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意林杂志 > 人与社会 > 《拆弹部队》:反战的呐喊

《拆弹部队》:反战的呐喊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5W 次

《拆弹部队》成功击败《阿凡达》,获得今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拆弹部队》的导演凯瑟琳·毕格罗是卡梅隆的前妻。
  
  B连的拆弹小组由三个人组成,一次任务中他们牺牲了拆弹队长,于是影片主角詹姆斯加入了进来。詹姆斯是个奇怪的人,他丝毫不畏惧自己的死亡,他根本不遵守作业程序,总是单枪匹马去拆除炸弹,甚至为了行动方便,不惜一次次冒着危险脱掉拆弹服。但偏偏是这个不畏惧自我死亡的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却被他人的死亡所触动着,包括美军战友和伊拉克人,这些人的死给他造成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响着他的心理和行为。
  
  影片用纪实拍摄的手法,晃来晃去的肩扛摄影机镜头带着我们来到了真正的伊拉克战场,周围到处是胆战心惊的美军士兵和蚂蚁一样的伊拉克人。身处战争之中,大家都是弱者。
  
  导演用一种独立电影才有的散漫的叙述手法,通过詹姆斯的眼睛,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的片段,并没有紧凑的叙事和迭起的高潮,但却真实得让我窒息。这一个个的事件和遭遇,书写着詹姆斯的伊拉克之旅。在这些片段中,导演貌似冷眼旁观的态度,却难以掩藏她那颗反战的心,我们不妨一起来剖析这些场景。
  
  片段一,前任拆弹者之死。
  
  影片一开始,由大名鼎鼎的盖·皮尔斯所饰演的拆弹专家出场了,然而几分钟后,拆弹失败,盖·皮尔斯挂了。原来盖·皮尔斯的功能就是给观众展示了正确的拆弹程序,为后面詹姆斯出场后严重违规的行为留下了参照。
  
  盖·皮尔斯的死其实就是导演本人的开场白,她首先破除掉人们惯常的观影心理,严正的声明,面对战争,谁都是弱者,世上没有不死的兰博,包括盖·皮尔斯这样“按道理”应该不死的明星。
  
  片段二,“人体炸弹”之死。
  
  一个伊拉克大叔主动向美军巡逻队求助,说身上被绑上了炸弹,但他不想做“人体炸弹”,央求美军拯救他。这是一个定时炸弹,留给詹姆斯的时间只有两分钟。詹姆斯争分夺秒地拆弹,将整个影片推向高潮。但是,情节再次偏离了观众的经验,大家期待的最后一秒剪断红蓝线救下伊拉克平民然后军民大联欢的局面没有出现,时间到了,伊拉克大叔被炸成粉末。詹姆斯在逃离过程中被气浪掀翻在地,他仰面躺着,无意间却看到了天上的风筝,那般鲜艳,那般自由。
  
  导演无数次用残酷的结局粉碎了喝好莱坞奶长大的观众,这就是事实,事实不是拍电影,面对惨淡的事实,我们都是弱者。
  
  片段三、片段四,詹姆斯撤离时,伊拉克的孩子们跟着悍马吉普狂扔石头;詹姆斯无法适应回国后的生活,重返了伊拉克战场。
  
  这两个片段的交相呼应让我感到绝望,战争已经成了不可破解的魔咒,不但让人无法抗拒,更让人无法逃离。在伊拉克的后代心中,仇恨的种子已经埋下,在以后的岁月里随时发芽开花结果。而美国大兵已经深陷战争而无法适应正常的和平生活,仿佛战争成了他们存在的唯一意义。双方都是牺牲者,没有强弱之分,都被一个叫“战争”的魔咒驱使着,即使走得再远,终难逃被碾碎的宿命……

《拆弹部队》:反战的呐喊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