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教师随笔:燃一场诗意的火

教师随笔:燃一场诗意的火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7.1K 次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对随笔应该都不陌生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那么,怎样才能写好随笔?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随笔:燃一场诗意的火,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师随笔:燃一场诗意的火

这两天央视的一个栏目,火了,董卿主持的,非娱乐性的,大伙儿都猜出来了吧,对,就是《中国诗词大会》。随着节目一起火起来的,还有一个16岁美少女,来自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在昨晚的总决赛中,她夺得了冠军。一夜之间,这个名字上了各大新闻媒体热搜榜。随之一起火起来的,还有中国古典诗词。当然,这把火也烧遍了我们的朋友圈。有人撰文感叹这个小姑娘深厚的文学底蕴,有人赞赏栏目所传递的学习文化正能量,有人夸奖主持人董卿“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与修养,有人开始反思如何构建全民阅读以及终生学习的和谐社会……

恰好今早刷朋友圈时,读到一篇热文:《武亦姝诗词大会夺冠,母校特级教师感叹:在应试夹缝里传承传统文化有多难》。文章中的这位高中特级教师,自十几年前就开始在学生中推广《传统文化读本》,他所在的教研组要求学生背诵古诗文的量,远远超过了教学大纲的要求。每次给学生布置的假期作业,也是要求“学习《中华古诗文阅读》第三编”“学习《文心雕龙》学习一:文学产生”等。开学第一件事就是考试,30分的内容,全部来自这些自编教材。于是学生表示不解:高考语文一共才6分默写分,背书的时间可以多做好几道理科题,分数早回来了!背完大纲要求篇目已经很累了,哪有精力学习课外古诗文呢!我又不读中文系,有必要背那么多的古诗文吗?!

这位教师的回答是:身为中国人,文化在我们每个人身上的烙印终归会显现出它的力量。而高中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每个学生在高中阶段都应该对中华传统文化有初步的认识。

这位老师很中肯地指出,其实目前来看,很多孩子在初中和小学阶段并没有经历传统文化教育的环境和氛围。对于这句话,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深以为然。据我了解到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现状和问题,不完全归纳起来,主要有这几点:

1、《大纲》标准宏观而且弹性,但基层教育者难以找到《大纲》目标与日常工作的契合点。例如《大纲》总目标里,关于传统文化知识是这么制定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如此宏观的描述,放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上,却给人一种无法着陆的虚空感,至少我是这样的感受。我不知道除了手中的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之外,除了保证教学进度上好每节语文课之外,我还能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对学生进行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教育,给学生创设更多接触中华优秀古诗文的机会。

2、教材编写欠缺传统文化教学内容,或者随机安插“点"的内容,缺乏各个学段之间系统的衔接与连贯性。例如高年级学段教材中,确实安排有“走近传统文化”、“轻叩诗歌的大门”等综合性学习活动。但是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活动就像昙花一现,即使教师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落实地开展下来,依然是短期的、暂时的,是过了集中学习这一周就撂下不再去看的.。即使每册教材都有古诗词选入,每学期三五首仅仅是沧海一粟,如果单单指望语文课堂,是无法引领孩子领略到更为广博更为丰富的传统文化宝库的风采的。

3、单凭教师满腔情怀一厢情愿,无法改变学校育人环境和家庭教育背景。就像这篇文章中所写的这位教师,相信他在推行他的传统文化读本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受到来自学校来自家长的质疑与阻力。跟小学阶段相比,严峻的升学压力、繁重的课业负担、学校的目标考核、家长的不解与阻挠,高中更甚啊!虽说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星星之火也是随时可能会被一堵墙压倒、被一阵风吹灭的。

于是,归纳起来的现状是八个字:口号很响,落实很虚。跟文章中这位教师相比,我们充其量只是知识的搬运工而已。写到这儿,不禁悲从中来,惭愧的悲,遗憾的悲啊。

然而,老是坐在地上打滚悲伤怎么行,俗话说,化悲痛为力量,俗话还说,人多力量大。相信我们的忧虑也是所有教育人的忧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一起思考这些存在的问题。这不,一档电视节目不就已经燃起很多人的热情了么。相信这句话里的“很多人”,包括教育的决策者和实践者们,包括学校、家庭、社会及所有关注教育的人们,包括正在充实自我和愿意不断充实自我的人们。所以我想,或许这场火啊,还会成为一次契机呢,一次教育改革尤其是基层语文教育改革的契机,一次全民学习传统文化的契机,一次为这个浮躁而忙碌的生活增添些诗意的契机……

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有意识。我不完全同意文章中老师说的,高中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实应该更早到小学阶段,从孩子开始学习汉字的那天起,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为接下来的人生定好基调啦。这种意识是渗透到一到六年级的每个阶段的,让之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成长,让学习成为孩子的内心需要,让孩子品尝到学习积累的快乐与满足。

有目标。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市面上有很多儿童读本,但是跟小学生年龄特点、阅读兴趣、学习能力相贴合的不多。那么,学校可以制定出具体的目标,组织教师编纂符合本校实际的综合校本课程,各年级组教师再分别结合本年级学生特点,编写年级或班本课程。比如古诗词课程,个人认为,在现有的《小学生必背古诗文70首》基础上,进行选取和补充,就可以编成一本小学生古诗词读本了。这里检讨一下自己,前两年曾做过一个名为“风雅颂”《诗经》赏析的校本课程班,当时还着手编写了几课教材,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坚持下来,惭愧。

有坚持。所以,定下了目标,接下来就是坚持更重要呀!传统文化的学习是长期的、是要渗透进日常教学中的,所以更应该注重实施过程的落实和细化。例如每日晨读时间坚持诵读十分钟,每日午间预备坚持书写十分钟,每周一节阅读与积累交流课,每学期一次展示活动等等。这个“每”是最重要的,“每”就是坚持,长期的、连贯的,从一而终的,逐步推广的。慢不要紧,文化的浸润影响的是一个人的气质,从来都急不得。

有自己。教育孩子,不能忘了自己;孩子一天天在成长,我们更不能裹足不前。和孩子坚持每日晨读古诗文的这两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原本已生锈迟钝了的脑袋,受孩子们的感染,渐渐变得灵活起来,虽然没他们背诵得又多又熟练,但确实记住了不少句子。他们读书我也读书,他们背诗我也背诗,我常对他们说,别欺负老年人记性差,说不定我记得比你们更多呢!他们听了就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下一轮读书背诵当中去了,嘿嘿,这算是学生受了老师的“蛊惑”,还是老师占了学生的“便宜”呢?

回到这个火火的栏目,很多观众对再次火起来的主持人董卿路转粉。这个才情与美貌并存的女子,以她长期以来每天阅读一小时的坚持,以她在舞台上展示出来的深厚的文学素养,站成了今天这般沉静从容的美好样子。她说: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未来的苟且,那何不让眼前每一天都诗意地过?还有句话说,每个人的容貌里都藏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这些话都好有道理啊!我们是平凡的人,过着平凡的生活,我们没有董卿那样绚烂的舞台,可我们有属于自己的舞台啊。外面的世界很燃很精彩,一个人的阅读时光也很快乐。感谢这场诗意的火,它让人们更明确,想象中的日子,可以这么过。

赞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