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教育随笔-教师应对待幼儿告状行为

教育随笔-教师应对待幼儿告状行为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93W 次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知道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随笔-教师应对待幼儿告状行为,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随笔-教师应对待幼儿告状行为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的告状行为非常普遍。根据观察,班级中一半以上的幼儿在一天当中会向老师告状。有的幼儿一天会有数次告状行为产生。如此之多的告状行为常常令老师感到应接不暇。而在处理这些告状行为时也常感到效果不佳,事倍功半。

人们通常所说的告状指的是人与人直接发生某种冲突、矛盾而不能自行化解时出现的,依靠他人的力量来解决纠纷的一种特有的人际行为。

而在幼儿群体中,当他们认为自己的利益受到同伴侵犯或发现某人的某种行为违反了之前制定的生活、活动规则时而向老师检举他人的一种行为。

由此可以看出,告状行为是幼儿在处理问题时存在的心理上和行为上的依赖性的表现。孩子“告状”其实是一种依赖心理的表现。同时,因受到年龄发展层次的限制,幼儿的认知水平还处在一个逐步产生的过程。他们对好与坏的认知和辨别表现的非常直接:“跟我玩游戏”就是好,“玩具不给我玩”就是坏。另外,孩子年龄小,想法简单,不会去忌讳什么,心里有什么思想马上就会用情感表现出来。通常幼儿的告状行为的产生并不是为了揭发或检举某人为目的,而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关注与认可:

1、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及肯定:如“老师,某某不好好坐着”“某某又说话了”幼儿想通过告状来表现自己“我坐的很好,我没有说话”希望得到老师的注意,能够给予自己肯定与表扬。

2、为了避免老师的批评和惩罚:如:幼儿在玩玩具时为了争抢玩具而对同伴动手,这时这名幼儿反倒跑来向老师告状说他人的如何如何。这种行为的目的是想逃避责任,免受批评和惩罚。

3、为了检举他人的不良行为:如“某某有在打人了”“某某玩好玩具没有收拾”“老师,有小朋友把卫生间的门堵上了”。这时幼儿往往是希望通过教师对这种行为的处理而对自己的是非判断做出表扬和肯定。

4、为了维护之前制定好的集体生活活动规则:如:“某某把脚放在桌子上了”“某某去拿玩具玩了”“老师某某插队”等等。

5、为了帮助同伴:如:幼儿看见同伴伴被人欺负,马上向老师告状“某某乱拿别人的玩具”等。

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教师要面对幼儿各种各样的告状,对于这些告状,每位教师所持态度也有所不同,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但通常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而是的处理效果不佳:

有时,一些幼儿的依赖心理较强,不论遇到任何为题都会向老师告状,希望老师帮助解决处理。告状次数多了,老师往往失去耐心,在处理这些问题是表现出态度粗暴,厌烦。或者有些老师对幼儿告状行为感到不耐烦而不能从幼儿角度出发,切身考虑幼儿的心理,对幼儿的任何告状行为都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有时遇到一些在班级比较调皮、吵闹的幼儿告状时,往往不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就简单的对调皮的幼儿进行批评指责。

幼儿产生告状行为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对待不同原因产生的`告状行为教师也应区别对待。当告状是完全正当的、应该的时候,老师当然应该主持正义,批评被告发的孩子,以树立一种明确的是非观念。但多数情况下,幼儿告状并不是为了维持是非原则,而是出于得到老师的赞扬或其他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老师一味维护告状者,而对被告孩子加以批评往往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解决问题额能力,不利于孩子是非观念的形成,同时给予孩子以错误的引导。

对那些依赖性强喜欢告状的孩子,还可以采取帮助他出主意的方式,让他自己独立处理,一旦处理成功,老师则应及时鼓励发展加强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在处理告状行为时,教师应对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于能力较弱且依赖心理强的孩子在产生豪装行为时,老师应充当引导者的角色,鼓励他,让他独立处理,帮助他出主意,想办法。

同时可以让一些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这些能力弱的孩子共同讨论出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对更多的孩子进行良性引导。还有少数孩子所以喜欢告状,只是为了讨好老师,表现自己,老师则更不能支持助长,因为这样,会导致这种孩子养成处处监视他人行为、窥探他人秘密的极不健康的习惯,久而久之,会使孩子的心理畸形发展,造成人格上的重大缺陷。因此,对于这种行为老师应及时制止,绝不纵容。以保证孩子正确的价值导向的形成。

从某一层面上说,幼儿告状是他们逐渐融入社会的一种积极的尝试。因此,教师应以积极的欢迎的态度对待幼儿的告状行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幼儿的告状行为不要急于做出评价。应静下心来,耐心倾听。在此基础上耐心指导,悉心引导。

找到问题的症结坐在,再对症下药。同时要相信幼儿有你能力处理好与同伴之间的矛盾。鼓励他们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从而学会正确的与同伴相处的方式方法。培养幼儿的独立性以及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幼儿学会在与同伴交往时相互沟通交流,学会协商解决问题,学会分享乐于分享。

总之,幼儿告状行为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在处理孩子告状行为时,不可以偏概全。要认真细致有耐心,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坐在,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告诉孩子,而不是简单的包办代替。“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孩子具备了积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时,一切矛盾都迎刃而解了。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