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火把之外散文随笔

火把之外散文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25W 次

站在火把之外看火把,是别样的享受。

火把之外散文随笔

夏之夜,天蓝蓝,风习习,皓月当空,繁星似锦。当燃烧的火把裹挟一股股热浪向你扑来,你血脉贲张,激情迸放,整个身心情不自禁随浩荡的火把扭动,颤抖,欢呼。

火把玄机重重,神秘莫测。散开来是闪烁的点点星星,恍惚中你已经分不清天上地下,只有感慨天人合一如此完美;当火把聚拢时,你的眼前是一条高扬头颅,呼呼生风的火龙,一招一式,无不凝聚东方神韵,体现古老华夏的文化符号;当火把演绎成一个巨大的圆轮,仿佛就是达利,比加索们色彩下抽象的日冕,熠熠金光,美轮美奂。

很难想象,在灯红酒绿,流光溢彩,文明发达的现代都市,你穿越时光隧道回到远古:刀耕火种,茹毛饮血,渺小孱弱,面对无法征服和超越的神秘自然,于是有了火把,于是有了仪式,于是有了图腾。

远古的`火把简单,壮美,原生态。或许更多的还是无奈,悲凉。现代支呷阿鲁显然不需要无奈悲凉,他们拥有无穷信心,强大,激情。火把节早已不是仪式而演变为一种意义。作为载体,向世界展示一方圣士一个民族。筑巢引凤,招商引资。

把一个简单的仪式办得浩大而无限外延,把一个原生态的仪式办得现代且至美至善。你不能不惊叹一个民族火一样的情怀,梦幻般的创造力和审美观。

盛大的火把节固然令人印象深刻,留下许多经典瞬间:热烈,辉煌,大气,史诗般荡气回肠。但我心里仍有丝丝不平静。作为一个文化耕耘者,我们在享受时代进步的同时,是不是还应作一些必要的思考,还应当把关注的目光留一缕给事物本身?

许多年以前,我曾有幸在一个大山深处的彝家山寨目睹了一次当地的火把节。没有庄严凝重,没有绚丽灿烂,没有精心策划。一切,象一出例行游戏,自自然然,平淡无奇。夜里,一位衣衫破烂,褶皱埋着岁月痕迹的彝族老人带领全寨老少男女摇着火把,山上山下,绕着庄稼地走了一圈。老人口中念念有词,然后所有人吆喝,欢呼。老人再念念有词,所有人再吆喝,再欢呼。我听不懂他们说些什么,但我读出了所有人脸上的虔诚。事后,我问过老人火把寓意什么,他嘴里念叨的又是什么?老人告诉我:祈福,祈祷来年风调雨顺,老少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我当时的感觉是简单,自然,纯朴,壮美。我甚至由此联想到《礼记:郊特牲》中的《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其实,无论国度,无论民族,情感是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愿望是一致的。因为此,我怀念我多年前的那次际遇和经历。我认为那是我追寻一个民族或者整个人类本源和根距离最近的一次。

也可以在火把之外以另一个民族的眼光和心态,欣赏审视一个与火如此亲近如此渊源的民族。

这无疑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历史悠久,文化长远。半个多世纪前,伴随新中国的亮丽诞生,他们告别了几乎是最古老的社会形态进入社会主义,一步跨越千年。解放的激情有如火山爆发,有如洪水溃堤,有如花朵开放。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块神奇土地的变化令人瞩目。古老,蒙昧,贫穷,落后,渐渐已被现代,文明,进步,富庶替代。奴隶社会成为历史,成为遥远的记忆。星汉灿烂,日月更替。现代文明以其无坚不摧无孔不入的魔力和魅力穿越时空,渗透人类每一个角落。站在历史的桥头看昨天和明天,你会发现,历史,现实,未来原本同一条河流,九曲回肠,波光潋滟,演绎人生无尽精彩。历史是源头,现实是中游,而未来通向更大更广阔的大海。

站在火把之外看火把,你是在阅读传奇,欣赏壮美,享受愉悦。

站在火把之外看一个火的民族,你经历的心路历程是由怀疑到肯定到崇敬。当一个民族立足历史,放眼未来。以坚强和无畏屹立时代潮头,展示自我,拥抱世界。你除了赞叹,只能是赞叹。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