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意林杂志 > 世间感动 > 我们天上的外公

我们天上的外公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8W 次

小年第一次回武汉的时候,才一岁多,我们带她给我父亲上坟。对她说:“去看外公。”
  
  一产一育,我已经两三年没去过墓园,那时才知道正大兴土木,父亲墓前的一排松柏已经伐倒,变成新的墓群。——我还记得那风来的飒飒声,是沉默的安慰。此刻举目不见青葱,全是石碑。亡灵的世界,和生者一样,是一个浩大的石头公寓。
  
  我们忙着清洁祭扫,小年在无人的墓园里跑来跑去,我赶紧过去制止——担心她踩到人家的坟茔。带她走的时候,她问:“不是来看外公吗?外公呢?在哪里?”
  
  我心下难过,说:“外公在天上。”
  
  小年“哦”一声,仰头看去:天高云淡,晴空里什么都没有。她天真地笑起来,向上方摆摆手:“外公拜拜。”
  
  我热泪几乎夺眶而出。
  
  从那次开始,这几年来,逢年过节、生辰死忌,我们只要有时间就去给父亲扫墓。小年糊里糊涂,只视之为游园活动,每次都兴高采烈:“看外公真好玩儿。”偶尔她问我:“这里是外公家吗?”
  
  我说:“是呀。”
  
  “外公每次都不在家吗?他为什么不出来……”顿一下,是词汇量不够,于是热烈地抱我,抱姥姥,抱大姨,“不出来这样呢?”用动静表达“欢迎”。
  
  我说:“年年……外公出不来了,他……去世了。”
  
  “什么叫去世?”
  
  “就是……他不在了,我们看不到了。他不回家了,去另外的地方了。”要过多少年,说这件事的时候,我不用忍着泪。
  
  她双目静定地看我,问:“去世就是死了吗?”
  
  她问得这么直接。我不知道她是从何了解死亡。我们养的小鸡死了,我们骗她说是不见了;乌龟不动了,我们告诉她是睡着了;《汤姆的外公去世了》的绘本故事,我与她一起听完,她没追问细节,我遂也没说什么。
  
  而此刻,我只能硬着头皮说:“嗯。”
  
  她突然间大哭起来,抱紧我:“妈妈我不要你死。妈妈我不要你死。”悲悲切切的小小哭声,在墓地里荡开、消逝。这里的空气,吸收了多少人的眼泪和哭喊,拧一拧,或者能像毛巾一样,发出湿漉漉的雨声。
  
  我费了好大劲才向她解释清楚:“妈妈现在不会死的。人要活到一百岁才死。妈妈离一百岁还很远。”
  
  她听得目不转睛,问:“那姥姥呢?姥姥离一百岁是不是比你近?”
  
  这是我,不能不说“是”的问题。
  
  于是她嚎啕大哭地转向姥姥,小小身体偎紧姥姥:“我不要你到一百岁,我不要你死。”小手臂抓得那么用力,姥姥被她拖得直往下坠,腰弯成弓。姥姥一边勉力维持平衡,一边哄她:“好好,姥姥不死,姥姥不死。”她的小脸蛋上全是泪。
  
  ——仿佛有人说过,文学式微的部分原因,是现代人普遍长寿,作家活到三四十年,可能祖父母还健在,一生不曾经历过死亡的阴影,就永远无法探索生命中的严肃主题。
  
  这样的福气,我自己,我的孩子,都不曾得到。
  
  “一百岁”成为小年的噩梦,经常天还没亮,她光着屁股,跑进厨房对姥姥说:“姥姥,我跟你说句话:你不要到一百岁。我不要你死。”也有时候,正在玩玩具听故事,忽然间悲从中来,她扑向姥姥,左边脸亲亲,右边脸亲亲,“姥姥你不要到一百岁。”大哭一场。
  
  渐渐的,她没这么悲情了,死亡恐怖而令人着迷的成份呈现出来。她问:“妈妈会死吗?小树会死吗?沙包兔会死吗?”
  
  我答:“都会的。有生就有死。沙包兔……它是人制造出来的,也会损坏,坏了就是死了。”
  
  她问:“我长大也会死吗?”
  
  “是的。”
  
  “我死的时候多少岁?”
  
  “一百岁。”
  
  “那时你多少岁?”
  
  “那时我已经死了。”
  
  “你死了谁去给我上山(本地方言中的“扫墓”)?”
  
  “你的宝宝,你的宝宝的宝宝,你的宝宝的宝宝的宝宝。”
  
  宝宝这事物让她咯咯咯笑起来。她又不放心地问:“他们知道我的家在哪里吗?”
  
  我非常肯定:“知道。就像我知道外公家在哪里一样。”
  
  话题又绕回外公身上:“外公没到一百岁就死了。为什么?”
  
  ——其实,这世上绝大多数人都到不了一百岁,而且没有为什么。
  
  “外公生病了。”
  
  “他身体不好?”
  
  这是我不想涉及的话题。旧有的伤口,被新生的肌肤、脂肪覆盖,看不到了,不意味着痊愈。我说:“所以你要好好吃饭呀,身体好了就能活到一百岁。”
  
  她很自然地接受了“外公在天上同时又在家里不出来”,再带她去上山,她很高兴地在坟园里跑来跑去,不时对着旷野某一处大喊:“外公……外公……”我不迷信,但刹那间,我希望她真的看到,那些我们看不到的人与事。不是都说小孩子眼睛最亮吗?
  
  有一天,我们坐在公共汽车上,她无缘无故地说:“大家都一样。生下来,长大,到一百岁,”她双手一摊,“死掉,”哪里学来这动作,为什么与死亡连在一起?我想了很久才会过意来:那是大人经常用来表示“没有了”的手势,“……再生下来。”
  
  ——她指的不是同一个人,再被生下来吧?
  
  我没有问。明知道问也白搭。逻辑对慧根,就是传说中的牛头对马嘴,跟ATM机说芝麻开门,一样十三不靠。
  
  她心安理得地开始关注其他事:新上车的一个小妹妹,车厢前面电视上的广告,一大棵梧桐枝“啪啦”一声扫过车窗。
  
  只是,如果我父亲已经转世,现在也快十岁了。也许正在这车上,背着小书包,刚放学,待会儿要去上钢琴课、乒乓球课、英语课、奥数课……他的父母爱他,正如我爱小年一样。小年说得没错,“世界上的人都是一样的。”我们总走过相似的道路,相同的给出与得到。我不会问谁来给我上山,我知道;我也不问我父亲曾为谁上过山,我也知道。
  
  我的父亲,既在天上,也在墓园,更在人间,是任何一个我们身边的小孩,是小年,也是我自己。

我们天上的外公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