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社会感悟 > “孝”与中国农业社会的关系论文

“孝”与中国农业社会的关系论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8.46K 次

摘 要:“孝”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道德价值观,“孝”文化的形成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以《说文解字》为工具书,从“孝”字的含义与演变以及古今文字的演变史加以阐述。

“孝”与中国农业社会的关系论文

关键词:“孝”;《说文解字》;中国古代农业社会

一、 “孝”字的含义与演变

说到“孝”字,不得不引用几个与之密切相关的字,即“老”、“毛”、“人”、“匕”、“子”五个字。在《说文解字》中,“孝”被?w为“老”字之下的属类,是由“老”字演化而来的一个字,“孝”解释为“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呼教切”。而“老”解释为“考也。七十曰老。从人毛匕。言???白也。凡老之?俳源永稀1R皓切”,由此可知“老”由“毛”、“人”、“匕”三部分构成,“毛”解释为“眉?之?偌矮F毛也。象形。凡毛之?俳源用?D?矍小保?叭恕苯馐臀?疤斓刂?宰钯F者也。此?文。象臂?之形。凡人之?俳源尤恕H玎?切”,“匕”解释为“相?比?⒁病4臃慈恕X埃?嗨?杂帽热★?,一名?啤7藏爸?俳源迂啊1奥那小保?白咏馐臀?笆?辉拢??气?樱?f物滋,人以????。象形。凡子之?俳源幼印#?盼淖哟隅荩?篌?也。,?文子,囟有?,臂?在几上也。”因此根据小篆字形可以看出,“老”“孝”两字不同之处在于,“孝”字将“子”代替了“匕”,体现了“孝”具有一种新老相续、不断绝之意。

从到“老” 到“孝”,由古文字演化为今文字,即由篆书演化而来,老部字类上半部“?”为何不在保留“人”、“毛”部,而是由“土”“丿”构成,只有下半部保留原字形状?因此有必要了解古今文字的演变史。

二、 古今文字的演变史

殷商时代的甲骨文、金文是比较成熟的文字,经过小篆,发展出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小篆始创于秦代,隶书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因此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朝统一之间,是今文字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一个大变动大革命时代,政治上周王室衰微,礼坏乐崩,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经济上井田制遭到破坏,土地私有制逐渐得到各诸侯政权的认可;思想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传统的社会观念也出现变化。

事物产生于某一时代必然会深受当时时代的影响,因此“老”字部由古文字演变为今文字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有当时的时代背影,以“土”“丿”而不再以“人”、“毛”构成本字的'上半部,不得不让人看出“土”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土”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丨,物出形也。凡土之?俳源油痢K??切”。而“孝”字如果把它拆解为“土”“丿”“子”,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造字的大胆直接,语意丰富而悠长,因为“土”是当时生产的主要对象,是人们生活的主要来源,“丿”如果看作是一种对农业生产农具的象形改造,与“土”相结合,难道不是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农业生产图景吗?而“子”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继续保留了古文字的形状,将三部分组合起来,可以汇成一句很直接的话:孩子努力耕作土地,以养父母。

因此“孝”这个字不仅说明了何为孝,为何孝,而且还告诉了后人孝的方式和途径,体现了农业社会里人们对孝的认识和把握。

注释:

[1]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一七一页.

[2]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一五九页.

[3]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一六六页.

[4]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三一一页.

[5]朱汉国,马世力.历史必修三[M].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页.

[6]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二八七页.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