱除父母、亲友、长辈给的外,更多的是我们捡牙膏皮,拾碎玻璃,积淘米水,收旧书报换来的。不少孩子利用寒暑假勤工俭学,把挣来的钱存入银行,新学期交学杂费时提出来,还得到几分钱的利息,真是开心死了。说起存钱取钱有两件趣事至今想起仍不能忘怀。
  
  邻居王妈妈向她的孩子“借”点钱,聊补无米之炊,以解燃眉之急。孩子不肯,直到王妈妈答应,有钱即还,孩子才借了给她。打那以后,王妈妈学着子女的样子存钱,每天从柴米油盐里面“偷偷”地抠出壹分贰分。年终,连本带息取出来。多了几元钱,过个大“肥”年。
  
  妈妈回淮安老家,爸爸又上班去。我的练习本用完没钱买,急得直抹泪。“到银行取嘛!”听同桌同学一说,方如梦初醒,破泣为笑。

壹分钱存银行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