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生活感悟 > 数字时代的专注力

数字时代的专注力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75W 次
数字时代的专注力

五一假期,和一位许久不见的中学好友聚会。席间聊到手机社交,他说自己已经主动退出、取消了除工作必需外的所有微信群和公众号;朋友圈也在两个月前关闭了。“刚开始还有些别扭,总感觉生活中少了点什么,但过了一个星期就渐渐适应了。”在他看来,只要手机开着,真有什么急事,“找我的人肯定会打电话”。至于沟通交流、感情维系,他更愿意通过见面和打电话的方式,“不仅效果好,而且受益大、印象深”。

数字时代的专注力

自微信“瘦身”后,好友找到了失落已久的轻松和愉悦,还常常为能够专心地坚持做完一件事而兴奋、感动。“不再羡慕晒娃、晒美食、秀恩爱,也不再逼自己每天必须学习哪几个公众号。做好工作,照顾好家庭,剩下的时间,就是我的个人世界”。没有自拍的日子,好友照样过得有声有色:跑步,那个曾经只给他人点赞、不见自己落实的健康爱好,如今已顺利占据了昔日刷手机的零碎时间,让他重新过上了有规律的“抬头”生活。

在移动互联飞速发展、各种新闻不断刷新知识体系的今天,好友“退避三舍”的行为,多少有点逆潮流而动。但放到更广阔的视域来看,这样的人或许并不在少数——不是手机软件不好用,也不是各行各业的传奇故事、励志干货不够精彩,只是当“你需要一片树叶,网络给你一片森林”的强大讯息量投影于工作、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难免让人觉得有些“信息过载”。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进行取舍,比如坦诚地问问自己:哪些问题、疑虑是需要立刻解决的?哪些知识、常识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心灵鸡汤、好友关注是可有可无的?如果只是一味地获取而不加辨别,人生充其量顶多是个知道分子——什么都晓得一点点,什么都说不清楚所以然。当然,这么做并无不可,但显而易见的后果是,不仅错过了培养兴趣和爱好的宝贵时间,也耽误了拓展思维深度和敏锐度的基础培训。今后要想在思想上有进一步的提升,恐怕很难()。

能否在有限的生命中,对纷至沓来的信息进行价值排序,是判断一个人心智成熟度,自控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很多信息看似重要,其实未必。当你直觉地以为从中既获得了自我满足,又给他人提供了方便和愉悦时,很可能只是被信息轻易地打断了工作思路,占有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从而丧失了持续思考、保持专注的机会成本。而后者,正是这个“充满中断的时代”,最珍贵的一种人类本能:不仅帮助我们倾听内心的声音,还能激发令人意想不到的能量,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奇迹。

传播学者霍华德•莱茵戈德曾指出,数字时代需要专注力、对信息批判性接收的能力等五种素养。假如这样的素养不能够在社会中得到传播,那么我们就会被“不良信息的汪洋大海淹没”。新媒体时代,面对良莠并下,纷繁复杂的信息生态,我们更需要学会的是如何与自己相处,控制内心的欲望,凝神聚气,争取让思维线条都能像金庸小说中的六脉神剑一样,不为外物所困扰,收放自如,意气纵横,力破千钧。

专注力的原理和肌肉类似:使用得当就会增强,使用不当就会退化,甚至瘫痪。而“没有专注力的人生,就仿佛大睁着双眼,却什么也看不见”。与其放任各种信息随时随地搅动情感,打扰生活,不如主动建立防御工事,为心灵安装过滤网,为思想设置“静默期”。佛教经典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做不了专业精深的知识分子,也不做浅尝辄止的知道分子,做个安安静静、专心经营工作方法、生活艺术的识字分子,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