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社会感悟 > 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案设计

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案设计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06W 次

教学目标

八年级生物上册《社会行为》教案设计

1.知识目标:

--了解的社会行为主要特征,举例阐明社会行为的特征;

--引导学生探究动物群体的信息交流,了解其交流的过程。

2.能力目标:

--收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组织学生探究动物群体的信息交流,提高学生实验设计技能。

--展示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成果并相互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以及群体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使学生认识到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能够正确理解社会分工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与交流,使同学能够认同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简析.

重点

1.通过资料分析,认识动物社会行为的基本特征。2.组织学生进行动物信息交流过程的探究活动。

难点

1.引导学生认识动物信息交流的过程。2.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并讨论交流探究活动的结果。

学生准备

1.收集有关社会行为的动物的相关资料。2.用容器饲养一窝蚂蚁,并观察它的行为。

教师准备

1.关于动物社会行为的多媒体资料。 2.查阅蚂蚁,蜜蜂,狒狒等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相关资料。

3.准备几张关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挂图。

教学策略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很多,学生会很感兴趣。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出更多的资料,或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课上进行讨论。组织好讨论很重要,要引导学生注意把握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群体中的分工与合作,认识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理解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群体成员间的分工合作是如何实现的呢?这是认识到合作必要性之后很容易产生的问题。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信息交流是分工合作的必要条件。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同种生物间、不同生物间的联系错综复杂。他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正是因为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才“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信息交流的意义果真如此重要吗?信息交流的方式是怎样的?提出这样的问题后,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本节的探究活动“蚂蚁的通讯”。

有关于本节的技能训练,可提示学生从已有经验出发进行推理和假设。如蛾类有明显的趋光性,蚊子也有。是不是昆虫都有趋光性呢?怎样才能证明?实验的基本设计思路是:用来实验的昆虫要有黑暗和光明两种环境可以选择,此外,昆虫种类和数量要足够多,还应具有代表性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引导新课

教师活动:同学们!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了解后,我们来了解蚂蚁,蜜蜂等过着群体生活的动物,有的动物单独生活,有的动物集群生活。集群生活的动物又分为几种类型,有的是一般的群聚,没有首领也没有分工,象蝗虫、带鱼、麻雀等。有的有首领或有职能的分工,这是一种有组织的群体生活。生活中常见的有蚂蚁,蜜蜂,狒狒等,让我们一起认识它们吧!播放有关动物的社会行为的多媒体资料。

学生活动:观看动物社会行为的多媒体影像资料,并思考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及其对动物生存的作用与影响。

二.探索发现,求索新知

1.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

教师活动:展示多媒体影象资料以后,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认识;

学生活动:观看多媒体资料,与同学交流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认识。

教师活动:利用白蚁和狒狒群体成员的分工图,讲解动物社会行为的特征,从白蚁和狒狒群体的分工到成员的合作。

学生活动: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认识白蚁和狒狒群体成员的分工,他们各行其职,共同繁衍。

一个巢中一般只有一个蚁王(雄蚁)和一个蚁后(雌蚁),还有工蚁和兵蚁。工蚁不能生育,颚形状正常,职能是建筑蚁巢、取食和喂养蚁王、蚁后、幼蚁和兵蚁;兵蚁的颚特别发达,善于撕咬,职能是守卫蚁穴,有敌害侵犯时,便张牙舞爪、恫吓敌人。蚁王的职能是和蚁后交尾,蚁后专门负责产卵。有一种大

白蚁,蚁后的身体畸形发展,腹部大得出奇,长度能达到14厘米,宽度3.5厘米,活像一个盛满卵的皮口袋。这样的蚁后已经拖不动它的身体,吃的食物全靠工蚁送到面前。蚁后便不停地吃,不停地产卵,一般一昼夜能产30000个卵。蚁后产的卵由工蚁搬运开,并加以照料和喂养。如果蚁王或蚁后意外死亡,蚁群中会出现新的有生殖能力的雄蚁和雌蚁,继续维持蚁群的生活。

教师活动:请阅读教材,然后说出狒狒群体中不同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了解,狒狒群体中首领是最占优势者,最凶猛,最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居住场地,其他成员都表示顺从它。雌狒狒抚养幼仔,其他雄狒狒在群体中也可以有配偶。首领决定群体行动的方向,受到威胁时,由首领指挥群体与侵犯者战斗。

鸟类中朱寰就是由雌鸟、雄鸟再加上一、两只幼鸟组成一个小家庭;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群体组织与昆虫有所不同,哺乳动物群体中各成员没有职能上的具体分工,而是根据个体大小,体力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不同排成等级次序。最有优势的个体成为群体的首领。首领一般是雄性壮年的个体。如生活在阿尔卑斯山的狒狒。它们的等级社会制度非常明显。

教师活动:让学生展示所收集的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的社会行为的'资料,归纳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生活动:展示所收集的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的社会行为的资料,归纳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2.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教师活动:群体生活的动物在分工合作上是怎样做到有条不紊,彼此间一般不发生冲突的呢?它们是依靠什么来进行交流的呢?是怎样进行相互交流的呢?群体生活的动物,个体间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时常需要交流信息。“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的语言是很丰富的。动物的语言多是用声音、动作和气味来表达的,在动物中,凡是能起到传递信息作用的方式都是动物的语言。前面我们学习过蜜蜂有一种什么语言?思考并讨论所提的问题

学生活动: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教师活动:蚂蚁的通讯方式是怎样实现的?提出探究活动要求与探究方案的设计。组织学生实施探究活动,并指导学生记录现象,分析探究结果。具体内容见教材39-40页,不在概述。蚂蚁外出寻找食物时,在走过的路上施放了气味,自己既可以沿着气味回归巢穴,还可以引导同巢的其他蚂蚁找到食物。

学生活动:各小组讨论、制定探究方案,实施探究活动并记录现象,分析探究结果。

教师活动:主持讨论,最后指出信息交流对动物社会行为的意义。

学生活动:各小组讨论各自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与同学流:明白信息交流对动物社会行为的意义,没有信息交流,动物个体间无法取的联系。群体中,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鸟类和哺乳动物群体的成员中没有明确分工,但有严格的等级,有首领,有下属,像是“等级社会制度”。同群个体间具有一定的交往形式和复杂的通讯联系,使各个成员的行为互相协调配合,完成一定的共同活动。动物的社群行为既可以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又可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存。

三.巩固练习

1.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你知道的还有那些?2.社会行为的特征是什么?

3.动物社会行为的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你能举例说明吗?

4.除蚂蚁外,你还知道那些动物的通讯方式?请搜集这方面的资料。

5.你能说出人类的社会行为与动物的有什么相似和区别吗?

四.能力提高设计

1.课后搜集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的资料。2.查找关于珍妮-古道尔的资料。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社会行为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2.信息交流是分工合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1.方式:动作、声音、气味等。2.探究活动:蚂蚁的通讯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