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上梁的散文随笔

上梁的散文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88K 次

上梁

上梁的散文随笔

冷暖人生

初六,民间称黄道吉日,为求吉利,朋友的厂房择选在今天上梁。识时务的晨雾,今儿也急急的散了去,太阳还未预热,蓝透的天依旧显得清冷,清冷的几乎没了浮絮。作为朋友,我也早早的到了村北,以贺上梁之喜。环视四野,林子里,杨树飘摇着枯叶,一旁坑凹的废荒地已被铲平,几株漏网之草结着重露,竖起了的钢柱也湿漉漉地,象是沐了“大众创业”之皇恩,受过乡镇和土管部门的洗礼!场子中央镀锌的钢粱杂乱的`放着,阳光下闪着耀眼的光,工匠们也一并到齐,以成今日安梁之功。

良辰吉时,第一挂钢梁被缓缓吊起安放于两端立柱之上,一阵火花四溅焊接完成了,拱型钢梁成功架起。亲友随燃起鞭炮烟花以示恭贺,腾起的硝烟弥散于梁上,极似低空的云。香炉飘起青烟,几案上摆了刀头、供果以祭神赐福。对联“青龙扶玉柱,白虎架金梁”贴于梁的左右,脊檩上垂下的“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条幅,微风中轻轻地打着卷儿。朋友更是虔诚的面南而跪,叩首求吉,场面甚是庄重。

似曾相识的仪式,不免记起以前的上梁之事。那时候,稀树平原的农村多是土墙草房,梁与檁极不易得,自已宅院上的选不够时,就需到集市上调剂。梁必需够粗够长的,檁、特别是称之为“栋”的脊檁足够直才行,往往为一根檩梁要几次去集市,可见其遴选的苛刻。细想起来,似乎与科举有着象像之处,要经几番试考,几回舍取。筹集够了原木,就郑重地请来木匠,择选吉日动斧削斫。梁又分架子梁、垛子梁、抱头梁等数十种,农村的民房多是简单的架子梁结构,以五架梁居多。叉手是其之肩,长短影响着梁的承载力,角度决定房屋的坡度,因此又有“叉手入了墙,麻杆可做梁”的俗语,可从没见过用细木为梁者,想必这是说选叉手也不可马虎吧!木匠师傅在做叉手时往住反复开合勾划极费功夫。选好上梁吉日,木工瓦匠即通力合作,喊着上梁歌号,用绳索分别拴住梁的端头和叉手顶部,鞭炮声中大梁被拉起扶正。时间久了,上梁歌号的词已经忘却,但民间传闻仍还记得,说有一驴木匠少算了尺子的,出现了梁檩尽落屋膛的尴尬场面。梁檩正位后,随即钉椽復穰、打泥苫草,房子也不日落成。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村的草房也几乎是文物了,即使后来的砖瓦房也渐少去,建平房、楼房在中原农村成了一种趋势,上梁的场面也随之少了去,但封顶依然延袭着传统的上梁仪式,场面也较之以前奢华了许多,想必是以最大的期许值祈赐平安和顺。钢筋水泥取代了自然之木,虽少了遴先栋梁的纠结,却多了钢筋水泥优劣的担心,是的,批量生产的工业品,质量参次不齐,甚至泯灭天良而假冒伪劣。如桥梁塌陷大厦倾覆,在除去贪腐的成份之后,质量才是它们寿终正寝的原因了。农村民房是自家所建,一般都追求价廉,劣质的、非标的价格优势明显,建者多选之,而不知隐患,不过,这是卑微不能左右的。痛哉!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科技也不例外,改变生活的同时,也冲击着传统。

初冬的阳光仍是暖热的,把工匠的额头都晒出了汗,看着工匠们娴熟的忙碌,朋友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心中那一缕不安的阴霾也消失在了阳光里。最后一挂梁檁,在中午时分也焊接固定,落下了上梁的帷幕,朋友自然也备下了薄酒,款待工匠答谢亲朋。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