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意林杂志 > 人与社会 > 我们正在习惯的15个异常现象

我们正在习惯的15个异常现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3W 次

人们的观念一天比一天开放,经济发展的数字总是在更上一层楼。可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忽略那些原本不该习惯、甚至值得我们警惕的现象,这些现象正在败坏着自然环境,麻痹着人的良知,噬咬着社会肌体。对此,我们再不能熟视无睹。
  
  1.矿难频发
  
  2010年3月28日13时40分左右,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煤矿发生特别重大透水事故,事发时除108人顺利升井外,153人被困井下。一时间,媒体开足马力,全力聚焦救援T作。几天后,115人被抢救安全升井,38人遇难。
  
  整个去年上半年,中国矿难继续着过去的高发态势,从江西新余到湖南湘潭,从河南伊川到河北承德,从新疆塔城到山西晋城,矿难的版图涵盖大半个中国。
  
  2。冤狱案一出再出
  
  佘祥林的风波还没被忘却,赵作海冤狱案又在震惊中国。
  
  从“死者”赵振晌回到村里,到“犯人”赵作海被释放,一共用了6天时间,此前,赵作海在监狱里已经服刑11年。经历了刑讯逼供和牢狱之灾,赵作海被形容为“乡村冤案样本”。6月21日,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来到赵作海的新家,向赵作海鞠躬致歉。
  
  但无论如何,赵作海的人生已经不可能重来,是否还有更多的佘祥林、赵作海,是中国司法之痛。
  
  3.全民争当公务员
  
  被称为“国考”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正呈爆炸式增长。继2009年飙升至百万以上后,2010年报考人数历史性地达到了146万,而2003年仅为8。7万人,7年时间增加了将近16倍!
  
  全民争当公务员,看中的无外乎是工作的稳定和良好的待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和工资研究所所长苏海南坦承,逐年推高的报考热与目前我国的社会分配制度有较大关系,“目前的社会利益分配仍然集中在少数一些部门和职业上”。
  
  4.河流鱼虾消失
  
  还记得小学时写过的作文吗?家门口的那条小河,还有小河里的鱼虾,曾经成就了几代人的童年乐趣。而今,这样的美好回忆却成了现在孩子们的一种奢侈,因为鱼虾早已消失,河流不是已干涸,就可能成了臭水沟。我们其实只是这片土地暂居的过客,有什么理由去败坏子孙后代仍要享用的生存环境?
  
  5.铁路春运一票难求
  
  新铁路年年在建,车速日日在提,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问题却成了不变的铁律。每到春节前,求得一张回家的车票看上去比登天还难。这里当然有中国人口众多的原因,也脱不掉“回家过年”习俗的干系,但是不是还有别的什么原因从中作祟?
  
  今年“两会”期间,铁道部表示解决“一票难求”的日子不会太远。
  
  6.老少皆为买房狂
  
  我为房狂!从2007年前后至今,全民买房的热潮蔓延华夏大地。准备结婚的年轻人要买房,年过半百的老人要换房,刚毕业的大学生也想买房。年轻人不愿“蜗居”,投资客忙着“抄底”,开发商一边利用各种概念推波助澜,一边忙着数钱。
  
  究竟谁最需要房子?花费父母、岳父母甚至祖父母数代人的积蓄成就的一套住宅,到底值不值?有人说不该为房子牺牲幸福,有人则认为有了房子才叫真幸福。幸福究竟有多远?全看你心里的期望与现实的距离。
  
  7.神医轮流转
  
  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养生大师”张悟本恐怕此刻对这句话最感同身受。去年上半年,张通过媒体迅速走红,2000元一个号的门诊一度排到2011年。但随着后来媒体的质疑,张悟本一夕败落,其行医坐堂的“悟本堂”,也被北京市有关部门以“违章建筑”为名强行拆除。
  
  “神医”被拉下神坛,“养生专家”成了伪科学代言人。张悟本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之前自称“盖世华佗”的胡万林,用一把芒硝包治百病,与张悟本生吃茄子、喝绿豆汤没什么区别。神医轮流转,究竟是谁病了?
  
  8.黑心食品泛滥
  
  张悟本说,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此人现已成过街老鼠,但中国人常常“吃出病来”却是不争的事实。
  
  去年夏天,三聚氰胺再出江湖,青海、吉林等地“问题奶粉”事件,目前仍在调查中。自从出了“苏丹红”以及它的弟弟妹妹之后,食品安全就成了老大难。头发酱油,红心鸭蛋,大头奶粉,洗衣粉馒头……当商人没有了良知,当执法者只知头痛医头,就只剩下老百姓自认倒霉,每天盯着电视报纸网络,苦苦修炼发现黑心食品的火眼金睛。
  
  9.“被”涨工资
  
  为追求就业率,一些高校将没找到工作的大学生强行描述为“已经就业”——“被就业”,中国特色的黑色幽默正式诞生。
  
  而这一年来,从“被就业”到“被涨工资”、“被代表”,太多的身不由己“被安排”,效果可能如GDP的数字一样看起来很美,其中的弯弯绕却不知有多少九曲回肠?
  
  10。盗版有理
  
  早在2001年,学者王小东就发表文章《盗版有理》,认为在知识产权领域,没有到底是谁欠谁的绝对的“理”。“要讲绝对的理,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是高度关联的,很难讲清楚到底是谁欠谁的。”
  
  十年之后,如果有人批评盗版,想必仍有很多人会气愤难平:“你要是卖得和盗版一样便宜,哪怕是盗版二倍的价格,我们也会买!”有评论曰:看来,造假有理,只要便宜。
  
  11。用“XX后”标签一代人
  
  用出生年代来划分并标签一代人,是看似讨巧的提法。但“80后”“90后”等笼统的划分在涉及具体个案时,却往往以偏概全。“80后”在汶川地震和奥运火炬海外传递风波后终于获得了正名,而精明的商家则用商业的手段向90后献媚:“你不了解90后!”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对此撰文,呼吁“慎用代际用语”,认为此举反映了我们的文化、思维的弊端:对个人价值的不尊重。
  
  12。山寨名牌满天飞
  
  每天打开电视机,各大卫视的广告几乎都被山寨品牌占据,其中尤以电子产品为最。你有苹果iphone,我就有Hiphone,你有iPad,我就造一个iPed。
  
  事实上,中国山寨的对象已不仅限于电子产品。美国《时代》周刊近期也凑了把热闹,评出中国的十大山寨,内容涵盖电子产品、街道建筑(如“白宫”)、文化产品等方面。有简单的模仿,也有加入自己智慧的创造,既满足底层人民大众之需,又娱乐了世界人民。
  
  13。雨后城市习惯性瘫痪
  
  一下雨就成汪洋,正在成为中国城市的普遍顽症。夏天多雨,城市中的水乡泽国也就格外多。
  
  台湾作家龙应台早年曾这样描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区别:最好来一场倾盆大雨,足足下它三个小时,交通虽慢但不堵塞,城市虽滑却不积水的,多半是发达国家,反之,大概就是发展中国家。原因很简单,后者或许有钱建造高楼大厦,却还没有心力去发展下水道,高楼大厦看得见,下水道看不见。
  
  未雨绸缪,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古训,可惜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领会它的本意。
  
  14.城市马路开膛破肚
  
  不是在修路,就是在准备修路。为了净化黄河,兰州市从2009年开始展开为期三年的污水全收集官网配套工程,该工程的特点就是对主次干道动“大手术”。《重庆晚报》对此类现象的描述更形象:今天姓“电”的部门刚刚开挖完,明天姓“水”的部门可能又来挖。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而中国多数城市却因马路隔三差五开膛破肚,让居民无法感觉到“美好”。
  
  15。国际名牌中国最贵
  
  一条Levi’s牛仔裤在美国的折扣店卖15—30美元,可在国内的专卖店却要卖700元人民币。一双耐克鞋,美国卖60美元,在中国的专卖店里可能要800元人民币。尤其让中国人郁闷的是,其中很多国际名牌都还是中国制造。
  
  一样的商品,一样的出身,美国人消费就是比中国人便宜,这种价格倒挂现象由来已久。与此类似,国外名牌汽车全球召回,唯独中国消费者很难获得同等待遇。

我们正在习惯的15个异常现象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