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关于随笔游记的散文

关于随笔游记的散文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44W 次

关于随笔游记的散文1

现在正值秋天,一个风声瑟瑟,落叶纷纷的时节。俗话说“远方山水固可览,门前景观亦可观”很多人都只指望着远处的风景,什么九寨沟,泰山,乐山大佛……却忘了“十步之内必有芳草”这句话。若你真是真心实意来观景放松心情的话,有怎么会忽略近在咫尺的美景呢?

关于随笔游记的散文

今天,我和小伙伴们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沿着村路到处游玩了一番。鸟儿们依旧是在屋顶上,树梢上叽叽喳喳的叫着,没了夏天的蝉鸣,也别有一番乐趣。大家放声欢笑着,你推推我,我闹闹你。

终于推推搡搡的来到了最后一站,这一条小路旁长满了高高大大的松柏树,密密麻麻的,阳光一点儿也透不进来。时间好像停止住了,同学们也不再欢笑了,显得这里阴森森的。你拉着我,我拉着你地走到了一条小河边,阳光照进来了,树木也像是畏惧了似的,开始纷纷让开。我们有看到天空了,阳光多么柔和啊!一阵阵凉风吹拂过我们的脸庞,可真叫人舒服!由此,我们决定在这歇歇脚。

这儿地方也倒是奇怪,这儿有一座山,山顶上光秃秃的,沙性也倒是松浮,仅有一些个杂草,也都是适应力很强的。但山腰却不像山顶,草木青葱,景观宜人,还有一个洞,以前我们还总是拿着电筒,爬着进去玩儿,可现在被沙子给覆盖了,进不去了,这洞的由来也是千奇百怪,就不多说了。山脚下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饶山一周,小路旁是一条悠青悠青的小河,夏天还常常能看到一群群蝌蚪。小河的另一岸也是草木青葱,一到夏天便百鸟齐鸣,偶尔伴有山中的蝉鸣,可真是好不热闹。

过了一会儿,我们边各回各家了,不过,这一次的出游可真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关于随笔游记的散文2

20xx年10月5曰上午8点,洺州诗社四周年重阳诗会参加人员在清园集中。清园内石榴裂嘴,牡丹结籽,鸡冠正红,竹树青青。有来自政坛刘诗奇老前辈,有来自邯郸学界张志民之精英和领导王瑾之名流。有上至85岁刘志诚老人模范,和才女赵彩霞和王志梅、苗花娣之红颜。还有书法家赵本生、李清亮和单以学韩安忠等,共计30多人,顿使清园生辉。

8点半,诗友分乘车辆从清园出发,到永年区西部紫山登高采风。9点到达景区门口。

进门后,众诗友意气风发,浴日拾阶西行,在赵奢广场前合影留念。

此时,阳光明媚,秋风爽人。 今为国庆佳期,人潮如海,鱼贯而上。

经过几处陡阶后,北转西折而到马服君赵奢墓前。背倚紫山,青松常伴,忠骨可安眠矣! 据传赵将军在此处练兵,后奉赵王命出奇兵大败秦军,因有功被奉为马服君,赵奢后人以马为姓,赵家马,赵马同渊。

而后继续登山,过紫中门后又西行到西山头。

登山南望,紫山湖像银盆一样,群山四围,波光荡漾。 西望,洺河如银带西环山底北去。

摄影后折回,在树丛中穿插,继续沿阶而上,终达天庭。 天门为弥勒佛把关,四金刚列左右。过门后登上顶峰。山顶为平。

上有七层塔,据说元丞相刘秉忠曾在此隐居。我们进塔沿楼梯而上七层终达塔顶,上面有千手观音像。

后下塔观看灵宵宝殿,此处供奉玉帝。门前两旁有联:

道统万年功泽三皇五帝,

法周三界心存万类群黎

意境颇高,三.万字重。

山上紫石红叶随处可见。 我们还在山顶合影留念。

随后下山,愉快返回,并在农家院冠食园进餐。

附:部分诗友诗作:

重阳登永年紫山采风纪实

作者张志民

呼吸重阳上紫烟,

石阶万叠挂层天。

吟朋争作高山顶,

袖诗挥向白云边。

诗社四周年登高感慨

作者赵社长

四载吟哦结社英,

登高怀古话谈兵。

紫山父影难望断,

赵国男儿有不平。

生我由来慷慨气,

吟诗辞谢子虚名。

直言马服虽抔土,

万古高歌大有声。

意和赵社长一首:诗社四周岁登紫山抒怀

作者明山才子

又到重阳集数英,

紫峰登顶绽豪情。

银盆波里飞舟荡,

火炬丛中游客行。

纵向奇高腰卧马,

周围凶险涧行兵。

邯郸名胜谁能忘,

四岁临之总有声。

注:银盆指紫山湖,火炬指满山火炬树,叶正红,卧马指山腰马服君之墓,紫山为南北走向。

关于随笔游记的散文3

说是西湖边上的银杏叶黄了,金灿灿亮橙橙的。于是约了同事马不停蹄的赶了过去。

转了两趟车,路边的景色越发葱郁,便知道西湖不远了。途中的趣事也想说来给大家听一听:杭州真是美,对得起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越到西湖周边,越发像是进了极大的绿色公园,石桥垂柳,亭台流水。车子直接上了桥,又忽的下去,来回几次就似坐过山车的感觉,使我紧张。唯恐晕车会扰了我们游玩的兴致,后来才知道是多虑了,因为一下车就被如画的美景包围,哪还顾上其他。

就连普通的梧桐叶都富有了诗意,随便捡起一片就能拍出一副唯美的画。右旁一片林子,在冬月里也是翠绿翠绿的,那望不到尽头的悠长小路两旁植满了耸天的大树,站在其中往前走,一直走,只觉得一路要走进仙境里去了。支旁分出一座石桥,桥下流水潺潺,一树热情似火的枫叶冒了出来,摇摆着枝条欢迎我们的到来。如此的诗情画意,我们打算一路欣赏缓慢过去,一路都是绝美绵亘不断的画作。一位女性朋友小心翼翼的靠了过来,打量我们许久终于开口请我们帮她拍个照。原来她是独自一人从江苏过来寻友的,又独自一人摸索到西湖边上想去瞧瞧承载了传奇爱情故事的断桥。她不识路,指路的也犯了糊涂。她笑着说阴差阳错让我与到你们,能否一起。我觉得不对,在这等美景里应说是缘分让我们遇到了彼此。

结伴走进南山路,两边的风景让我们的脚步慢了又慢,最后驻足在傍水的乐水亭,遥望山水那边的雷峰塔。原来西湖不是你能奔着一处来的,只要近了它的身,就像入了魔,要一步一步,一寸一寸抚摸遍它的全身才甘心。一位老爷子奔我们而来,热情的询问我们是否要去西湖。我们仅仅是礼貌的点点头就避开了他,觉得他是要向我们推销什么东西,走了那么多景点,遇到的太多了。然老爷子锲而不舍的追过来介绍:“娃啊,要去西湖还要顺着路往前走,这里只是东湖,前边的景色更妙!”原来是我们狭隘了,老爷子应是当地人在这儿遛弯顺便热心的帮我们指了路。想来这西湖的景也是绝妙了,老爷子在这生了一辈子,看了一辈子,也没觉得厌,如此自豪又迫不及待的想要我们也见识一下西湖的风采。

果不其然,游人多了起来,三三两两的拍照留念。大家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入了西湖早已被感染了。漫步苏堤的时候,一位大哥喊住了我,用朴实而亲切的嗓音:“大妹子,能帮我拍张照吗?”长相黝黑穿着朴素手里还提着一个大大的塑料袋,步履匆忙的赶过来。苏堤过去就有公交站,大哥应是有事赶路的吧,却也想留一个来过西湖的印记。我笑着点头。他羞涩的将袋子放在一旁,递过手机。那手机不知道是什么牌子,像素不太好,我换了许多角度拍了许多张,希望能有大哥满意的。他羞涩的跟我说谢谢,又匆忙离去。望着他越发焦急的背影,我想,会有那么一天,他闲暇的时候拿出手里的照片递给亲朋好友,瞧,我去过西湖,西湖真美。兴许他会记得帮他拍照的我,也会说上一句帮忙拍照的大妹子也不错。

至此游玩已过半晌,中国人含蓄,虽与新朋友结伴而行,却未曾敢询问她的姓名,互相拍了些许照片后,我们分开。她赠予我与朋友一人一只音哨,吹起来似西湖边的鸟叫。留了微信互发照片,回家后才发现她的朋友圈,有我和朋友傻笑的照片,她写:认识两个善良单纯的姑娘;她写:因为我们让她度过开心的一天。其实我们也因你拥有一个不一样的回忆。

我与朋友还在惦念着那灿黄的银杏叶,再去寻它。却闯进了太子湾公园,被满园的红所吸引,那一簇簇,一片片火红,生的妖娆,生的热情。许多人带着专业的相机来拍,我们也欣喜的陶醉。却听到一声声尖耳的争吵,与此景格格不入。仔细瞧去,看园的大姐扯着尖细的嗓音呐喊让闯入枫林中的老爷爷和奶奶出去,只让在外拍摄。奶奶愣了一下,转身就蹒跚着往外走去,老爷爷留连许久,想来是真的很想和老伴在这枫树下合影留念。看园大姐语气不善喋喋不休。有人规劝,那是老人家了,担待一点吧,大姐却依然骂骂咧咧。这老爷子一把年纪,经过沧桑到了风烛残年,想必一辈子也没有被年轻人教训过吧,你来我往争辩起来。

许久,老人走了,叹着气走的。照片也没有拍到。突然很难过,眼前热情的火红也有点扎眼了,人过古稀,还有多少次机会能和老伴一起外出游玩,下次他们还有机会在喜欢的枫树下一起拍个照片吗?年轻当下,多来游走,留一些倩影与最美的景。因为百年之后,这些景不变,它依然记得我们曾经来过。

银杏叶最终还是没有看到,留个念想。它会召唤着我,再来呀,再来瞧啊,西湖的美你还没瞧完呢。西湖哪能瞧完呢?

关于随笔游记的散文4

太平者,峪也,位于秦岭终南以内,距古城八十余里,因隋建太平宫而得名。

癸巳之年,月至庚审,虽已初秋时节,然仍酷热不减,尤居闹市之人,更觉暑气熬煎。遂余心念一动,欲往太平,暂抛俗事,纳凉避暑,遣怀山水,浣洗尘埃。

丙辰早食,驱车二次,巳时过半,方至入口。初入,景无奇特,遂乘观光之车,代步六里,其后,徒步而行。

山道之上,游人如织,扶老携幼,或缓或急。溪水之内,孩童撒网,情侣嬉戏,趣味盎然。目之所及,飞岩突兀,古木参天,日透林隙,斑驳摇曳,激流两岸,吊桥横亘,绝壁之上,栈道盘旋。耳之所触,秋蝉浅唱,雀鸟和鸣,伴之潺潺水声,使人心旷神怡,如闻仙乐也。余观太平之景,瀑湍、潭澈、石奇、林幽,可谓其之四绝也。

中有索道,路短价高,然却夸大前路之苦,欺瞒游人,因而有意志不坚着,屡屡随行。余叹之,登山攀岩,本为强身健体,坚意恒志,然今时却为商者私心筑之虚情所溃,岂不枉来也?

将临登顶,体力不支,腿僵背酸。有返者,鼓气助力,倍觉温暖。

山顶之上,有一飞瀑,落差百六十米,如悬天一柱,直击而下,雷霆万钧。因正午时分,阳光直射,有七色彩虹映出,故曰:“彩虹瀑布”。然余登顶稍晚,绝景已过,见之已微,甚觉遗憾。

食粮饮水,休憩已够,从顶而返。下山之途,负重减少,步履轻捷。有乏困者,卧于路边,枕包合手,竟已酣眠。前一美女,赤足提鞋,玉莲三寸,妙曼芊芊。行至中途,遇一男童,或因不堪暑气,父母除其全身衣衫,游人驻足侧目者甚多。

下得山来,已是酉时,因错过班车,只得拼车而返。途中又因私车拥堵,延误近一个时辰。及家,亥时已过一刻,填饱辘辘饥肠,漱洗完毕,不觉沉沉睡去。

余尝想,人生犹如登山,虽中途常有艰难险阻,然登顶之喜悦,唯有坚持者,方可体会之!

癸巳年庚审月丁巳日酉时于古城

关于随笔游记的散文5

3月12日去了趟位于马鞍山市郊长江东岸的采石矶风景名胜区。采石矶对于我是早有耳闻,她的闻名于世与诗仙李白是密不可分的,而马鞍山市也因此赢得“诗歌之城”的美誉,但我一直与之无缘邂逅。从205国道往北大约行进35千米就直达采石矶风景区,采石矶主体是一座突入长江的巨大石矶,两面环水,为“长江三矶”之一,应该是较为出名的一矶,主要是其文化名人效应的缘故。随着盘旋而上的山间小道途经沿江古栈道再由石阶蜿蜒而上历经一个小时就可以登顶到三台阁。说实话,这一路上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致,却是拥有着丰富的情致和诗意。由于李白生前数次到采石矶,留下了数十篇诗文,而且据传说是李白的死因也与采石矶有关,好像是太白醉酒后到江中捞月,致使溺水而亡,于是,这里便有了李白衣冠冢、太白祠以及李白纪念馆等。这一路上,自然有着不少的传说轶事以及大量的诗词歌赋,大多是凭吊遗迹、感怀李白之作。历史上有许多大家曾登临采石矶,白居易、王安石、文天祥以及当代名家余秋雨、郭沫若等人都在此留下了不朽篇章。印象较为深刻的是余秋雨的三台阁题记,视角独特、文风简洁凝炼、意境高远而极具概括性。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句话尤其适合采石矶。采石矶因为李白而名闻天下,后有历代文人墨客慕名而至,这些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诗文,给本来名不见经传的采石矶赋予了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

往事越千年,站在三台阁顶,俯瞰滚滚北去的长江水,不知道有多少历史人物由此发出无限感叹,而一切往事都将随之而去,淹没在如滚滚长江一样深厚绵长、继往开来的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在此感受太白遗风,遥想太白当年,潇洒飘逸、豪放不羁、不畏权贵、把酒临风、斗酒诗百篇的那种精神境界,那是何等气度!他自白帝沿江而下,随着波涛万里的长江水,一路直下扬州。途中游历各地,热情颂扬祖国大好河山,被人们誉为“诗仙”,为世人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华美瑰丽篇章,令无数后来人无限神往!

采石矶之行,让人亲身领略了诗仙李白不朽的文化影响力、超凡的艺术感染力和持久的生命力。更加激发了自己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向往走遍万水千山的豪情壮志、浪漫情怀!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采石之行,不虚此行!

关于随笔游记的散文6

前几天携女朋友之手游凤凰,心中的喜悦之情是无以言表的,虽无以言表,但还是想说几句来表达我心中的兴奋和激动,那种发自内心的跳动着的快乐!

无论在哪里,和她在一起就是一种幸福。凤凰古城那独具魅力的小桥流水人家,更是增添了不少浪漫的元素。那一对对情侣携手漫步于古城的青砖石瓦之间,脚踏生风般的吻着小巷一路前行,或拾级而上,领略大自然的风光。

从吉首出发,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两岸两山之间的风景轻快的往后移去,我只是瞅了瞅,并不做细看,那是一种美,但是我更期待的还是闻名已久的凤凰。路途的颠簸劳累无法掩去我快乐的心情,纵然是在晕车的情况下亦有所乐,外界的干扰因素很厉害,但是发自内心的力量更甚,那是不可战胜的。

汽车缓慢的驶入我们的目的地——凤凰,这个象征着浪漫和憧憬的地方,别的不看,光听名字就够美的了,再添一笔沈从文笔下的《边城》,那更是编制了一个美妙的光环戴在古城的头上,让人心驰神往,成就了一个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其实古城已然不古,那一块块的崭新的青砖石阶诉说不出岁月的痕迹,也讲不出美丽的爱情故事,但是,我们把古城的古藏在每个人的心里,幻化成梦。我们来到这样一个梦境一般的地方,再以梦的眼光去看待它,那就不会回到现实了,这未尝不是件好事。

进古城不久就来到了沱江的江边,江水流量较大,激流处雄浑的流水似男人的誓言,发誓用一生来守护深爱的女人,静谧平静处如女人纤细的步履,轻盈而柔美,令游人驻足,让渔夫歌唱。流水易逝而终将复返,我们走过小桥远离江边,但是流水的声音还在充斥着耳膜,以后还将会出现在我们的梦里。

都说女人喜欢逛街,这话可一点不假,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她就完全被吸引住了。这里有的大多数东西外面都有,但是环境气氛不同,给人的感觉就是不一样。看着她兴高采烈的挑选路边的小饰品,我也很高兴。她很少穿裙子,这次非的要去买一条,我也就随了她的意,所以我们就投身于选购裙子的大军中去了,在茫茫群海中选一条合适的裙子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莫大的勇气和毅力啊!转过了很多店铺就是没看到称心如意的,这时我体会到了什么是痛并快乐着了,痛的是四肢,快乐的是心!

关于随笔游记的散文7

一天,唐僧奉皇帝之命,再次到西天去取经,新西游记。

唐僧想:顺便去看看我的徒弟们吧。于是,唐僧先来到花果山,抬头一看。楞住了,花果山怎么变成了果品生产基地?这时,一只小猴子跳了出来,说:“客人你好,有什么事情吗?”唐僧说:“我是大唐的`和尚,来这里是看我的大徒弟孙悟空的。”小猴子高兴的说:“原来是找我们经理的,请您少等。”说完就不见了踪影。过了一会儿,一只身穿名牌西装,脚穿金候皮鞋的猴子走到了唐僧面前,恭恭敬敬地说:“师傅,您来了。快请进来吧。”接着把唐僧带进了自己豪华的办公室。并且热情的让唐僧住了下来。

一个星期过去了,唐僧准备回去。这时,他被孙悟空叫住了。“你还没付钱呢!”唐僧还没反应过来,孙悟空接着说:“住宿费198元,饭费999元,还有……,总共4888元。”唐僧大吃一惊,这么多钱呀!“这还是给您打了七折呢!”没办法,唐僧只好把袈裟留在了花果山。

唐僧接着去了高老庄。这次是猪八戒主动迎了出来。很客气地说:“师傅,想死我了。这次来了一定要多住几天。”唐僧想:老实憨厚的猪八戒不至于象那个泼猴吧。于是就放心的住下来了。一星期后,唐僧要回家,可又被猪八戒叫住了:“不给钱就想跑呀!住宿费399元,饭费999元,还有……,总共5666元,这还是打了6折呢!”唐僧正在犹豫,猪八戒已经把行李枪走了。

唐僧再也没有了去看徒弟的心思。漫不经心地向前走。过了山,过了河,眼前竖着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悟净收费站。唐僧迫不得已,乖乖的把禅杖留在了那里。唐僧默默地向前走,边走边想,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徒弟们这是怎么了?

关于随笔游记的散文8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奇异的风景在于险远。

龙潭山是吉林市的名山之一。它坐落在吉林市这片小小疆土的左侧,在风水先生眼里,它是典型地“左青龙”吉祥的风水标志,是吉林市这块风水宝地的地标,龙潭山的“龙潭印月”是“吉林八景”之一。

据说,早在20xx多年前的青铜时代,就有人在龙潭山一带生活。西汉时期,龙潭山脚下建有夫余王国的都城,龙潭山成为抵御外敌的山城。后被高句丽人占领,将龙潭山城称为高丽夫余城。辽代龙潭山城,是女真人乌拉部的军事卫成,名曰:俄漠城。清代的庙会仅次于吉林的北山庙会,1754年乾隆到龙潭山祭龙潭。从古到今,先后在龙潭山一带发生较大规模的战役6次。龙潭山作为历史名山,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它是吉林地区几千年历史的见证。

在我眼里,龙潭山山势平缓,既没悬崖,也没奇峰,有宽敞的板油路铺到山的腹地,连接的石阶路伸延到山顶。游人借助各种样式的鞋,使出自己的力气,用沉重的肉体,踩出光滑的小路,似蜘蛛网遍布龙潭山。若剔除那些,“旱牢”,“水牢”的一些传说,此山毫无神秘可言。

龙潭山少有寂静的时候。深夜依然闪动着恋人的身影;午夜就有登山的脚步声,只有在连雨天,山林才得以清静。( 文章阅读网: )

黎明,晨练者纷乱的脚步敲打着山路、石阶;喉咙里发出的噪声是山间的主声调;从肺部里排出的废气笼罩着这座山林。

夏季,龙潭山不见古木参天,不现泉水溪流,不嗅百花香,林密草疏。

晨起,少有鸟儿鸣;过午,道家踪影稀。

冬季,龙潭山自然生长的阔叶林木,光秃秃的,山色灰蒙蒙的,偶有团状的豆青挂在树上

日暮,少有鸟儿归林;寒夜,僧人不叩门。

我在吉林市已经居住三十年了,与龙潭山隔江相望,到龙潭山脚下,只有30分钟的步行距离,再攀登40分钟就能到达山顶,就是这样的一座山,却是我二十年前经常攀登的。

今日的龙潭山与往昔的状况相比较:树木显得茂盛;有了收取门票的业务;在早、晚免票的时间锻炼的人陡增;平日少见游人。

记得,那是三十年前的一春日,我推着自行车,沿着盘山而上的板油路,攀登龙潭山,很吃力,因为自行车后座上坐着我的祖母。

年近八旬的祖母,矮小体胖,身体却很硬朗,只是她小时候被裹了足,行路十分艰难,所以,她平日里是很少走路的,一生没有亲自登过山。

看看日头偏西了,我骑着自行车,托着祖母,下山了……

下山的坡路越来越陡,而且蜿蜒曲折,车速越来越快,自行车载着我和祖母,一溜烟的到了山下,还好,车没毁,人没伤。我热汗、冷汗出了一身。祖母却在身后若无其事地对我说:“大孙子呀!你说,这自行车吧!还是下山快呀!”

此次登龙潭山,令我记忆深刻,日后,我再也不敢骑自行车下山了。

父亲嗜酒,我随之。只要龙潭山不退绿色,遇有闲暇,我们爷俩便拿着下酒菜、拎着酒,找一块空地,铺上报纸,开喝。举杯行令,载歌载舞,颂词吟诗,半醉半醒的,直到太阳快下山了,我们才会兴致不减的离开龙潭山。

龙潭山是我恋爱、读书的好去处。

有时,我会躺在树下冥想:我以为,春日龙潭山的新绿,是松花江所染成,不然怎么会山水一色?我怀疑,秋天龙潭山脱下的衣服,又侵入松花江漂洗,要么来年春到,龙潭山怎么会依旧的新绿?我猜想,龙潭山一定有一只魔手,不然,它怎么能拽下云彩当被褥……

女儿出世后,龙潭山像磁铁般的吸引着我,节假日,或全家人,或与女儿,前呼后应,嬉戏的笑声、穿梭的身影在林间……

春来采集山野菜,夏日树下好乘凉,秋季寻找小蘑菇,冬天也要喊几嗓子,啊!我看龙潭山,四季都有好风景。

女儿出国已经十年,这期间祖父、祖母、父亲相继谢世,我所熟悉、爱恋的龙潭山,却不见了我的脚步。

今年“五一”节,女儿归来,女儿携我登龙潭山。我的手里既没有下酒菜也没酒,始终不离手的是一台照相机。女儿手里握的既不是雪糕,也不是野花,而是为我准备的一杯茶水。

我端照相机,透视窗里呈现女儿的桃花脸,这时,我的脑海里出现多个影像定格——女儿的趴、爬、坐、站、走、跑着长大瞬间的影像。不觉,我的眼睛已经湿润了。

龙潭山上满目的草木青,伸展的山路,脚下松软的土壤,地皮冒牙的山野菜,抢先儿开的野山花,树上跳跃的松鼠,天空飘来的云儿,还有落在身上的几滴春雨……无不令我倍感亲切。

龙潭山杏花树已成林,花满枝头;龙凤墙还在,只是油漆已脱落;“水牢”的铁索,有的锈迹斑斑,有的光明铮亮,依然一个跟着一个弯过石桩;女儿已是待嫁的年龄了;我却步履蹒跚……

站在山上,暖风拂面,啊!春来,龙潭山依然年轻……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