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写给好朋友的随笔:想到古泥

写给好朋友的随笔:想到古泥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2.53W 次

和古泥已经几年没有见面了,他在河北迁安任职,我在北京工作,彼此事务繁忙,平常大多是信息往来。即便没能经常聚会,但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个豁达大度、平和真诚的老大哥。

写给好朋友的随笔:想到古泥

多年前,古泥也居住在北京,他的寓所上空是首都机场的一道航线,因而他把书斋取名为“忘机山房”,其寓意不仅仅是可以每天看见飞机,聆听飞机的轰鸣,里面有更深层的含义。

在当时,北京通州这个地方寓居了很多有才华的艺术家,和北面的回龙观遥相呼应。古泥、汪为新、张国辉、程风子、王石染、黄君、张树、陈震生、陈硕、怀一、李阳等等艺术家们结伴而居,形成了一个很有见地与特色的艺术群体,彼此和睦友善,相互取长补短,其乐融融。

因古泥年龄稍长一些,待人大度热情,很多人都喜欢和他交往。在他的具体策划下,2001年寓居通州的书法家群体举办了第一届“运河情缘”书法展,地点在通州区博物馆,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紧接着又到江苏淮安举办了第二届,这是一种现象,群体性的书法展,不仅在彼此熏染中滋养艺术的精进,更加深了相互之间的友情,为艺术人生增彩。就在那个时候,古泥又创办了《世纪书风》杂志,无论从选材还是编排设计,在当时都是走在了最前沿。

古泥的名字被艺术界关注最早是在八十年代,那时候他的篆刻名气很大,作为书、画、印齐头并进的全才艺术家,他以其敏锐的眼光和独立的个性语言活跃在书坛上。当北京势头正旺之时,古泥选择了回到老家政府任职,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依然笔墨丹青,勤耕不辍。最近几年通过微信看到他的创作,书画变得细腻了一些,在朴拙中寻求一点温润,本色没有改变,只是更趋于丰富、精致。这就像人生一般,阅历和感悟可以转化一个人,在不同的境遇之下,人的心灵认知会有所改变,因积累丰富而得以升华。

和古泥在北京时的交往有很多值得回忆的故事,把那些经历写出来,不假修饰就可以成一本书。比如彻夜长谈、作书品茶、郊游抒怀、半夜兴起去找齐剑南等等,那是让人难忘的温馨,人与人之间的友善建立在对待艺术的虔诚,没有负累,没有争执褒贬,更没有各自水平的高低区别,一切都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因而,那段友情干净、淳朴。正如他的'书法用笔,扬弃娇柔故作,好似草原上奔腾的骏马,驰骋在无拘无束的自由天地间,痛快淋漓的跳荡激越让他的艺术创作生机勃发,恰似对酒当歌般的豪放洒脱,气吞山河般的雄壮果敢。

想到古泥,想到他的艺术,他的真率,自然就会想起每一次相聚时的点滴记忆。往事如新,挥之不去,铭记值得珍视的生活轨迹,即是小到不足挂齿,待到将来老去,那也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慰生平。


【本文作者:张开。(公众号:清鉴书院)】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赞助商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