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意林杂志 > 成长视窗 > 往事随笔

往事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51W 次

要说我的“艺术人生”有点建树的话那也绝非偶然。请看我的一家:我外祖父、父亲母亲、伯父伯母、姨父姨妈,三亲六故几乎都是说书的艺人,今天别人不表单说说我的母亲。
  
  我母亲王香桂是地道的西河大鼓演员出身。她儿时受我外祖父的影响很小就说大鼓书,十几岁时书说得就很出色,在津门被人们称为“白姑娘”。旧时代的艺人没文化,讲的是口传心授,学时须死记硬背然后可即兴发挥。评书也好,大鼓书也好都属“另类”行当,不是每个人想干就能干得了的。就拿唱大鼓书而言,边说还得边唱。大家注意了,大鼓书的唱可是没有唱词的,都是凭着演员在“十三道大辙和两道小辙”的框框里临场发挥!无论诗词歌赋、唱词你看吧都离不开这个“公式”。再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叙述。一般唱的都是大流水板“工生辙”和“江阳辙”,因这两道辙韵在“抓辙”(唱时的辙韵)时面儿宽,好找。表现人物心理活动时才抄板儿开唱,不能脱离故事本身。唱时可引经据典,可含沙射影但不可离题太远,这要看表演者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肚子里有没有“货”了。
  
  说来可笑:我刚迈进这个圈子时曾试过“唱西河”,可是比划了三天也没唱一句,把弹弦的(弦师)“晾”在台上。后来他说:“还是你自己在上边吧,你也不唱我成了摆设了,白听了三天的书!”我也乐了。我不是不想唱,而是找不到适合的情节切入,怕顾此失彼……后来死心塌地的“摔评”(行话,即说评书)了。
  
  我母亲的技艺特点是天生有一副好嗓儿,清脆、高亢、激昂!苍劲有力。曾有同行评价“就你母亲一张嘴,半趟街都能听到,那真是声声入耳呀;说得也棒”。那时没有“麦克”,全靠一条肉嗓子叫喊。“西河”也讲究行腔韵味,唱好了是非常好听,真是余音绕梁……啊!我听“西河大鼓”时曾如醉如痴,非常痴迷过。(不光是我母亲的,还有其他老“将”的。)
  
  在我小的时候在长春(解放前)母亲常被广播电台邀去说大鼓书,每天广播喇叭里都播放母亲的声音,当时我很自豪。每天都有华丽的人力车接送父母(我父亲为母亲伴奏弹三弦),有时也带着我。那时录音是“现场直播”形式,录音设施极不完善,比如咳嗽、大喘气、滚口(说错了重说)都是常有的事。曾录制过《三下南唐》《大明英烈》《五女七贞》等书目,只可惜由于是动荡的年代,资料荡然无存。我当时年龄小不太关注母亲说书,只是有车坐到电台看新鲜、看热闹而已。
  
  我小时曾经和无数小孩儿有过一样的想法:“戏匣子里有人说唱,可小人儿从哪儿钻进去的?那里人得多小哇……”对电台充满了神秘、好奇、疑问!小时只知道母亲是说大鼓书的,招旁人羡慕,别人见了母亲都笑容可掬,口称王先生……母亲在家是绝对的权威人物,当然经济也占着主导。她不苟言笑,平日里也是沉着脸,我们兄妹五个见了她不敢亲近、不敢撒娇、更不敢大声说话,“严母慈父”这话放到我的家庭里比较贴切。
  
  我母亲是个非常敬业的演员,旧社会女人生孩子没有产假,想歇多久就歇多久。可是母亲是我们家里的经济支柱,只要她一“坐月子”家中的积蓄是全部花光,甚至还要借外债!母亲在体力还没有完全恢复下,孩子刚刚满月就登台说书了。按她自己的话讲:“唉,我这鼓槌儿一撂就得‘拉饥荒’,什么命啊!”我还记得母亲每逢生完我妹妹们就“胖头肿脸”上台说书了。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由于特殊的原因,一向恩爱的父母离了婚。如晴天霹雳,我万念俱灰想死的心都有。我十七八岁,四妹只有六岁(这些在自传里有过描述,就不多写了),母亲毅然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家。当时我憎恨母亲,恨她太冷酷恨她心太狠,怜悯和同情还在狱中服刑的父亲。我发誓今生不和她过往和接触!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1966年“文革”初期,听同行说我母亲在哈尔滨市曲艺团受冲击被打倒了,当时我的心也不是滋味……随着“文革”的深入,一年以后我也未能幸免于难,几经生死!后来是自顾不暇!自身难保哇!
  
  1975年突然接到母亲离世的消息,我当年正在过着东躲西藏流亡的生活,不敢公开露面,万般无奈派只有十六岁大的儿子替我奔丧赴哈尔滨吊唁!
  
  时间到了2007年的元旦,我带领子女和孙辈赴哈尔滨专程拜谒我的母亲和他们未曾谋过面的祖母。那一天的哈尔滨特别冷,由我三妹一家和四妹一家陪同,可谓“人多势众”依次来公墓。母亲的大幅照片赫然出现在我面前,我仰目望去:短发齐耳,时髦的纱巾绕在身上,面带微笑,大大的眼睛正专注地看着我们。我的双腿一软跪在母亲的相片下,高高地喊了声:“妈,不孝儿看您来了!”不知是怨恨还是委屈,我痛哭失声……继而又冰释前嫌!此时家人哭作一团(后看录像知道的),我从心底里原谅了母亲。她当时也有苦衷,社会上和单位里的压力太大,她应该有权选择自己的前途和理念。
  
  是呀,“文革”后我宽容了在“大革命”中置我于死地的小师弟和“造反派”,今天为什么不能原谅母亲,没有她我的身从何来,这个社会需要宽容与和谐呀!
  
  母亲生平:哈尔滨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哈尔滨市曲艺团副团长;1956年代表哈市参加全国汇演;中国第一届曲艺工作者代表;并应邀赴中南海怀仁堂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演唱西河大鼓;1966年“文革”被打倒,后死于非命,终年59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平反昭雪!
  
  母亲,您为了繁荣曲艺事业贡献了您的一生,您的一生是伟大的,不平凡的!您是我和妹妹心中最慈爱的母亲,儿子以您为荣!妈,您安息吧,我们永远爱您!

往事随笔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