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家庭教育 > 你告诉孩子: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就是分享?

你告诉孩子: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就是分享?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06W 次
你告诉孩子: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就是分享?

父母常常会告诉孩子:要学会分享。还会要求孩子把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分给别的小朋友,一旦遭到孩子的反对,家长就会说孩子不懂事,小气。

你告诉孩子: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就是分享?

分享这件事本身并没错,错的是家长的这种行为和语言。很多人长大了还记得,小时候被父母强行“分享”掉自己的东西,当时的那种心情。很多父母为了在别的父母面前维护自己的面子,名义上让自己的孩子学会分享,其实只是想让别人觉得自己大方,孩子很懂事,在别人的赞美中得到满足。

或许有的小朋友可能也认为,如果妈妈让他把东西给别人的时候自己做到了,那妈妈会很开心,还会奖励给他东西。那这种“分享”,它就不是实质意义上的,他只是为了取悦妈妈而做的一种“讨赏”的手段。

我们不能指望一两岁的孩子会自觉分享,或者理解什么是分享,那样的话,对他们的期望太高。而且,教孩子分享,也不是让他们把自己的玩具零食让给别人这么简单。在孩子学“分享”这件事上,父母防止操之过急。

我摘抄了一段根据宝宝的年龄,不同的认知情况,他们对于分享的反应

0-3岁以内的宝宝往往不能理解什么是分享,他们通常以自我为中心。

“我在玩的东西就是我的”,或者“我想要的东西也是我的”。他们也不能从别人的角度去理解别人的心情。所以,如果强行让这个阶段的孩子把正在玩的东西给别人,他们往往不能理解,并且不喜欢这样强行“被分享”。

3-4岁的孩子能够开始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如果让孩子想一想:别人这样对待你(比如一言不发把你正在玩的玩具拿走),你是什么心情(比如你会生气吗)?现在你这样对待别人(比如把全部小车拿到你这边,不让别人碰),别人会是什么心情?在父母经常提醒,想想别人的心情,想想你的行为对别人会产生什么影响,他们往往能开始理解别人的想法,能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这个年龄,经过提醒,他们也开始理解什么是“轮流”。但他们克制冲动的能力还是很差,即使他们明白一些道理,还是常常会不耐烦地等待,甚至哭闹,这些都很正常。父母不要随便说他们“小气”或者“不分享就不是好孩子”。

4~7岁的孩子能够理解什么是分享,经过父母或者其他人的指点,也能理解自己的行为会产生什么后果。

他们也能够理解别人和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可能不一样。但是,经常他们还是忍不住以自己的想法为重,看问题习惯从自我角度出发。所以,经过提醒,他们愿意分享,学习分享的行为。不过,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对他们的分享行为要有现实的期待,不能要求过高。

“分享”是一种美德,它是自愿性的,而不是强迫性的。分享也是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一种必要的社交技能。。孩子总会长大进入社会,需要学会这样的技能,这有助于他们和同伴交往。

在孩子学会分享之前,父母要帮助孩子明白什么是“你的东西”,什么是“别人的东西”,什么是“我的东西”。要想让他们学会主动分享,必须先尊重他们的决定权,允许他们有自己的东西,并且能够对自己的东西做主。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逐步学会主动的分享。

比如我家大部分玩具是两个孩子共有的,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玩具和物品,比方说她们自己的生日礼物,一些特殊的礼物。我都尊重她们的决定权,让她们自己决定要不要给姐姐或者妹妹。如果他们自己决定不分享,那就听他们的。只有这样,尊重他们的意见,尊重“你的东西是你的,别人要动你的东西,要得到你的同意才行”,那同样的道理,她才能理解,别人的东西,也不能随便拿,需要得到别人的允许。

在孩子能够主动分享之前,我们可以鼓励他们交换玩具或者轮流玩。

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如果你想玩别人的玩具,要先问问别人愿意不愿意给你玩,或者拿着你自己喜欢的一个玩具,问别人愿不愿意和你换着玩。或者问问别人要不要轮流玩。这些都是在帮助孩子用语言,用思考,想办法去解决问题。他们需要学会以己度人,以及理解别人的爱好和感受,他们选择什么玩具去说服别人来交换。这也是同理心的培养。他们也许会遭到拒绝,然后体味挫败感,也可能为了达到目的,相处其他的点子。这对孩子的成长都有好处。

可以说,分享的培养,需要建立的同理心的培养基础上。不培养同理心,只是空洞地叫孩子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就是好的,他既体会不到分享的快乐,也无法理解为什么要分享。父母强迫孩子给别人东西,这不叫分享,本质上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培养孩子主动分享,也是对孩子情商的培养。孩子在分享中和别人的想法产生了交流,渐渐能够理解、体谅别人的心情,也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自己也收获了快乐。

尊重是父母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基础,指出他们行为的一些后果,形成一定的同理心,以及对别人心情造成的影响,并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能够作出亲社会的选择。这才是我们在培养孩子分享时希望他们获得的一些能力,而并不是表面上把自己的东西给别人就算是分享了。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几乎人人都在为自己考虑。当今社会的主流就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自己享用”,随着生活压力不断地增大,人们的“自私”潜意识也逐步增强,激烈的竞争也是造成人们“只顾自己”的因素,因为谁都想在高速运转的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

人的自私不是绝对的错,而是一种自然本性。试想,如果连自己的生活都保障不了,哪里还有心思去为别人付出?一起感悟人生绝大多数人由于思想局限于这种原始的自然属性而作出看似“自私”的行为,这也是无可厚非的,但这也让他们在人格上一直地平庸下去。

网上也有很多的大神们,无私地分享他们的技术与知识。宝妈们分享育儿经验,美食达人分享烹饪技巧,买手分享薅羊毛技巧,旅行达人分享出游经验,通过他们的分享,我们才能打开眼界,不断进步,生活得更美好。然而你有没有想过他们无私地分享是出于什么样的心理,又有没有心怀一丝感恩呢?我很敬佩那些大神,除了他们知识渊博,更多的是他们愿意把他们的知识、经验贡献出来。有人的说人是要和社会有能力互动的,给予社会能量越多,获得的能量也多。这便是爱的力量吧!你越是爱这个世界,世界越让你感到幸福。

拥有独立人格的孩子,分享会让他得到成长,拥有爱的力量,去爱这个世界,也能接受这世界给其的爱。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