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思想思维 > 情绪的自我调节

情绪的自我调节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3.02W 次
情绪的自我调节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发牢骚——“我烦死了”、“气死我了”、“这个人真讨厌”等等。也可以看到一些人虽一言不发,但神情忧郁,精神恍惚。不用问,他们准是碰上令人气愤或烦恼的事情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遇到过一些,那么,这时该怎么办呢?你也许早就知道一些方法:找倾诉、打热线电话、听音乐、踢足球,实在不行就找医生等等。诚然,上述每一种方法都可以大大减轻你的痛苦。不过,我这里要介绍的是一种认知层面的自我调节方法。俗话说“求人不如求己”,不管别人如何热心地帮助你,而要真正还得靠自己。

  为什么我们在不同会有不同的情绪反应?考试得了第一名,我们会非常高兴,因为在学校和家里都有面子,自尊心大大得到。相反,跟吵了架就会伤心万分,因为觉得既然是就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该为一件小事而吵得面红耳赤。显然,我们之所以高兴、所以伤心,全都根源于我们的“认知”。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情绪。你可能也有这样的经验,有时用唱歌、跳舞来消除烦恼,虽然一时轻松了,但一静下来情绪又不好了。这就是所谓“治标不治本”,没有在认知水平上解决问题。

  一般人都能自觉地调整,较好地适应社会。但也有少数人由于持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在遇到重大时往往会一蹶不振,严重的甚至不能正常工作学习,给自己和亲戚带来很多麻烦。归纳起来,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是绝对化的要求。有些人总是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事情应该这样、必须这样。比如“我必须获得”、“别人必须很好地对我”等。笔者在咨询中接待过一位女大学生,她因为几门考试不及格被学校劝退,情绪非常不好。她母亲解释说上大学之前她学习一直很刻苦,成绩也不错,可是上了大学就一年不如一年了。后来我才了解到该女生在上大学后仍然沿用高中的学习方法,书上的每一个字她都要读得清请楚楚明明白白。她认为学习就应该不放过任何一个小问题。由于大学老师一节课最少讲几十页书,还布置一堆参考书。别人大都提纲挈领地复习重点。而她却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精读。结果虽然一天到晚抱着书本,还是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成绩果然越来越差。如果她能早点认识到自己观念上的错误,学习方法,那么说什么也不会落到最后只能退学的地步。

  第二类是过分概括化。 也就是以偏盖全、以点盖面。当然说出这些词我们都知道是不合理的信念,但有时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想法正具有这种特征。祥林嫂在儿子死后每天不停了亭地重复着“我真傻,我只知道冬天有狼……”就是这种的写照。她认为儿子阿毛的死完全是自己太傻的结果,从而把自己全盘否定,见着人只会絮絮叨叨。其实生活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被定义为坏学生,老师和家长很少能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谈恋爱时也容易犯这种错误。有的仅仅因为对方留了点胡子就认定他流里流气、心术不正;生意人很善于抓住人们这种,商品的包装越来越花哨,因为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包装好质量肯定就好。电视上曾报道过有些所谓中外合资的名贵药剂和几角钱一袋的简装药剂成分完全一样。

  第三类是糟糕至极。即认为一件事情的发生会非常可怕、非常糟糕,是一场灾难。于是,整日愁眉苦脸、自责自罪而难以自拔。糟糕至极常常是与人们对自己、对他人及对周围环境的绝对化要求相联系而出现的。当他认为“必须”、“应该”的事情没有发生时,就无法接受这种现实,以致认为糟糕到了极点。前面提到的女大学生,她认为自己必须读完大学,所以在学校劝退时难以接受,坚决不离开宿舍,觉得一旦退学,这辈子就完了,没有出路了。她看不到许许多多没有上过大学的人照样过得很、很愉快。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经常反省自己,特别是受到时,有没有上述各种不合理信念的存在。如果有,那么就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这样一来,情绪自然会由消极变为积极了。其实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不可能按某一个人的意志去运转。对于某个具体的人来说,他不可能在每一件事情上都获得,所以我们最好少用“绝对”,“必须”这类字眼。同样,用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评价整个人的做法也是非常武断的,是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我们最好是评价他的行为和表现,而那种认为某事的发生会槽糕至极的观点更是杞人忧天,因为毕竟“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常常是在没发生时焦虑万分,而真正发生了就发现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白白虚惊一场。其实早点告诉自己“天无绝人之路”,把忧虑的功夫用来做充分的准备岂不更好!

  当然,道理说来都很简单,真正要“想开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我们反复跟自己争辫,最终让“理性的我”战胜“非理性的我”。


情绪的自我调节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