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意林杂志 > 成长视窗 > 肯吃亏不是痴人

肯吃亏不是痴人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1W 次

东晋大画家顾恺之,被称作“三绝”——才绝、画绝、痴绝。他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巅峰之作足以永远光耀美术史,“才绝、画绝”自不必说,“痴绝”却常遭后人误解甚至取笑,认为这位大画家是不是傻呀?
  
  义熙三年(407年),顾恺之当上散骑常侍,心情很好,经常于月下长咏。与他官署相连的谢瞻(当时任参军,诗文俱佳)听到后,为了有所表示,“每遥赞之”,顾恺之因此更加卖力而不觉得疲倦。一天晚上,在自家院子里,看着明月当空,顾恺之诗兴大发,于是便高声吟起诗来。谢瞻听到他的吟咏,又隔着墙称赞了他几句。这一称赞不要紧,顾恺之一时兴奋,忘了疲倦,一首接一首,没完没了地吟起来。谢瞻隔着墙陪着折腾了一会儿感到累了,就想回屋睡觉,于是就找了一个下人代替他和隔墙的那位继续折腾。人换了,调变了,顾恺之不知有变,就这样,一直吟咏到天亮才罢休。
  
  有一年春天,顾恺之要出远门,于是就把自己满意的画作集中起来,放在柜子里,又用纸封好,题上字,交给一个叫桓玄的人代为保管。桓玄收到柜子后,竟偷偷地把柜子打开,一看里面都是精美的画作,就把画全部取出,又把空柜子封好。两个月后,顾恺之回来了,桓玄把柜子还给了他,并说,柜子还给你,我可未动。等顾恺之把柜子拿回家,打开一看,一张画也没有了,他惊叹道:妙画有灵,变化而去,犹如人之羽化登仙,太妙了!太妙了!
  
  一次,桓玄的父亲桓温让下属赞美他修筑的江陵城,顾恺之吟出一句“遥望层城,丹楼如霞”,桓温一高兴,当即就赏给他两个婢女。外表粗豪的桓温颇爱才,他曾这样评价顾恺之:“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还说顾恺之“痴黠各半,矜伐过实”。在桓温看来,顾恺之身上,有一半是痴愚,有一半是狡猾,缺点是自我夸耀,言过其实。
  
  顾恺之为何要大智若愚,将“假痴”一痴到底呢?这与他政治上的立场有关。老领导桓温和他的关系还不错,他对桓温也还算服气。但是对桓温的儿子桓玄,顾恺之向来没有好感。
  
  桓玄7岁的时候,父亲桓温死了,一直跟着他叔父桓冲。父亲死得早,桓玄自恃出身高贵,总认为自己是英雄豪杰,喜欢夸耀。后来他起兵攻入南京称帝,更加不可一世,沽名钓誉,比如以小恩小惠收买人心。他亲自审问犯人时,不管对方罪行轻重,也不明察,大多予以释放,对于拦御驾喊冤的,也不分青红皂白给予救济。顾恺之对桓玄的为人很是不满,但又慑于他的权势,不敢表露,就只好假装痴呆。
  
  从桓玄与顾恺之交往的一些细节来看,桓玄自恃聪明,完全把年纪大他20多岁的顾恺之当弱智、当猴耍。顾恺之不是傻瓜,但他要面临生存的艰难选择:我不喜欢你,但我又不能得罪你,于是只好装傻。桓玄偷走了他的画,他明明知道,但他不点破是桓玄偷的,只是扯个幌子给桓玄留点面子,也给自己来点安慰:那些画长脚了,都成仙了。顾恺之心里十分清楚,不能以卵击石,因为桓玄阴险歹毒,又权倾内外。他只好忍气吞声,装痴卖傻,保全身家性命。
  
  能受苦方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后来的一系列史实证明了顾恺之不但不痴,而且富有远见。桓玄从称帝到兵败逃跑,不过80天时间,再到被老部下刘裕所杀,也不过半年,年仅36岁,便呜呼哀哉了。顾恺之虽然在其手下做事,但痴傻之名已誉满天下,不仅没受到一点迫害和打击,还获得提升,直到62岁时死在任上。

肯吃亏不是痴人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