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意林杂志 > 成长视窗 > 名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05K 次

人渴望成名。张爱玲就说:出名要趁早。张是做到了,虽然谈不上特别光明磊落。
  
  然而,最近我读《居里夫人自传》,却发现“名”的另一面,即“出名的重负”。当居里夫妇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他们平静的科研生活被打破,丈夫皮埃尔抱怨说:“他们一个劲儿地要我写文章,要我作报告,如果一年一年就这么过去,即使那些请我写文章作报告的人也将惊讶地看到我竟然年华虚度,什么也没有干。”
  
  居里夫妇对“名”的自省精神让我敬佩,如果没有这种自省,居里夫人是不会在丈夫不幸去世后自己一个人坚持科学研究,从而第二次单独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居里夫妇对“名”的自省、警惕、疏离,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正如居里夫人在谈到自己丈夫时说的:“在名誉、奖赏方面,他的态度尤为坚决,他不仅不相信它们有任何的用处,还认为它们有百害而无一利。”居里夫人自己何尝不是这样认为的。
  
  所以,一个人没有出名的时候,可能对“名”充满无限艳羡,而一旦成名,可能就会不胜其扰。这时候,如果不能学会像居里夫妇那样,淡然处之,就很可能被“名”吞噬掉。中国古代《伤仲永》的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于是我又想到列夫•托尔斯泰。正如茨威格在《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中指出的:“这个比谁都感到受自己的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列夫•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选择了离家出走,也就是逃名。他不再愿意生活在盛名的重负之下,他要一身轻松地走完生命最后的行程。在托尔斯泰身上,我们非常明显地感受到名的重负,感受到名狰狞的一面。也许正因为此,中国古代很多文人,像陶弘景(南朝梁人),被称为“山中宰相”,宁愿隐居深山,也不愿出来为官。他撰写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为中国的中医学做出了贡献。
  
  所以,一个人无论有名无名,都必须意识到出名虽然好,但也有相当大的负面效应,应该对“名”保持高度的警惕。人做事的出发点,不是在能否出名,而是在对社会对人类是否有利。居里夫妇把一生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们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无偿地全部奉献给了人类,没有申请任何专利。在他们心中,科学真理才是最高的目标,“名”呀“利”呀,他们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有了这样的人生境界,才会即使成名,也依然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往前进。
  
  现代社会,充满一种浮躁的风气,很多人渴望一夜成名,要知道居里夫妇从成吨的沥青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花了整整四年时间。成功是要靠扎扎实实努力的,投机取巧即使获得所谓的名誉,那也一定是昙花一现的。年轻人更应踏踏实实,不要被名利所诱。
  
  中国文化中有一种淡泊名利的传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传统,一定要好好继承。譬如明代洪应明在《菜根谭》中就说:“矜名不若逃名趣。”名,能逃则逃,就像居里夫妇,能逃得名,所以不为名缰利锁所缚,才能取得更大成绩。
  
  名是无根的花,虽然美艳,但总有枯萎的一刻;事业才是有根的果树,一旦扎下根来,就会硕果累累。

名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