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意林杂志 > 成长视窗 > 南开中学的“3点半”

南开中学的“3点半”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4W 次

身在中学20年,看到孩子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背着沉重的书包,无精打采地在风景优美的校园里来来往往,我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滋味;站在讲台上,看见一排排眼镜在阳光的反射下熠熠发光,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著名教育家张伯苓的一句话:“只知道压迫着学生读死书的学校,结果不过是造出一群‘病鬼’来,一点用处也没有。”
  
  张伯苓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最严重的时代,追随严范孙先生办学。按说在这样的时代办学,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以提高升学率为主导的急功近利式的教育应该是首选。但张伯苓在众多的选项中,唯独没有选择让学生死读书。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统考中,南开中学曾经垫底,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南开中学的声誉和张伯苓作为一个伟大教育家的地位—南开中学仍然享誉全国,报考的学生仍然源源不断。南开中学何以如此有魅力?
  
  南开中学的学生生活既紧张又活泼。报考南开中学虽是一二十人中才录取一人,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因为成绩不合格而留级、退学或拿不到毕业证书。南开中学每天下午两节课后,即下午3点半到晚饭这段时间,所有学生都必须离开教室投入到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如果有学生在教室里学习,抓住一次记大过一次,记3次大过开除学籍,绝不通融。因此下午3点半一到,全体同学就会一窝蜂地离开教室,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
  
  南开中学的体育在国内享有盛名,这与张伯苓对体育的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分不开。张伯苓认为,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南开中学成立之后,就非常重视体育,在华北运动会、全国运动会和远东运动会上都有良好的表现,张伯苓曾亲自担任过多次大型运动会的会长和总裁判。但张伯苓提倡体育之目的“不仅在学校而在社会,不仅在少数选手而在全体学生”。张伯苓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会玩的孩子是傻孩子。”在南开中学的运动会上,每一个学生都是运动员,每一个老师都是裁判。所以一到下午3点半,在南开中学的操场上,跑步的、跳远的、打篮球的、打排球的、玩垒球的同学应有尽有。
  
  南开中学还是北方话剧的发源地,早在清宣统年间,张伯苓就提倡新剧,当时主要是为了练习演讲、破除迷信,后来才作为纯艺术研究。南开中学第一个公演的剧目是张伯苓自编、自导、自演的《用非所学》。从那以后,南开中学的话剧就蓬勃开展起来了。周恩来、吴国桢和曹禺最初都是南开中学优秀的话剧演员。
  
  下午3点半以后自然也是南开中学话剧团的排练时间。战时重庆南开中学的话剧表演绝对不亚于城里的专业剧团。音乐教室里,年富力强的阮北英老师正在教学生们唱歌,从中国民歌、抗战歌曲一直教到西洋歌曲。抗战期间的一个圣诞节的夜晚,南开中学华晴堂的舞台上,身披白袍、手持白烛的师生们一曲合唱,庄严肃穆,把晚会推向高潮。这也是师生们利用下午3点半以后的时间排练出来的。40年后的20世纪80年代,来自海峡两岸的几位60多岁的老同学,在西安找到了他们80多岁的老师阮北英,唱歌给他老人家听,唱的全是他当年教给他们的歌。唱的人泪眼模糊,听的人泪流满面。“老师,我们唱的歌能得60分吗?”“100分,全是100分。”
  
  南开中学的社团之活跃是今天的中学生所无法想象的。南开中学共有几十个社团,它们是真正的社团,不受学校控制,完全是学生自发的组织,自主活动,学校所做的工作就是引导和支持。演讲会、科学会、同乡会、东北研究会、天津研究会、诗歌研究会等等不可胜数。社团出版的壁报就有20多种,这还不包括班级、年级所出的。“3亿美元究竟谁人所有?请问何时才能还之于民”这样的壁报,你能相信是出自15岁的孩子之手吗?“严惩汉奸声中,巨奸周逆佛海由沪飞渝,现寓本市某处”能不让现在的记者、编辑汗颜吗?社团活动和壁报的出版也是利用下午3点半以后的时间。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成就了孩子们,从南开中学走出了无数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学者和政界人士。我觉得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要记住张伯苓的这句话:“不会玩的孩子是傻孩子。”

南开中学的“3点半”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