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社会感悟 > 新加坡社会实践心得感想范文

新加坡社会实践心得感想范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04W 次

社会实践是加强一个学生的综合实际能力,是理论和实践的相结合,通过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收获心得体会,在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

新加坡社会实践心得感想范文

新加坡实践(2): BLK71与商业综合体

亲爱的奶奶今天是周六,新加坡的政府和学校办公部门都不上班,没法预约访谈和调研。我们的行程主要是参访NUS Enterprise位于新加坡BLK71创业区的创业空间和附近的创业企业。下午又去NUS 的UTown(大学城)参访了NUS-Yale和NUS-Oxford合作项目(类似于NUS的苏世民学院)。晚饭时我和两位队友一起去参访了坐落在HarbourFront 地铁站顶上(新加坡一大特色就是绝大多数商城地下都是可直达的地铁,地下领域开发得很好)的中高端商业综合体VivoCity(以购物、餐饮、儿童娱乐为主,配套幼儿教育和海滨观光),晚饭后回来的路上,一起参访了印度人集聚区“小印度(Little India)"。在这种沉浸式体验中,开始留意到许多新加坡文化和制度的差异,有一些不太好表述,我就捡几点简单罗列如下,方便回去后跟你讨论交流:

71,我认为是新加坡政府从“总部经济(我们熟悉的淡马锡模式)”向“中小企业创业经济”转型的一个缩影。新加坡当地的中小企业的定义: 公司至少有30%的股份是新加坡当地拥有,公司的年营业额少于1亿新币(约为4-5亿元人民币),或者是员工总数少于200人(两者符合其一即可)。去之前从BLK71官网查阅到的资料很简单,也即这里是类似于清华启迪创业园或者创业大街一样政产学合作的众创空间或孵化园区样本。如今的BLK71是Block71(71街区,其实就是一栋大楼)的名字,也是由新加坡MDA(媒体发展局)、NUS Enterprise(新加坡国立大学校企)和SingTel Innov8三方于20xx年联合成立的创新创业基地(或曰“创业教育生态圈”)。访谈中证实了这个创业空间是在1970年代初建立的一座破旧的工业区基础上改造而成的(典型的旧城改造升级),目前由新加坡国资背景的投资管理集团JTC负责运营(JTC同时运营了周边Block61-79的写字楼或创业大楼)。根据BLK71官网介绍如下:

In 20xx, NUS Enterprise, SingTel Innov8 and the 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 of Singapore collaborated to turn Blk71 into a start-up hub. The intention was to pull together the technology start-up cluster, which was previously dispersed around Singapore, to one common location, for increased synergy and economies of scale. With this development, Blk71 rapidly transformed from an old, deserted industrial estate into a thriving start-up hub.

With the intention to consolidate the previously dispersed entrepreneurial community in Singapore, the three parties set about retrofitting the dilapidated building with new amenities and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and worked hard to pull together fellow entrepreneurs in the information ; computer technology as well as interactive digital media areas.

虽然资料显示BLK71有250家创业企业在超过30家孵化器的支持下运作,但是我们到了BLK71后发现楼里物业处列出的公司名字一共不超过50个,我就很好奇其他的数字都去哪里了。有两种可能:一是本身没这么多,但是宣传需要;而是累计在这里待过的创业公司有这么多,但平时在这里的有限。另一个差异是访谈的一家FinTech公司负责人说这栋楼并不属于NUS校企,甚至不是它而是JTC在运营管理。NUS校企只在BLK71这栋大楼的1-3层分别有3个大的供NUS学生创业公司活动的空间。但这并不妨碍BLK71和它周边的不同颜色的大楼公用一个主题:由无人问津的旧工业区改造成的人气旺盛的创业企业集聚地。

让人惊讶的是,我们去的时候是周六上午10点左右,这几栋大楼竟然一片寂静,楼下停车屈指可数(张老师说这就说明了一些情况了)。好不容易访谈到了两家创业企业,还都不是NUS校企支持的企业,而是自主创业公司。我们很惊讶创业公司竟然大都在周末歇菜了,和国内大多数创业公司7X24小时待机或在线状态相差甚远。访谈时一位创业者的话里我总结出了两层意思:1.新加坡创业公司周一到周五都很忙,工作时间比较长,所以周末会休息(这个说法被第二天一位创投的校友否认了,也即这边创业竞争不激烈,远没有国内勤奋);第二就是不少创业企业办公不一定来这里,可能周末也会在家里一台电脑一个人就可以开工了(这个和国内创业企业的灵活性很相似)。

2.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和大型写字楼等)和市政交通、周边环境完美融合。由于20xx年交换时并没有特别留心,所以没有对比分析。这次我也没想着购物(感谢你和我一起践行的极限民理念),但还是如和你交流中达成的共识:要来把能走的地方都走一走,体验和观察本地文化与商业环境,才能更好地理解新加坡创业环境和创业土壤,是所谓格局。晚饭前在VivoCity待了两个小时(包括在屋顶休闲花园看海打盹儿的半小时),深刻的感受有三点:第一,这个商业综合体和城市大动脉(地铁、公路等)完美融合,购物中心负二层就是HarbourFrant MRT(地铁)出口,负三层是一直都有空位的停车场(因为地铁方便加上政府鼓励公共交通出行,新加坡很少堵车也不难停车)。虽然新加坡电子支付一直比较落后于国内,但是此类商业综合体或地铁站必然会看到明显的OCBC或DBS银行的ATM机(可以存取款和充值地铁卡、生活费用等),也是很方便的。地铁和城市大动脉融合,不但可以节省公共空间,还可以使消费者和白领全程避免淋雨(热带地区对流雨太频繁了)和日晒,而且出来地铁就可以凉爽地购物和办公。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商场的人流量(支付能力一定时,人流量越高潜在商业价值越高),这样一来大大降低了对顶层商户“引流”的依赖性(国内大多数商场都是靠给顶层可以带来人流量的品类低租金甚至是补贴来提高消费者楼上楼下逛的频率,从而转化为购买频率)。这就到了第二点,VivoCity顶层是设计别致的楼顶花园,还有供小孩嬉戏的大面积浅水池,二楼也开辟出了一大块公共娱乐场供孩子家长休闲娱乐。这样的高层设计既可以引流还实现了生态环保理念——大多数人都会到楼顶坐着看海(正对的就是新加坡港、圣淘沙岛和大海)或者带小孩去戏水。这么一来,估计楼顶的海底捞肯定不便宜——去看了一眼价格,的确不菲。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既做到了节省空间,又不吝啬留出大面积有设计感的公共空间,是NUS代表的高校、Vivocity代表的商业综合体,以及HDB代表的城市住宅区共有的特征。

以上,算是碎碎念吧。还有关于小印度集聚区的文化特征(以及对国内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治安、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启发),还有这边不同商业综合体内各楼层业态分布、与本地人宗教活动有机结合和公共空间设计理念等细节,等回去后跟你在吃饭时细聊哈。参考文献:

1. 钛媒体,《后李光耀时代,我们能去新加坡创业吗?》,, 《MDA, Singtel, NUS Join Hands To Incubate Startups With Blk71》,ourFront Centre官网:

本文由西明爷爷写于20xx年2月5日

本文作者: 西明爷爷

公众号:爷爷奶奶读书会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爷爷奶奶读书会”一个专注发布原创书评与生活随笔的读书共创平台。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