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感悟 > 感悟清明征文范文

感悟清明征文范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3W 次

岁岁清明,缕缕相思念亲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感悟清明征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感悟清明征文范文

  【感悟清明征文范文1】

转眼又要到清明节了。以往每年的这个时候父亲总是一手安排着进山给两位红军爷爷扫墓的事,而且他每次必到。大概有四五年了吧,父亲没有了直接参与,只是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总见他坐在门前发出声声的叹息。是的,他毕竟是90岁的人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年清明节前的好一阵子父母都在张罗着进山的事,那年月家里条件很差,在每次进山前母亲都要给兄弟几个换上一身虽然很旧但却洗的十分干净的衣裳。按照母亲的话说,一年只见一次爷爷,不要让他老人家看着他的后代显的是那样的可怜。那样他的心里是会不好受的。我曾不解地问过母亲:爷爷他能看见我们吗?为什么我们却老是看不到他呢?面对我幼稚的难题母亲只有一脸的茫然。其实,那时候我也知道人死了就意味着什么都没有了,我虽然在那时不能完全体味母亲说的话,可我心里还是知道,那是对已故长者应有的虔诚和尊重。那一刻没有谁去想投个什么回报,只是想与久违了的亲人在每年的那个时刻去悄悄地说一说那内心许多无声的话,或喜、或悲、或愁、或乐都在那灰飞烟灭之中化为一丝丝袅袅的青云。

爷爷的墓地是在离家一百多公里地的邻县——岳西。下车后,就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显的十分粗旷而又十分野性的山峦。那里山高路险,不说能行车,就是让一个劳力空着手爬上一天,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记得有一年清明的前夕,父亲的老胃病发作了,便血了好多天,脸色苍白的如同一张纸。一连好多天父亲都绻缩在床上,我们兄弟几个当时心里既担心又高兴,担心的是怕父亲好不起来,我们不能没有了他。高兴的则是父亲不能行我们就不用再去爬那令人腿发软、心发慌的大山了。可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两天后的父亲像是换了一副精神,清明节头一天夜晚,他和母亲照旧准备了半宿。

那一日父亲艰难跋涉的身影像是一幅凝刻在心头永不退色的画,更像是一把锐利的刀剪划开了我那混沌而又迷惑的心结。

我至今不知道父亲是靠什么毅力去完成那二十多里山路的。我清楚的记得那一路父亲始终是拄着棍、弓着要三步一歇,五步一停地走的。一路上他怕我们耐不住性子而发生意外,还时不时的给我们说上一些根本谈不上是故事的故事。那时在我幼小的心里我只有一种感觉,父亲对他的父亲太好啦。

每次在爷爷的坟前,父亲并没有多少话说,总是虔诚的跪在那里,轻声的说上一句“儿子又来看你了”。然后一把抹除那潸潸的两行老泪,把手中的黄表纸一张张的投向升腾的火焰……

父亲是二十岁那一年目送着爷爷兄弟俩从容走向敌人刑场的。听父亲说,一九三五年冬,那是一场罕见的大雪,尺余深的积雪,根本无法让人挪开步。他端着一碗从好心人家里要来的早已被冻得拨不开米粒的饭想凑上前给两位上人喂上一口,却被一位国民党当官的一把将他扇倒在雪里。那时候他不仅不敢说他是红军的后代,就连放声大哭一场,他都无法实现。也许从那时起,在父亲的心里就深深的埋下了一颗永远无法收回的愧疚的种子。

在我渐渐长大的过程中,我逐步开始了解“清明”在我家庭里的内涵。它不仅仅只是生者对逝者的追忆,更不是一种迎合节令的时尚,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无声的心灵补赏,是一种乘前启后的心灵撞击。我想,父亲是想用他的行为真切地为我们去解读“清明”,那就是:清清楚楚的办事,明明白白的做人。

好多次望着父亲清明前独坐门外失神凝目的样子,心里真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仅管大山里通车已有好多年了,但它却只能载去父亲绵绵的思绪和无尽的牵挂。那一刻,他心里究竟想得是什么?我们是很难知晓的。

也许他在默默祈祷,愿天下所有的人在清明那绵绵心雨的日子里,要留心看看“牧童”所指的地方吧。

  【感悟清明征文范文2】

惊蛰的春雷响过,气候渐渐变得温暖起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几缕阳光洒下,便是清明时节。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

清明,是今人怀念祖先,祭祀前人的时节。中国夏历的24个节气,唯有清明成了现在的国定假日。

时序更迭、社会前行。中国人提倡“孝道”,人们总要饮水思源。姑不论人是否真有在天之灵,但中华民族这种缅怀前辈,感恩祖先的美德,千百年沿袭至今。这或许也是我们民族自立自强,生生不息的一种精神元素。

纷扬的小雨中,我们站在故人的墓冢前,点燃几柱清香,说上一番祈祷的话语。逝者如斯,生者如何?脑海里浮现出过往的一幅幅画面。当我们按惯例完成了祭祀活动,一步一回首地离开墓园时,却产生了诸多的感慨。这满山遍野的坟茔,安息着无数的灵魂。不管他们生前是辉煌还是落魂,是官宦还是平民,是富有还是贫穷,虽然经历各异,总也殊途同归。

现实和理智提醒人们,注重人文关怀,遵循科学理念,“厚葬不如厚养”。对前辈生前尽心尽责,才是最好的尽孝。从孔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到如今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人们已经从实践中感悟到“逝者坟前千杯酒,不如生前一口汤。”

清明,也是一年中播种希望的季节。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人大多在这个时节开始农事。中国素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的民谚。季节,对于农事至关重要。春寒已过,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农民开始耕耘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期盼一个风调雨顺的年成。年复一年,春种秋收。繁衍了生命,丰硕了大地。再说,这种“早有规划,及时耕耘”的为事之理,岂是仅仅限在于农人,各行各业,乃至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有耕耘才有收获。

于是,我们得出这样的感悟:清明是个“温故而知新”的时节,在缅怀前人的活动中,重新认识自己感恩和尽孝的方法和责任;清明又是一个“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时节,在人们生命的新的年轮里,开始新的一番努力耕耘,去迎接再一度硕果满枝的秋天。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