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社会感悟 > 关于高校专业设置与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浅析

关于高校专业设置与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浅析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6W 次

一、高校专业设置与就业率的现状

关于高校专业设置与培养社会责任感的浅析

学生而言,爱好什么专业固然重要,但也要结合未来的就业需求。但对高校而言,什么专业热门,什么专业报考的学生多,就设置什么专业,是一种学科规划短视的功利主义行为,是一种误导。有的高校,在新专业设置上热情很高,可高校的自有资源和师资力量却明显存在短板和缺陷,如此盲目的去迎合热门专业,甚至出现教材不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未完善这种现象,这不仅是对学校的饮鸩止渴,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二、高校专业设置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原因

高校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前沿性工程,也是基础性工程。除了极少数不以就业为取向的特殊性专业,应当由重点高校或指定高校招生外,其他面向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高校,在专业设置上应有的放矢,着眼于社会、经济、科技等方面的需要,着眼于人才的饱和度,着力于在“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上下功夫。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并获得社会认可,是检验高校及其高校专业设置成败的重要因素。高校商业味过浓,过分迁就学生或家长对专业的要求,或者捧热专业,是高校培养学生无压力、无责任,对学生、家长、社会和国家不尽职的表现。

社会既需要脚踏实地者,也需要仰望星空者。如果仅仅用就业率来衡量专业的命运,那么,仰望星空者从何而来呢?就笔者的看法,用就业率来判断判断专业,是典型的实用主义逻辑,是功利主义的反映。说穿了,就是在用实用主义的管理来培养实用主义的人才,完全忘记了教育的本真目的。

站在教育学的立场上,教育部低就业率本科专业名单是个相当奇怪的名单。早在2004年,就有教育部领导明确表示,就业率连续3年不足30%的专业要减少招生甚至停止招生,低就业率本科专业名单延续了这一简单化的实用主义判断标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脱节越来越严重。加上部分学校过分强调与市场接轨,什么专业火就开设什么专业,而忽视了教育规律及其本身的优势专业,结果是待到学生毕业时人才市场上已经人满为患。实际上,社会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完全按照社会这一指挥棒来调节自身的教育内容,是教育工具性价值的反映。低就业率本科专业名单的工具性和实用投机完全背离了教育规律。

三、高校专业设置的'方向和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探索

笔者认为,低就业率本科专业名单,表面上与就业竞争压力增大有关,实则是没有原则的过度实用化和对社会迎合的结果。一方面,教育应积极主动地适应并服务于社会;另一方面,教育的理想和超越的本质又要求其独立性,更应该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基础上让其形成独立的意识形态。而当前,我们的教育却越来越热衷于追求所谓的效益和实在的功利,由此,低就业率本科专业名单出笼了。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