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思想思维 > 坚持底线思维化解重大风险思想五篇

坚持底线思维化解重大风险思想五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6.07K 次

国家强盛离不开精神的强盛,民族复兴离不开精神的支撑。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包含特定内涵和品格,体现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思想宣传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坚持底线思维化解重大风险思想五篇

【思想宣传范文】一

党的xx大以来,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高度重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在治国理政新实践中提高党在新时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有力地保证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提高党在新时代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意义重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执政能力也要适应和引领新时代。新时代多种趋势并存、多种可能同在、多种矛盾交织。实现伟大梦想是不懈奋斗目标,防控重大风险也是应有之义,这就要求党在新时代担负起双重使命。

光明前景与风险挑战同时并存。进入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美好未来和光明前景。同时,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都使得风险隐患增多、风险挑战加大、重大风险潜藏。应承认两种趋势的共存关系,并且此消彼长,前途光明、道路曲折。未来前景取决于党和人民的共同奋斗,取决于党的创造能力和防控能力。

实现奋斗目标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相辅相成。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必须在努力实现奋斗目标的同时,将防控重大风险作为保障性目标、战略性任务同时提出,实现奋斗目标不忘防控重大风险,以防控重大风险保证实现奋斗目标。防控重大风险不能脱离实现奋斗目标,必须紧紧围绕实现奋斗目标来部署和推动。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首,保证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在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与提高防控风险能力相互支持。实现奋斗目标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党的领导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的执政能力。在新时代,防控风险能力对于党的执政能力更加重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更加注重提高防控风险能力,提高防控风险能力必须更加自觉地纳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之中,使之相得益彰。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底线思维的集中体现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党的xx大以来,xxxx突出强调底线思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底线思维的集中体现。面对新形势下各个领域的重大风险,全面提高党在新时代防控风险能力,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能否完成,关系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长治久安,关系到党能否长期执政。

充分认识新时代重大风险的性质特点。新形势下,如果利益关系协调不好、各种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导致问题激化,严重的就会影响发展进程。现代社会,风险本身就更具复杂性、多样性、突变性、不确定性,既有小概率的难以预测的“黑天鹅”事件,也有大概率的可以预测的“灰犀牛”事件,对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带来新的课题和严峻挑战。

充分认识防控重大风险能力的更高要求。xxxx明确提出的“三个既要,三个也要”就是对全党提出的有效防控重大风险的基本要求。要把“抗洪”和“防洪”、“灭火”和“防火”、治标和治本统一起来,努力占据防控重大风险的主动和有利地位。

充分认识防控风险能力不足的危害后果。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内含着防控风险的考验,面临的“四种危险”包含着防控风险能力不足的危险。风险是安全的隐患,防控风险能力是安全的保证。防控重大风险能力不足,本身就成为国家安全的重大隐患。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就必须全面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保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等。

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全面推进伟大事业中提高防控能力

党的十九大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20x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新年伊始,党中央部署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表明了全面推进伟大事业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一体化,二者是同一个目的、同一个实践、同一个过程。

全面提高防范化解各个领域重大风险的能力水平。防控重大风险首先就是要提高防范化解政治、意识形态、经济、科技、社会、外部环境、党的建设等领域重大风险的能力。同时,特别要防止各领域风险连锁联动,不让局部风险演化为区域性或系统性风险。

深入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内在规律。要在全面掌握风险成因中防控风险。对风险成因的认识越为全面准确,防控风险就越为自觉主动。要在有效化解风险振荡中防控风险。防控风险,不仅要求平息大的动荡,而且要求遏制于萌芽状态。要在及时中止风险演化中防控风险。通过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主动作为,中止风险的演化,或是改变风险的路径,不让小风险演化为大风险,不让个别风险演化为综合风险。

勇于担当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领导责任。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修养,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矛盾中把握规律,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领导干部要具有充沛顽强的斗争精神,敢于担当、敢于斗争,保持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应对好每一场重大风险挑战。

努力实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与全面推进伟大事业的良性转化。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保证总体国家安全,是为推进伟大事业、实现奋斗目标提供可靠保证。全面推进伟大事业,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治本之策,是以积极性的建设和发展来防控各种风险。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逻辑,反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着力解决我国社会新的主要矛盾,营造向新向好向上的全面发展态势,是实现伟大梦想的固本之道、破障之道、兴旺之道。

【思想宣传范文】二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的力量源于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充分重视并强化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严密党的组织体系,才能保证党的凝聚力战斗力,保证党的意志的统一和实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迫切需要汲取党的建设发展的历史经验,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这对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历史经验

建党伊始,中国共产党就积极发展、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中共二大通过的第一部党章明确,农村、工厂、铁路、矿山、兵营、学校等机关及附近,“凡有党员三人至五人均得成立一组,每组公推一人为组长,隶属地方支部。”至中共四大时,党认识到必须通过自身组织建设,以强有力的组织工作保障领导权的取得和实现,因而通过了确立支部为党的基本组织的《对于组织问题之议决案》,明确支部的基本职责即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对工人群众进行政治上的引导和教育。随着中央对基层组织工作的逐步探索和实践,1920xx年7月,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口号”,意味着支部不论其所属的地域或行业都需要在基层社会单位中真正发挥其领导核心作用。1920xx年大革命失败后,“一切工作归支部”的理论被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到红军建党建军的实践中,创设了“支部建在连上”的根本原则和组织制度,在军队建起严整的党组织体系。

“支部建在连上”使我们党的组织体系第一次得以上下贯通、完整和严密,成为党重要的组织制度基础,使党的组织工作第一次与党的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保证了党指挥枪落到实处,使全党的意志第一次通过制度实现统一。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乃至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自身建设的实践充分证明,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党的领导最为根本的组织保证,基层组织建设得好,各类基层组织特别是党支部作用发挥到位,党的领导就能够坚强有力,就能够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克服千难万险、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提高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迫切需要从基层组织建设抓起

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精髓之一就是建立严密的组织体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体系里,基层党组织处于最基础、第一线的位置,是党执政的根基。1939年陈云同志在《党的支部》一文中曾经指出,党的一切口号、主张、政策,依靠支部才能具体深入到群众中去。依靠支部在群众中日常的宣传组织工作,才能使广大群众团结在党的口号、主张、政策之下,进行革命运动。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正是通过基层组织和严密的组织体系,以组织的形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角落,党的意志、主张、政策、方针、路线等才能够真正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

进入新时代,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种危险”,对党的基层组织、党员而言是现实和急迫的挑战。党的组织建设制度执行不力、基层组织涣散、党支部抓党建工作不实、支部成员专职化程度低、业务素质不高、党员意识弱化、支部生活表面化庸俗化,特别是党的政治生活弱化等问题,严重削弱了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如果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干部法治观念淡漠,组织观念薄弱,有的甚至与黑恶势力勾结营私,则势必严重影响党的威信和组织力,危害极大。基层组织特别是党支部在党的组织体系中处于“神经末梢”,但却关乎民心,关乎群众对党的领导的切身感受,关乎党自身建设的水平。xxxx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丝毫不能放松。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才能枝荣,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根基,基层组织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必须抓好夯实。

以强化政治功能为指向 做好基层组织建设的顶层设计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以最大限度将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为完成党的政治任务、实现党的战略目标提供力量源泉。

基层组织建设首先要坚定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和事业兴衰成败。讲政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早在古田会议时就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重大政治原则,要求从思想上政治上把党的队伍组织起来、武装起来。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正是在深刻总结党的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的政治方向就是要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保持政治定力,回应群众之所呼,带领群众积极投身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

基层组织建设要把强化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重要抓手。政治组织严密、政治纪律严明是革命战争年代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基因,也是长期执政条件下抗御风险、兴党强党的巨大优势和根本保证。基层组织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能够守纪律、讲规矩,但也有少数基层党员干部存在理想信念滑坡、政治纪律意识淡化、思想观念落后、工作上持本位主义、行动上持自由主义等问题。近年来查处的基层贪腐官员,绝大多数存在政治迷茫、党性不纯,拉帮结派、破坏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基层组织建设只有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建设作为重要抓手,强化“四个意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才能保证其真正成为党的主张的宣传者、党的决定的贯彻者、基层治理的领导者、团结群众的动员者、改革发展的推动者,也唯有如此,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才能够得以实现。

基层组织建设必须遵循制度治党依规治党要求,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的建设的经验和逻辑也在于及时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践需要和新鲜经验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基层组织建设是久久为功的长期过程,既要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又体现基层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正是落实这一要求的生动实践。两个条例都植根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的基本法理,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理念贯彻到基层组织建设中,从组织设置、职责任务、工作机制、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基层组织工作作出了系统全面规范,是党支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纲”和“本”。基层组织建设必须贯彻好执行好两个条例,把依规治党落到实处,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力,切实把党长期执政的组织基础建设好、巩固好。

结合实际整体推进各行业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根据党章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基层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履职尽责、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强调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要分类施策、因时(地)制宜。党的基层组织数量众多,分布领域广泛,基层组织建设应当既对标中央要求、完成共性任务,也结合行业领域特点、地方实际,以提高建设实效。为此,要区分党政军、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私营和外资企业等不同党的基础组织情况,坚持调查研究,分析研判真问题、实问题,实事求是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要抓住重点、整体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抓住全面提升组织力这个重点,整体推进组织建设,把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的旗帜之下,永远跟党走。

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我们党成立近百年来,始终坚持自我革命精神,不断纠正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跟上时代、实践、人民的要求,不断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带领人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走向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进而走向改革开放伟大胜利。新时代基层组织建设更要发扬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回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让基层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鲜活实践,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提供不竭动力。

【思想宣传范文】三

xxxx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强化问题意识、时代意识、战略意识,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紧密跟踪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回答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紧密团结在以xx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好地学精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不断汲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

马克思的伟大人格和历史功绩永垂史册,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辉思想震古烁今,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xxxx指出:“美国学者海尔布隆纳在他的著作《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中表示,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的确,马克思的思想理论源于那个时代又超越了那个时代,既是那个时代精神的精华又是整个人类精神的精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它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历史和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虽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

新时代,不断汲取马克思主义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就必须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就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更好地把科学思想理论转化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

用科学态度对待科学理论

“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这里的方法就是哲学意义上的方法论,这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指南,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尽管诞生于19世纪,但并没有止步于19世纪;尽管产生于欧洲,却影响了全世界。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而应该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马克思主义必将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既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每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新特点。在正确处理这种“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更要坚持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

在学精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中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本领归根结底就是要体现在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驾驭全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管理学中的“斜坡球体定律”告诫我们:守成者没有出路,奋进者才有未来。绳短不能汲深井,浅水难以负大舟。正视时代问题,发现自身短板,是磨炼驾驭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开端。

党的xx大以来,我们全面增强执政本领“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xxxx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等八大本领。学习本领位居这八大本领之首。善学者智,善学者胜。“领导干部加强学习,根本目的是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同时也是实践的理论,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特质决定了学精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是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反过来,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也能更好地学精悟透用好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实现二者有机统一,必须做到能力过硬,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才能全面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既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增长解决问题的新本领;既要明确“干与不干”的态度问题,又要解决“干好干坏”的能力问题;既要有担当的宽肩膀,又要有成事的真本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

总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学到底、悟到位、抓落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这既是锤炼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的重要一环,也是新时代领导干部练就过硬执政本领的关键所在。

【思想宣传范文】四

xxxx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聚焦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就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共同思想基础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使主流媒体具有强大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讲话站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制高点,立足方向、内容与技术的结合,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融合、往什么方向融合、如何融合以及如何推进融合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宣传思想战线主动适应变革,大力推动变革,以自我革命的勇毅担当深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1.破解紧迫课题,增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自觉性

xxxx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紧迫课题”的定位,足见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进行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媒体是舆论的载体,既可以传播舆论、反映舆论,又可以引导舆论、影响舆论。当前,信息革命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重要的变革。党的xx大以来,xxxx对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的深刻变化洞若观火,对媒体融合的进程密切关注,做出了“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的判断,提出了“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的要求,并强调“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网上网下要形成同心圆”“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这些判断和要求,从多个角度回答了为什么要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这一重大问题。

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我们必须从顺应时代演进潮流、适应媒体发展趋势、符合新闻舆论传播规律,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的高度,树立“过关”意识,提高“过关”本领,增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自觉性。在真正参与进去、深入进去、运用起来中,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

2.做好顶层设计,推动媒体融合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必须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往哪儿融合”与“如何融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把党管媒体的原则贯彻到新媒体领域,重点解决好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把“正能量是总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落到实处,坚决杜绝互联网成为“法外之地”“舆论飞地”“法治盲区”。必须坚持一体化发展方向,在纵向层面实现信息内容、技术运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在横向层面实现流程优化、平台再造、资源整合、要素优化相生相成。必须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构建起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

融合发展关键要实现从“简单嫁接”到“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的转变,实现媒体融合从物理反应、化学反应到生物反应的跨越。在信息内容维度,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在技术应用维度,坚持移动优先策略,主动顺应万物皆媒体、一切皆平台的网络多元化、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积极抢占技术传播的制高点;适应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化带来的新闻生产的革命性变革,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到新闻生产的全流程,生产出符合全景VR、8K影视、3D内容、AR等应用场景的新闻产品。在平台终端维度,既要打通“报、网、端、维、屏”等各种资源,还要努力打造融PGC(专业生产内容)、UGC(用户生产内容)、OGC(职业生产内容)三位一体的平台型媒体,在推进用户主导的同时,达到主导用户的目的。在管理手段维度,直面技术前进一小步,管理难度增加一大步的严峻挑战,坚持一手抓融合,一手抓管理,全面提升依法管网、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规范数据资源利用,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确保网络物理安全、内容安全和逻辑安全。

3.催化融合质变,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

xxxx强调,“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这对党报党刊党台党网等主流媒体在媒体融合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

主流媒体作为报道主流信息、拥有主流受众、占据主流市场、吸引主流广告、形成主流品牌,体现并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的媒体,必须在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上充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努力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但主流媒体的主流作用和主流价值影响力不是自封的,也不是自发的,更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必须体现在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方面。在传播力方面,必须研究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实现从“+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跨越,实现新闻传播的全方位覆盖、全天候延伸、多领域拓展,推动党的声音直接进入各类用户终端,努力占领新的舆论场。在引导力方面,必须体现时度效要求,既要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使正面宣传质量和水平有明显提高,又要及时提供更多真实客观、观点鲜明的信息内容,掌握舆论场主动权和主导权,让正确的声音盖过奇谈怪论,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在影响力方面,必须紧跟时代,加快融合发展步伐,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打造现象级刷屏霸屏产品,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实现宣传效果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在公信力方面,必须发挥好主流媒体在舆论上的导向作用、旗帜作用、引领作用,画出最大思想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4.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

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必须自觉承担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全力做好推动融合这项工作,唱好大合唱,打好持久战,真正做到推起来、动起来、融起来、合起来。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拿出真招、实招、硬招,全面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特别是在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这项工作时,要具有战略眼光与前瞻意识,敢于突破现有的条条框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在政策上突破、在资金上扶持、在人才选用培育上给力。

各级宣传管理部门要当好设计员、施工员与监理员,改革创新管理机制,配套落实政策措施,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依法加强新兴媒体管理,使我们的网络空间更加清朗。

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主动克服“面对信息化不断发展,不懂网络规律、走不好网上群众路线、管不好网络阵地,被网络舆论牵着鼻子走”这个“本领恐慌”,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增强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善于进行舆论引导,不断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

【思想宣传范文】五

20xx年10月31日,在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一周之际,xxxx就同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上海和浙江嘉兴,集体瞻仰了中共一大会址和南湖红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需要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不变的精神追求,而“红船精神”就是中国共产党初心的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深刻理解“红船精神”所展现的为民情怀与人民底色,对于全体共产党员和全体中国人民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

始终将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xxxx曾将嘉兴南湖的红船比作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形成的红色精神谱系,也都与这条“母亲船”息息相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便将人民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这种忠诚为民的政治情怀,一直持续到今天,成为中国共产党有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底色。

“红船精神”,找到了真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共产党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就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为人民谋幸福。“红船精神”彰显着立足人民、服务人民、奉献人民的真理色彩,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遵循与继承,更是基于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所形成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红船精神”,探索了真策。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进行理论探索,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纵观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理论创新,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努力推动理论与时俱进,不断实现党的各项事业的创新性发展。直到今天,“红船精神”仍然是引导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红船精神”,升华了真情。“红船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凝聚着党和人民的血肉之情。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群众路线,将党和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使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拥护。“红船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的历史起点,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感情寄托,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源于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群众观,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党的认同与拥护,这便是“红船精神”所昭示出的真理力量。

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

人民造就“红船精神”。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理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正是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建党之初形成的“红船精神”才能得以传承和弘扬,党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和不懈奋斗。因此,“红船精神”不仅属于中国共产党,更属于全体中国人民,要正确认识人民群众在“红船精神”中的首创地位,认识到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人民信奉“红船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是一条宝贵的经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不仅成为共产党员的信仰,也成了中国人民的精神力量。承载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辉的“红船精神”,成为深植于人民内心的精神动力,成为中国人民价值观念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书写“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始终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便是“红船精神”昭示的初心所在。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之源,也是全体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红色基因,“红船精神”已成为凝聚国家力量和社会共识的重要精神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的中心地位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彰显,他们是赓续“红船精神”的书写者,坚定理想、众志成城,共同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不断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继承和发扬“红船精神”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充分弘扬“红船精神”所展现的人民底色和为民情怀,为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努力奋斗。

依靠人民,推动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首创精神,充分发扬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切实用新的理论成果解决新时代中国面临的发展问题。必须顺应人民的发展愿景,不断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需要,依靠人民大力弘扬首创精神,汇聚亿万人民的主体力量推动理论创新,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理论指导。

立足人民,坚定理想信念。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理想信念都是凝聚力量、推动发展、攻坚克难的重要动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用坚定的理想和顽强的意志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加强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和引导全党牢记党的宗旨,明确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承担起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源于人民,不忘为民初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继承和发扬“红船精神”所承载的忠诚为民思想,就是要在一切工作中将人民作为主体,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要在新时代继续加强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加强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追求和奋斗的目标,不断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新跨越、新发展。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