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水墨画廊散文随笔

水墨画廊散文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65K 次

再次说到雨,主要是雨中的古村落,有着不可比喻之美。雨丝轻轻地飘落,生起一层烟,袅袅地勾勒着四面层层叠叠的山峦。山峦若隐若现,墨绿中,一片灰白的屋宇清清雅雅地裸露出一角来。

水墨画廊散文随笔

便认定,宏村到了,西递到了。一片明朗之色,自眼中升腾。

但是,我却怕将这份美一下子看完,就不会再有,于是又闭目,静立,故意引开思路回想来路。

还在车上,导游就教我们读黑加一个多字读黟。导游的脸是扁平形的,嘴角拉开读“yi”的时候,一排牙齿就露了出来,是有点拙笨的。好在他不抽烟,牙齿还算白。但又不是特别白,就像古村落的墙壁,远看是白的,近看,却是花的。

斑驳的墙壁是水印子,是潮湿的胎记,是岁月的里程碑。

于是,就这么胡乱开心着,跟着车子在雨中顺着两岸的青山蜿蜒了很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宏村,西递。好在这个时间并不是特别漫长,路上的风景也还可以欣赏:山峦、民居、田园、溪流、沟壑,院门前的树木,因为新年,叶子虽然落尽,却有一盏盏红灯笼装扮,硬是乔装出了一树大朵大朵的红花开满了枝头。这种古朴之意,平日里是见不到的。见不到的风景都是好的。便也欣欣然地瞅着车窗玻璃死命看。

最终迫不及待起来,还是导游说黟县原来是被称作桃花源里的。原因是,桃花源里,旧时有洞,洞里有溪,沿溪而上,别有天地,风物颇似《桃花源记》。于是,便想起了陶渊明,他的桃花源是否就在这里?

桃花源,总是能够唤起人们众多的猜疑,忽然就有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景象出现在眼前。我是想见到桃花源的,不是因为年轻的时候一位男同学写过一首桃花源诗给我,而是迫于各种压力,会想到到这个地方去透透气。透透气,就这么简单。去年年底创作的小说《逍遥游》里,其实就涉及到了这点,硬是写到两个女子去寻觅桃花源的情感经历。

桃花源是每一个人心中的理想之所。梦中之梦。在深海里,在云端处,遥不可及。

我肯定,这次,这里,一定是了,你看这里的女子多么娴静,男人多么勤劳,民居多么淳朴,就连这雨,到了这里,怎就别有韵味了?于是,远远地看到西递,清冽的空气中,在远处那一抹黛绿(山峦)衬托出的粉墙黛瓦,就像画面铺陈开来——水墨画廊四个字就跳了出来。

西递的街道上铺满了黑色的青石板,街道上没有一辆车在行走,这就跟南浔、乌镇不一样,那卖菜的阿婆居然也是骑着三轮车的,将今生前世全部打乱。而这里,就是做大生意的徽商,也喜欢反背着手缓缓悠悠地步行着。每家的大厅要么是供游客参观的,要么就作为商店,摆放着漆刻、木雕、楹联之类的物件。每一间老宅都有特别之处,如:到凌云阁,看回廊;到旷古斋,看官宅;到西园,看石雕;在桃李园,看对联;到履福堂,看门罩;到敬爱堂,就去看祠堂……

然而,西递跟宏村又是不一样的,宏村因为有南湖,特别赏心悦目,一眼就可窥出深浅,那可是不一般的地方,功成名就,荣归故里,数千华屋,拔地而起;荣华富贵,人情练达,世事洞明,牡丹亭,柳花巷,跃然水中。而西递,除却威严、尊贵的牌坊,并没有气势磅礴之感,凭空寒碜了几许,只有你走进去,拜访完一间间古宅,听完一个个故事,读完一副副楹联,才能感觉到别有洞天之玄学。这里,是建筑文化长廊,楹联文化长廊,木雕文化长廊。人文景观,千古绝唱,自然景观,令人神往。内秀、内省。另外则是,住在西递的姓氏为胡,古村落的样貌为船形,像一艘扬帆起航的船。一艘曾经的胡氏商船。

而西递,原名则叫西川。其实是可以这么称呼的,山川之中的人家啊。叫西递,说法是古代此处为交通要道,设有驿站,供传递公文和来访官员歇息,有“递铺”之说。这何尝不是古往今来的驿站?我们打着小伞,走在湿漉漉的青石板街道上,忽然就有了一种归来之感。刚从商船上下来,风尘扑扑地朝家里赶着。可是,这大过节的,街上行人并不多,为何“门庭冷落”呢——家人难道都在后院悄悄做着晚饭,且已梳洗完毕,等着给我们惊喜?

我就这样一路猜想着,一路感受着,从一间间的屋子里走出来,再次走在湿漉漉的街道上,恍若隔世。

之后,我就想起了酒。我跟先生说,今晚我们去喝几杯吧,找一个有特色的徽菜馆。徽菜是很好吃的,梅干菜、霉豆腐,臭鳜鱼鱼头,黄山蕨菜,米糕,等等。我们就着一杯黄酒,吃得有滋有味。披云饭店大厅里腾飞着一条金龙,龙身上书:龙腾盛世。楼梯栏杆居然是用一枝枝桃花枝编制而成的,坡层后面的墙壁上则挂满了一串串红灯笼,地上铺着福禄寿喜字样,饭桌上用的是印有云纹的碗筷,在一种喜庆里徽菜隆重登场,第一道菜便是猪头肉,菜名为:有头有脸。

桃花花枝楼梯,红灯笼墙壁,脚踩福禄寿喜,吃的是大块大块的猪头肉,这日子过得何其逍遥啊——一杯黄酒下肚,便眯着眼睛问先生:这里是不是就是桃花源啊?隔壁在举办婚宴。蛋糕不大,也不精致,新娘的婚纱也不够华美,我们跟着乘势热闹了一番。只觉眼前的'这位徽州新娘气质大方,她在准备接受新郎亲吻时一点也没有忸怩作态。专门供喜宴用的红色大碟里,喜蛋滚滚;新娘脸上的红晕宛若霞光照人。

——但我想起的,还是下午在牌坊下面回头看西递,从马头墙缝隙里窥见的一只红灯笼飘摇在烟雾中的景象,那是西递给我最后的温暖和送别的手势啊。于是,端着黄酒,想着明日要离开,不免感伤起来。

西递,你不知啊,我分明已经走近了你。记得人家门口每一副楹联。从古楹联走到今天,这之间承载了多少的文化传承和熏染呢?好比子蘅买来的那副:快乐每从辛苦得,便宜多自吃亏来。小时候看戏,学做人的道理,在西递,恐怕只要一看门口的楹联,做一个怎样的人就熟记于心了。回去,我就要将背下来的“世间清品至兰极,贤者虚怀与竹同。”楹联作为电脑桌面送给自己。我还要将在敬爱堂门口拍到的一副楹联,送给父亲。父亲是一位忠实憨厚的农民,他在每年都要亲手写一副楹联贴在大门口。我相信,这副楹联,父亲是喜欢的:进宅平安福星照 出门大吉好运来 横批:吉祥如意。

这一首如意令,隐藏着多么浅显易懂却又深含不露的寓意,这就是楹联之美。平易近人,又高瞻远瞩,深情饱满。

——这不就是西递给人的印象么?需要就着一盏菊花香茗,用心去体味,方才恍然大悟。

水墨画廊,源上人家。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