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慧人生 > 人生随笔 > 让老院落成为小微博物馆散文随笔

让老院落成为小微博物馆散文随笔

推荐人: 来源: 阅读: 1.05W 次

北京大栅栏铁树斜街,刚刚修缮完毕的93号老宅院里,摆满了各式各样北京老玩意儿。各地的游客在感受着传统文化的别样风情。西城,正在逐步修缮、开放这些珍贵的老院落,总数将达百余处,让它们成为一个个有活力的北京文化展示窗口和“小微博物馆”。

让老院落成为小微博物馆散文随笔

让越来越多的老院落成为一个个小微的京味博物馆,展示毛猴、兔爷、面人、绒鸟、风筝、草编、木雕、金漆镶嵌、宫廷补绣等非遗及民俗手工艺品,成为能够提供民间交流的机会。

大博物馆有大博物馆的博大精深和展品丰富,但是却离街坊和市民很远,而就在自己身边和家门口的'老院落,虽然有些小而单调,但是却有着老街坊般的亲切感,很快能够触动历史记忆的心弦,随时可以踏进小院,这对于保护和利用文物古建筑,传承历史文化,很有裨益。

老院落等文物古建筑腾退修缮后并不完全闲置,百余处古院落将被保护利用,成为北京文化展示窗口,让一处老院成为一个京味博物馆。试想,大街边、小巷口,在老院落里以及旁边,老街坊围坐对弈,再现老北京的独特一景,在树荫下伴着蝉鸣感受古人曾享的对弈乐趣,又何尝不是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呢?

让老院落复活,在保护的前提下,发挥其最大的生活效用,一直以来是包括北京等在内着力研究破解的课题。此前,北京最老胡同——砖塔胡同中的文物古建万松老人塔,就被用作居民的公益阅读空间,可以说为保护性利用老院落做了有益的尝试。

日前,国家文物局召开了加强文物合理利用工作交流会。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在谈到文物合理利用时,就提到文物利用不能“不够”和“不当”,其中“不够”就包括在文物保护规划、维修方案中对利用的措施考虑不够,应该在适宜的地方“鼓励更多的文保单位办成博物馆、纪念馆等公益性参观场所”。

腾退修缮老院落,并非是一味地隔离参观者和想亲近的人,而是想方设法吸引人进来“触摸”和感受,进而触景忆旧和生情,让更多老院落不仅成为可以参观和学习的“小微博物馆”,而且积极向居民敞开大门,成为一个个演习体验传统文化的好场所。

赞助商

赞助商