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意林杂志 > 新知探索 > 韬光养晦成就美国崛起

韬光养晦成就美国崛起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89W 次

美国的崛起得益“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相结合的策略。
  
  国策:与霸主英国保持好关系
  
  美国建国之初,国父华盛顿在告别演说中指出,美国不应陷入欧洲大国的权力之争。对此,美国政治精英存在高度共识。但是,对于如何处理与当时霸主英国的关系,他们曾发生过激烈争论。第一任财长汉密尔顿认为,当时美国与英国相比仍然弱小,是“一个伟大帝国的胚胎”,但英国是崛起中的美国的天然伙伴。美国应该等待时机,忍受伦敦有时出现的专横行为,积累国家财富和力量,逐步达到显赫的地位。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汉密尔顿建议,第一步是创建“一个伟大的美国制度”,最终的目标是与英国平起平坐,甚至超过英国。杰斐逊等人则深深怀疑任何对英国表示顺从的主张,担心与英国的密切关系将从长远上威胁到美国。
  
  最终,汉密尔顿的观点占据上风,与英国保持良好关系,为美国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等待时机超过英国,成为美国长期的国策。
  
  美国巧妙利用英国的弱点
  
  19世纪后期的英国拥有强大的海军和遍布世界的殖民地,但是也存在三大明显弱点。首先是陆军的规模比较小,陆军人数一直低于俄、法、德。其次,英国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遍布世界各地,分散了英国的力量。第三,英国与其他大国都存在尖锐矛盾:与法国争夺非洲;与俄国争夺土耳其海峡、中亚、东亚;新兴的德国开始挑战英国的海上霸权。
  
  英国的这些弱点都被美国利用,最典型的一个例子是1895年,美国支持下的委内瑞拉和英属圭亚那发生边境冲突。当时,英国内阁正忙得焦头烂额:与德国在南部非洲发生冲突,法国在赤道非洲进行军事远征,俄国在中亚向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脉推进。
  
  英国海军部反复指出,它有能力在西半球接受美国的挑战,但是只有把战舰从欧洲海域调过去才能做到,它也有能力扩大皇家海军在远东的规模,但必须削弱在地中海的舰队。总之,英国不可能在每个地区都是老大。
  
  确实,当时还没有核武器和洲际导弹等可以进行远程威慑的武器,向一个地区集中军力必须以削弱另一个地区的防御为代价。美国决策层正是认识到英国的这个弱点,才在19世纪后期采取强硬态度,甚至不惜发出战争威胁,最终迫使英国承认美国在西半球的领导权。
  
  经济上扩张军事上克制
  
  内战后,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工业品生产国。美国的农机、钢铁制品、机床等打入国际市场,美国开始拥有巨额贸易顺差。
  
  面对美国廉价物品的大量涌入,欧洲大陆的农场主鼓动政府提高关税。美国货的大量涌入引起了英国的恐慌。同时,德国的威廉皇帝和其他一些欧洲领导人,也暗示有必要联合对付美国。在当时的金本位货币体系下,美国财政部控制了世界黄金储备的1/3,这被指责为扰乱了国际金融体系。
  
  然而,美国在政治上坚持不结盟政策,不参与欧洲错综复杂的联盟体系,不掺和法俄与德奥两大军事集团的竞争,国防开支也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上,只有近1%的国民生产总值用于防务。在当时“一超多强”的格局中,比较一下同属于强国的美国和俄国,可以发现美国在军事上确实是保持克制:美国的钢产量是俄国的6倍,消耗的能源是俄国的10倍,工业品出口额是俄国的4倍,但是一线部队只是俄国的1/10。在其他强国决策者的眼中,美国离自己太远,满足于对西半球的统治,只有一支微不足道的军队。美国的这种低调态度,是英国最终决定从西半球收缩,集中力量对付德国的重要原因。因为,当时英国视德国为自己全球霸权的更大威胁。同时,英美之间密切的经济关系,使很多英国人认为英美爆发战争在经济上将是灾难性的,对美采取强硬态度的主张因而不受欢迎。
  
  优先发展海军保持小规模陆军
  
  1880年,美国海军的战舰吨位居世界第四位。1890年,美国2200万美元的海军费用占了当时整个联邦开支的6。6%。1914年,海军军费增长到1。39亿美元,占了联邦开支的19。6%。到1914年,美国海军仅次于英国和德国。
  
  但是,美国的陆军长期保持很小的规模。1900年前后,美国陆军与塞尔维亚和保加利亚这样的欧洲中等国家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直到1914年,美国陆军的人数也只有16。4万,远远落在俄、法、德、英、奥匈帝国、意大利和日本之后。美国的这一国防战略,明显受到本国海军军官马汉的海权论影响,有利于维护美国在全世界,特别是在西半球的商业利益。同时,被两个大洋保护的美国发展强大的海军,也使它在和平时期不必保持庞大的陆军,既节省开支,又不引起英国及其他大国的猜忌。相反,德国在拥有强大陆军的基础上,又在19世纪90年代大规模建造巨舰,引起了英国的疑惧,促使英国迅速调整与法俄美日的关系,从而孤立德国。
  
  看来,美国在崛起过程中的外交政策,确实把“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结合得很好。当然,美国的崛起最终得益于“东西两洋立,南北皆若邻”的地缘政治环境,和当时相对落后的军事技术和一系列不可重现的历史机遇。

韬光养晦成就美国崛起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